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中秋节和往年的很不一样。月饼,来得特别早,来得也很多;而月亮,却更是从未见过的“红月亮”。
月饼的事,多少年来,家中已经形成了习惯,只买一盒。一家人,一人一个。而且,也大都是在中秋节前的一两天购买,因为这时的商家,大都要打折出售。
月饼中,有很多往事,常常撩动心田的记忆。
曾经有两次忘不了的月饼经历,都是只有“一个”月饼。无关风月,却是岁月中的“贫贱”亲情。一次是文革中遭难落魄的一家人;一次是从大陆初到温哥华,买不起“月饼”的我们(参见:一个月饼的记忆)。
去年的月饼,又是一次的难以忘却:那是来自孩儿的爱。
还是在月饼初上的时候,女儿就打电话来告诉,九月的工作时间表已经拿到。中秋要值班(on call),不能与父母共度了。“下周回家,想给家里买点东西,不知妈妈想要什么礼物”?其实什么都不需要,为了成全孩子的心意,叫她“那就买一盒月饼”吧。
几天后,孩儿提来大盒小盒,将月饼摆了一桌子。还说是专门跑到“大统华”买来的,因为那里的质量好,品牌多。不免有些愠怒,“叫你买一盒,你买那么多来干什么”?明明知道“只吃一个月饼的”。这是诚心为难“母意”。孩子冲着她爸扮鬼脸。。。先生赶快出来打圆场,说“她是一番好意嘛”。
说实话,大陆移民家庭,孩子主要接受西方教育,今后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中国文化传统,敬爱长辈,体贴父母,心中是有些忐忑的。
那日夜晚,阅读了女儿的“专博”,里面有一篇长长的新文,写的都是她的妈妈。其中透露出的亲密理解,字字都让人感动掉泪。实在没有想到,不经意中,孩儿就长大了。而传统东方家庭下生成的亲情观念,任凭漂流在异乡,任凭主流文化的异同,无形中,已经根植在孩儿的内心。
第一次给父母买回的月饼,虽然违背了“一个月饼”的传统,却有她精心的挑选,多种样式,呈献了孩儿的一番爱心,孝敬。其实,我们自己也正是这样对待姐妹父母的。每次回家,买回的东西,几乎都要“被骂”。这种“骂”和“被骂”,正是一种极致的“中国式家庭的温暖”。这种格局,又如此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下一代。
那一阵,家里的活很多,正在请人整修厨房,也有自己维修阳台部分。好多天,也没时间关注新闻。中秋节前,也是女儿,专门打电话来知会父母,“明晚,有月全食”。
原来,这是自1900年以来,第5次,超级大月亮偕同月全食盛景。届时,万里长天上,将托起一轮浩翰红色心月。下一次的红月亮,预测要再等33年,还必须碰上晴天。而且,还会再是中秋节吗?
太难得的机缘,绝不想错过!
傍晚八点,早早就带动先生,他更是架起望远镜,在前院满心期待。也因此闹动了邻里,几家人,都出来,翘首仰盼。等了一个多小时,也没有动静。先生开始怀疑,是否“弄错了”。说他有太多工作要做,明早,五点就得提前去公司。
喃喃地笑嗔,“千年等一回,你急什么啊”?
直到九点过,红月,才姗姗来临。此时,街上的邻居都散了。我们也挪移到了后院,一边品味着别致多样的月饼和香茶,一边观赏着不一样的秋月,曼曼来启。皓月先是褪去了那一皎明亮洁白的外衣,换成红晕楚楚,微微来袭。当时,满天都是光闪闪的小星星,比平日更亮晶晶。就如像是众星在环围高歌,将一轮彤月天后捧起。历时了一个多小时,红月才渐渐隐去,逡巡间也带走了天海中无数欢颜的小星星。彼时,潮红的浩海天际上,只有寂静渺渺,和白云朵朵,片片。真是太神奇。
不知,是谁在天宇作彩,导演了这样一幕精彩绝伦的清秋“霓裳羽衣舞”?
拳拳孩儿心,从“大统华”超市购来的多款月饼
一步一红,圆月当空:
賀中秋
金秋满月红,炽烈映长空
美心圆作舞,人间感恩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