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中国人有深重的奴性,中国人崇洋媚外..." - 采访陈破空先生
去年底,旅美作家、政论家陈破空先生在台湾出版的《全世界都不了解中国人》,并很快成为畅销书,书中全息解构了中国人复杂的人格特质,并挖掘其历史根源。为此,本台采访了陈破空先生,进一步探讨这本著作的内涵。
法广:你在书中直言不讳地说,中国人崇洋媚外,中国人并不爱国,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陈破空:我在说中国人崇洋媚外的时候,就像我上次提到中国的分裂人格一样,中国人表面上看起来很民族主义,其实他整体上都崇洋媚外。这种媚外甚至还有种族之分。他首先崇拜的是西洋的白人。另外对东洋的日本也很崇拜。他对非洲、黑非洲、穷非洲就采取一种歧视的态度。像江泽民原来训斥香港记者,他也会拿西方记者来比较。说什么“美国的华莱士,比你们不知高到哪里去了”,也就是说,口称斩西方的中共领袖,他骨子里是极度地崇拜西方。另外看到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芮成钢,他自我标榜是爱国者,是传统文化的捍卫者,要把星巴克赶出故宫。但是他自己却穿着名牌的西服、驾驶着捷豹的豪车,他自己的公关公司是个洋名,叫帕格索斯,而且他把自己的公司卖给美国的公关公司爱德曼,自己在其中持有股份。而且他以采访外国人为荣。动不动宣称自己采访过30国外国元首,世界500强企业中的300多位首席执行官。搞不清他究竟是个爱国者还是个崇洋媚外者。而后来芮成钢被逮捕下狱之后却暴露出这样一个号称爱国、号称捍卫传统文化的人却是一个里通外国的间谍,可能会因叛国罪而判处极刑。
中国人这种人格分裂处处表现,他在崇洋媚外的背后,实际上并不爱国。就像历史上为什么蒙古能够灭掉中国,满清能够灭掉中国,小国能够吞掉大国,除了蒙古和满清搞屠城之外,更多的中国人是投了过去。中国人有一种处世哲学,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一旦敌强我弱,大势所趋,这些识时务的聪明的中国人就弃弱投强,墙倒众人推,这样的处世哲学就必然让中国人投降外国,来颠覆中国。所以说这些人格分裂的现象处处体现。我的结论就发现,中国人不仅不爱国,虽然把爱国口号喊得最响、喊得最高,而且高调捍卫我传统文化,不仅不爱国、不捍卫传统文化,随时可能叛国。只要有一点点缝隙,他们就会削尖了脑袋钻到外国去。不仅是中国民间如此,中国官员更是如此。中国官员那种把自己的资产、家属、子女都转到西方国家定居,就是他们咒骂的西方国家,以至于每年三月在北京召开人大、政协两会,中国网民都讽刺是“欧美学生家长会”。
法广:你在书中指出,中国人的人格特质之一,是深重的奴性,这种千年不变的奴性从何而来?给这个民族带来怎样的危害?
陈破空:我们看中国人的奴性,我们首先看中国人的这种教育,就可以看出来。中国人的教育,像家庭教育或者学校教育,居然有一句话说“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器”。这些中国的俗话就解释了中国式教育的一个特质。父母打骂孩子,老师体罚学生,中国人培植奴性,从小孩子就开始了。只是中国人并不自觉,不觉得这一点。这一教育孩子的民间手段直接就通向奴性。这些民间手段,它有文化形态而留存,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根深蒂固的根源。
从政治上来讲,中国统治者更是教育奴性。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很多正面的东西,但是也有很多消极性的东西,比如他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就是让老百姓听从驱使,不可让老百姓明白其中的道理。这里孔子所传授的是训练民众的奴性。使之成为驯服的工具。可以说是对统治者一种错误的引导。到了后来,中国的奴性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是跟后来中国的三大劫难有关。一个是蒙古人灭亡中国、一个是满清灭亡中国,再一个是共产党统治中国。蒙古灭亡中国,采取一种震撼式的屠城手段,据统计,至少有半数、甚至有统计说有90%的中国人口被屠杀。满清统治中国也是这样。一种屠城手段、一种震撼式手段。使那些敢于抵抗、有骨气、有血性的中国人被杀掉。尤其是这种“剃发易服”,把汉人的习俗改成满清人的习俗。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使很多勇于抵抗的汉人倒在屠刀之下。所以最后剩下的人口就是一些相对软弱的这些人。到了共产党统治,那就更加如此。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斗争、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阶级斗争,使中国人不仅在肉体山去灭绝中国人,而且在精神上打垮中国人。
让中国人有血性的就像参天古木,本来就很稀有,一轮又一轮地被砍伐殆尽,这对共产党来说,是一场针对中国人民的全面的战争,是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战争,从物质到精神,从肉体到灵魂。是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知识分子残留的四大“不”精神:“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被彻底摧毁。中国人被彻底打败。轮化为一个胆战心惊、自私自利、冷血无情、唯利是图的物化民族。总之一句话:一个党打败了一个民族。所以中国人的奴性就是由此而来。中国今天这个时代最需要革命,但最缺少革命。因为中国人已经被吓破了胆。中国的奴性已经根深蒂固。我称它为“千年奴性”,也就是从秦始皇、秦朝大一统到共产党时代,逐渐培植的一种深刻的奴性,这种奴性也妨碍了中国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