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吃与给鬼吃的左宗堂鸡(2006-11-21 04:04:36)

来源: 2016-06-05 06:54:21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左宗堂鸡据说是有左宗堂的夫人首创,一度是湘菜主菜,可惜不知什么原因,国内反而默默无闻,倒是随着国门渐开,由海外的华人投资的中餐馆引进回故土,也算是 “海归”一族吧。

鄙人初始此菜,是在墨尔本唐人街的一间香港人开的餐馆无意中发现的,中英对照为“general tso's chicken/左宗堂鸡”,将大清的一等伯爵军机大臣翻译为左将军,虽然官小了点也还算是可圈可点,加上老板一口热情的醋溜国语解说如何如何 “很好妻的”云云随手点了一道。谁知端上来一看,就是把鸡切成大块,勾了芡过油炸熟,然后回锅加以番茄汁和糖挂浆就起锅了,如同新加坡、马来西亚路边咖啡店煮炒的古老肉,排骨王,整个一个糖醋(酸甜)炸鸡块!边吃边琢磨,左总(此人做过两江总督和马尾造船厂第一任CEO,按国内的时髦话称呼那就是“左总”)明明和老毛是同乡,应该是辣菜才对,怎么改老外的酸甜口味拉?

看看店里没什么顾客,叫老板一打听,原来为了适应当地人的口味,中餐都改酸甜了,老外也认为这就是中餐的原汁原味,连炒饭也是炒冷饭上盖帽子(荷包蛋)再加上叉烧和番茄汁,云吞汤和片汤差不多了,而且越是老字号越是西化的严重,外表看上去富丽堂皇中国味道十足但作出的饭菜完全本土化了。我又接下去问他,如果客人是华人要是想吃正宗的湖南菜怎么办,老板笑着告诉我,那就需要告诉伙计,伙计就会用广东话吆喝一声:“给人吃。”大厨就明白了,否则就喊:“给鬼(鬼佬 )吃。”我这才恍然大悟,这也是为了生存发展的“一国两制”的厨房版吧!不过呢,有一次来了个丹麦人,他在北京住了6年,说得一口京片子,那老兄按照菜谱点了菜,伙计转身刚想向大厨报菜名,后面那鬼佬说了一句:“给人吃的啊。(我要正宗的中餐,别蒙我)”伙计吓了一跳。

后来在悉尼的一家餐馆又见到这道菜,这次英文名成了“Chicken a la Viceroy” 成了总督鸡又有点小布尔乔亚的品味( A la),不甘心上次的遭遇,又点了这道菜特意吩咐伙计:“要地道的,给人吃的”,未几,菜上了,原来是辣子鸡丁!只不过鸡丁腌制过,然后油炸后再加入辣椒葱姜之类,大名鼎鼎的左宗堂鸡这样简单,记下了。

后来回国省亲,偶遇左家的后人,也是以前的老邻居,喋喋不休地臭显起来谈论起这道菜,谁知那位看着我从小长大的老人微笑地打断我的话:“孩子,你是不是在外面被斩了菜头,我们可是从来没有听说过这道菜呀!”我涨红了脸急了:“向毛主席保证,千真万确有这道菜,不信你问问你在巴黎的亲戚,英语叫%$#$#$,法语叫$$#$@#$&*.............”名人后裔并不把祖上的显赫和自己偶然的出身联系起来,而我们这些洋插队的却每每以西洋景回去向父老乡亲们吹嘘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