毛主席是李有源老家的大救星?

来源: 五洲闲话 2016-11-23 19:47:5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1029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五洲闲话 ] 在 2016-11-24 06:35:52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访《东方红》歌手李有源老家

傅上伦,胡国华,冯东书,戴国强 人民出版社

 再看看陇西县,因为缺少耕牛,去春竟有三千七百架人拉犁,拉犁的农民痛苦地说:“我们这些大活人还不如一头老叫驴,老叫驴一年有二三百斤粮,我们出的牛马力,只能吃一百多斤,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到头!”在这里,要找富队跑断腿,要找穷队遍地是。在这里,贫困早已不是缺吃少穿的概念,而是吃穿二字常常匮乏到难以活命的地步。这类地区是一种特别贫困地区。七在贫困的死亡线上贫困到了极限便接近着死亡。我们专程调查了这片挣扎在贫困死亡线上的农村——甘肃定西地区的通渭、会宁、定西等县,平凉地区的静宁县和宁夏的西海固地区。三年困难时期,这一带县县都发生过饿死人的现象。据当地了解情况的人估计,因为缺粮断粮饿死和浮肿无救而丧命的,最少已接近百万。

  其中以通渭最惨,直到七十年代中期统计全县人口总数尚未恢复到1949年的水平。造成历史惨剧的原因固然与长期以来毁林毁草生态环境恶化和连年干旱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工作中的严重失误造成的。在这些地方,1958年大放“农业卫星”,吹牛皮,粮食产量严重浮夸,严重浮夸又带来超重量的征购,本已导致农村严重粮荒,却又大炼钢铁、大办水利,寅吃卯粮,进一步挖空了农民手中的口粮。这样,大批饿死人的事件便可怕地蔓延开来。后来,虽然上级党和政府发现了这些地方的问题,调集了大批救济粮和救济物资支援灾区,使蔓延的灾情得到了控制,群众渡过了难关。但是,集体经济的家底和农民的家当多已荡然一空。这一次灾难留下的阴影很长时间难以消失,又加上此后二十年过“左”的农村政策不断困扰,直到这次我们来到黄土高原采访,这一片大地农村元气尚未完全恢复过来,农民群众多年来饥寒交迫的生活并未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去冬今春又一次干旱袭来,农村再次发生了饥饿的恐慌。我们在陇海铁路沿线采访,仍然可以看到大批衣裳褴褛、携儿带女、提筐拄棍的饥民外出逃荒讨饭的情景。

  有一次,在陇西火车站,数千逃荒农民争相扒车,途为之塞,致使铁路运输一度中断。政府虽急调粮食支援也难以控制农民外逃讨要。在会宁,干旱尤为严重,连人畜饮水也难以为继。政府在急调救济粮的同时,还急急派大批水车向灾区运水,每日按人论斤分水,尚不足以解民之倒悬。其情况之严峻,若非亲临其境,实在让人难以置信。在会宁,我们不加选择随意访问了一些农户。

  有一户农家,有门框而无门扇,以麦草拥门挡风。我们移麦草而入,见屋内仅有一破筐、一灶台、一土炕。土炕上一张炕席破得不像样子,席上坐着的女主人蓬头垢面、衣裳褴褛,身边四个小孩全都赤裸裸地簇拥着一床破棉被御寒,嗷嗷待哺。这床破棉被不知已用过多少年了,破得好像用几团污垢发黑的棉花球连起来似的。问女主人:家里男人到哪里去了?女主人颇不好意思地回答说:“讨吃去了!”我们立即联想到铁路沿线成群结队的人群。而女主人连忙解释说:“春荒以来政府一直供应着救济粮,我家孩子多,粮不够,男人才外出讨点接济。”我们问:“怎么大门连个门扇也没有?”她说:“原本是有门的,因打救济粮还得交点现钱,没有现钱,就把门扇抬到集市上换了钱去打粮。”随后我们便很快了解到:今春救济粮的发放果然还是及时的。

  政府规定,救济粮人均每日要达到八两,只是为减少农民对政府的过分依赖,发救济粮时,农民都得象征性交点钱。哪知,不少人家穷得竟然连象征性的钱也拿不出,只好揭瓦卸门变卖点家什换钱凑数。凑不够数的,先购回一部分粮到黑市上高价出售,倒腾成钱再把下余的粮打回来。如此拆东墙补西墙,救济粮自然接济不上,讨要便成了他们自救的手段,外流难以控制的原因也就在这里。又有一户农家。我们进门访问时,只见女主人正躺在土炕上呻吟打滚,面色憔悴,力不支身,三个孩子坐在地上啼哭不止。

  见我们进来,女主人忍痛挣扎坐起来向我们打了个招呼。经问话,果然丈夫也是外出了。她自己本来就有胃病,刚才吃了点糜糠又剧烈地疼痛起来。我们三人都好心劝她去看看病。不想,她苦笑了一下说:“连饭都不够吃的人家,还看什么病! 若有面吃,不治都会好的。”一番话说得我们不知该如何安慰她才好,心中只觉得在贫穷压迫下当地农民生活的种种艰难。 

 

  城内两个小饭馆里很少有人去吃饭,冷冷清清。我们在县委机关写稿,天天是浆水面,极少吃菜,有时把生韭菜切一切,放点盐拌一下,这就是菜了。1959年后期开始的三年困难时期,这个县的人口减少三分之一多,全县人口总数和群众生活现在还没有恢复到五十年代中期的水平。

 

  贫困,年复一年的贫困使不少干部群众对前途失去了信心。我们到了通渭县的陇阳公社。公社王书记是从本地土改翻身的农村积极分子中提拔起来的老干部。长期以来,他一直忠诚于党的事业。他曾带领群众搞“合作化”,办人民公社。他曾相信人民公社是东方升起的太阳,会给人们带来幸福。他曾相信甘肃省搞的引洮水利工程会像报纸上宣传的那样,是天上的银河落到地上,能使十年九旱的地方得到滋润。凡是党的号召,他都不遗余力,身体力行地去执行。

  可他怎么也想不到一场令人难以置信的饥荒给当地带来的毁灭性的灾难几乎摧毁了他的信念。他说:三年困难时期,我家那个村里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妇女把自己女儿的肉煮的吃了。她男人从新疆回来找女儿,村里人都替她打掩护,瞒过去了,因为村里吃过人肉的不少。那时人们饿急了,饿疯了,提着篮子出去,看看倒在路边的死尸上还有可吃的肉,就割回家去。你们去看看公社门外蹲在那里晒太阳的人,他们中就有一些是吃过人肉的。说到自己,他伤感得很,说:困难时期我正领着民工上了二百多里外的引洮工程工地,工地上虽有粮食充饥,但村里缺粮越来越严重,消息传来,动摇工地的人心。

  引洮工地领导因此严格规定,没有经过领导批准,谁也不准和家里人通信。我模范遵守纪律,好长时间没给家里写信,也得不到家里的音讯。有一天,有人捎话给我,说咱村里的人饿得不行了,快回去看看吧。我不相信,我说:“我相信共产党不会饿死一个人。”我们那个工程队管伙食的是我一个村的人,他对我说:“食堂里还有点白面,快背上一袋回去吧。”我拒绝了,我说:“公家的东西我怎么能拿?”又过了一段时间,村里来人了,悄悄告诉我,你家里的人不行了,快回去看看吧。此时,甘肃别的地方饿死人的消息我已经听到一点。我这才紧张起来,于是马上买了三十斤莜面往回赶。回到村里,烟火稀绝,到处没有生气。我回到自己家门口,院门敞开着,院里蒿草老高,听不到任何声音。进了房,只见我妈和一个弟弟躺在炕上,骨瘦如柴,两双眼睛瞪着我,都不能讲话、不能动弹了。

  我马上伸手把房檐的椽子扳下来生火熬莜面糊糊,一口一口把我妈和弟弟喂活过来。我这才知道,我的老婆、妹妹、孩子都饿死了,全家一共饿死了五口人。这是一种特殊的平均主义的贫困,经过“合作化”,办起人民公社,粮食等一切能吃的东西全部控制在公家手里,除了共同贫困,没有贫富差别,谁也救不了谁。集体化了,农民也没有东西可卖。由于全国缺粮,当地农民也等不来国家的救济粮。渐渐地,瓜菜也吃完了,瘦弱的牲畜也吃光了,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

  现在,近二十年过去了,这位公社书记说起往事,仍然充满着悲哀。他一直很后悔当初没有听人的劝告早一点回家。他心情沉重,叹着气对我们说:“忠诚有忠诚的好处,也有忠诚的坏处!”随着持久的贫困的发展,人们信心动摇了,怀疑增加了。

节选自:

告别饥饿1978:新华社供中共高层内参

告别饥饿1978:新华社供中共高层内参

作者: 傅上伦,胡国华,冯东书,戴国强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所有跟帖: 

悲惨。 -欲千北- 给 欲千北 发送悄悄话 欲千北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23/2016 postreply 20:19:20

老毛是共产党的大救星,没有毛泽东共产党早被剿灭啦! -老商- 给 老商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23/2016 postreply 20:27:47

对! -老商- 给 老商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23/2016 postreply 20:40:18

不光大部分人,连大部分麻雀都未能幸免 -党戴飚- 给 党戴飚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23/2016 postreply 21:40:40

54年,“统购统销”一实施,就有陕西民谣:“食油四两,想念老蒋”。还被今上他爹写进给总理的报告中。同时,梁欶幂说农民被踩到九地之 -党戴飚- 给 党戴飚 发送悄悄话 (218 bytes) () 11/23/2016 postreply 21:36:1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