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之前》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男人戏

来源: 2016-07-25 12:15:04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国产谍战剧现在水平很高了,除了片名。


《悬崖》《黎明之前》《潜伏》是推荐度相当高的三部谍战剧,又来了一个《潜伏在黎明之前》。


谍战剧不能全部依靠于无巧不成书,可看之点还在于间谍与反间谍斗智斗勇的矛盾,而这些矛盾如果作一下过滤,本质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经常会有一个意外的动静,或是打碎个杯子,或是碰掉一本书,抑或是帘子被吹动了起来,敌人突然间发现了某些异常,会随着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上楼梯加重镜头的表现力,观众心揪到嗓子眼。其实最后的结果都大同小异,把异常的原因推给一只猫(往往来个猫叫声),一阵风,化解了紧张感。再比如利用离间策略使敌人的中坚分子落入圈套替自己背一时的黑锅,让自己暂时脱险(上司不久就会发现内鬼仍在猖獗)等等。


评价一部谍战剧最重要的方法莫过于所设置的矛盾冲突、情节演进、剧中人物的推理能否说服你。如果你在观看时,不时有“这个不合理”“他怎么不叉叉叉,一下子不就试出来了嘛”诸如此类的想法,那么这个剧就不能说是成功的。连一个和平时期的网民都说服不了,能瞒得过战争年代的反间谍人士?

《黎明之前》的可贵之处在于其严谨。甚至可以拿它其中的严密来验证其他谍战剧的情节合理性——几乎可以说是漏洞的试金石。不过后来我发现,这种严密是靠剧中很多的技术手段来实现的,而这些技术手段就算拿到现代,也是无法实现的。说到底,是太理想了些。结果是,自己这部剧逼格奇高无比,一下子把同类剧整得漏洞百出。不过说实话,当时看的时候真是手心出汗。回溯式镜头更是三部剧中鲜有的手法,先将意外托出,你本来提心吊胆倒吸一口凉气,然后通过回放来剥离真相,你此时又长出一口热气。有节制的字幕除了带来惊心动魄的悬念,而且表现人物难以取舍的家国情怀。吴秀波喝酒为自己治枪伤缠绷带的画面多次闪现,林永健完全没有农村戏喜耕田时代的土性,深沉得可以撑得下一个剧的灵魂。我甚至暗中认为,他并非不知道吴秀波是卧底,但能够取得公私两全的结局胜过于拆穿之后的苦痛。

《黎明之前》有两个情节曾经打动我:一是军师牺牲以后,水手和031在酒桌上的祭奠;而是共产党女教师临终前知道自己的恋人是中共地下党的豪杰级人物。

但也不是说《黎明之前》完全没有缺点。其中女性角色太过于单薄绝对是一个软肋。海清扮演的共产党女教师可以说亮点不突出,在整个情节叙述中所担任的位置也不重要。尽管说谍战剧的观众中男人多一些是事实,但感情戏显得草率,跟节奏感的紧张程度相比不太协调。何况,《悬崖》和《潜伏》的女性都成为整个故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甚至是主线来进行,成为亮点。甚至在弹幕中出现了骂小宋佳拖累男主、为姚晨的结局鸣不平的现象,起到了丰富了男主角的人物形象,乃至及时烘托男主角心理活动的作用。

还有不少朋友比较关注人物的造型问题,比如国民党的军服到底哪个样式这样的问题,我也看不懂,有兴趣的可以搜索一下,记得当初看过一个从《太平轮》为引子切入造型问题的。相较于此,我倒是对张嘉译的风衣、吴秀波的皮衣、余则成的中山装很感兴趣,拿到现在来穿,丝毫不落俗套。有时我甚至忍不住想翻开衣服的内里,看一看到底是什么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