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后中国城市的工资和物价

旧社会劳动人民究竟苦到什么地步呢?刚好我手边有几本书,其中两本是中共早期革命家的回忆录,一位是张金保,另一位是包惠僧,通过他们书中列出的所见所闻,可看出当时的生活状况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水深火热。

这两本回忆录对大革命时代的记述,主要是工人运动,那我们便沿着他们的记述往下看吧:张金保曾经担任过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中央妇委书记。上世纪20年代中期,她从鄂城乡下来汉口第一纱厂做工,一个月后,“领到半个月的工资——7块大洋,另外半个月的工资被厂里当作押金扣下了。我拿着钱心里高兴极了,因为这意味着我每个月可以挣14块钱,可以勉强糊口养家。”第二年,张金保一人看管两台织布机,月薪30多块钱。“这样,我的生活好些了,开始有了点积蓄。”  或许是不能淡化万恶的旧社会(否则怎么要起来闹革命呢?)所以张金保才这样说“14块钱,可以勉强糊口养家”。而在《银元时代生活史》中,作者陈存仁则毫无顾忌地说自己在上海当见习医生时,每月薪资虽只8元,但袋中常有铿锵的银元撞击声,使他气概为之一壮,外表飘飘然,“第一个月,吃过用过,口袋中还剩下5块钱。”如此同时,新成立的上海市公安局,巡警月薪10-13元,巡长16-18元。有趣的是,这种连纺织女工都不如的工资水平,居然比北洋军阀时期的淞沪警察厅还要高1-2元钱。陈存仁的《银元时代生活史》一书也披露:上海卫生局的一名科长,月薪也不过30元。
 
你相信吗?一个纺纱女工的工资,竟然高过巡长和科长!而在当时物价低廉:据《上海解放前后物价资料汇编》和《上海工人运动史》披露:1927年上海,2号梗米每石(200斤)14元,面粉每包(44斤)3.30元,切面每斤0.07元,猪肉每斤0.28元,棉花每斤0.48元,煤炭每担0.14元,煤油每斤 0.06元,肥皂每块0.05元,香烟每盒0.036元,茶叶每斤0.23元,活鸡每斤0.37元,鲜蛋每个0.027元,豆油每斤0.19元,食盐每斤 0.043元,白糖每斤0.096元,细布每尺0.107元。陈存仁的《银元时代生活史》也有类似记载:20年代的上海,大米每担3-4银元,老刀牌烟一包3个铜板,剃头8个铜板,绍兴酒每斤1角钱,臭豆腐干1个铜板买两块。拿了1块钱稿酬,请6-7个同学去吃茶,茶资8个铜板。生煎馒头、蟹壳黄等各种小吃也才花去20多个铜板。《文化人的经济生活》一书则提到:1929年,每块银元兑换两三百个铜板,1-2个铜板可以换一只鸡蛋。
 
其他城市也大抵如此。30年代的北平,1块银元可买6斤好猪肉。40个猪肉饺子 + 两碗小米粥 +一盘白糖,总共2毛2分钱。在重庆,1936年,大米每斤2分5,100斤2块5毛钱。甘肃农村,抗战前7年,百斤小麦3-5元。汉口方面,1930年,每百斤麻油和鸡蛋的价格约为20元,每斤棉花和猪肉约为3毛钱,每斤鲤鱼不到5分钱,每斤煤油的零售价则长期保持在0.10-0.15元之间。
 
再看金价——汉口的价格是:1920年,每两38元,1927年65元;上海可能便宜些:1920年,每两21元,1927年37元。
 
至于地价和住房都不算昂贵 (租界和商业区除外)。1928年,上海近郊的高行、陈行、江湾和杨行的每亩地售价分别为150-100、100-60、100-70、100-300元。1933年,汉口第六区的最低地价为每亩84元,第七区的最低地价为每亩90元。
 
房租价格:上海的石库门一层楼,有电灯、自来水,月租10元;住客栈,每一铺位3毛5至6毛;纱厂宿舍,月租2到5元不等,两层楼可住10 人,自来水由厂方提供,有的还供电,带家眷者,两家分租一层,费用不过1元多;最好的宿舍,为砖瓦结构,铺地板,长宽500立方尺,容积5000立方尺,有厨房、路灯和下水道,月租6至9元;此外,工人也可租地,自己结庐而住,半亩地年租金200元,21户人家分摊,平均下来每户每月8毛钱,当然,环境可能比较差。又如在北京:“一座四合院房租每月仅20元左右;一间20平米的单身宿舍,月租金4-5元……鲁迅购买的西三条胡同21号四合院有好几间房屋和一个小花园,售价1000元。”
 
从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末,全国物价大体平稳,因粮食丰收,部分农产品还有所下降。工业品方面,由于欧、美、日展开商品竞争,棉布和石油等洋货还降价促销。如在汉口市场上,1934和1935年,100斤麻油分别只有17.90元法币和14.50元法币,1斤猪肉分别只有0.29元法币和0.198元法币,鸡蛋跌幅最大,几乎跌了一半,而100斤大米也从1926年的7.55元跌倒1933年的4.66元,100斤煤球的零售价,1936年也从过去的1元法币跌到0.8元法币左右。如此同时,地价也随之回落。抗战前,江苏镇海县亩产400斤的农田,售价从1928年的140元跌到70元,亩产300斤的农田则从100元法币跌到40元法币。
 
包惠僧是湖北黄冈人,参与领导过二七大罢工。他在回忆录中写到:北洋军阀“用一套福利设施的办法笼络员司、麻痹工人,在交通部内设有铁路员工福利委员会及职工教育委员会,在铁路上也组织了一个员工联谊会,福利机构遍布在各段各厂各站,大的车站,都设有扶轮学校,主办中小学教育,专收员工子弟,一律免费,每年年终发双薪,季节发奖金,这些小恩小惠从局长员司到工匠为限,小工学徒却沾不到边。”“初提升的工匠,每月工资不过20多元,工龄长、技术好的每月可得40-50元。。至于小工和临时工,那就苦极了,从8-9元到11-12元不等,工作的时间除正规的10小时而外,还要给员司和师傅服役。”   “工匠的生活和工作时间与一般政府机关的中下级职员差不多,比人力车工人、码头工人、纺织工人高得多。小工的工作情况与生活情况就比较苦,他们的工作时间长,收入少,工作还没有保障。”具体的福利制度,除免费的扶轮学校外,包惠僧没有多谈,但另一本《中国近代史通鉴》则透露了一些:在劳动组合书记部领导之下,京汉铁路的工人也取得一些胜利,如“每年有15天官假休息,一年有两身工作服,六十岁退休,工资照发”。
 
综合张金保和包惠僧的记述,大同小异,即20年代前期和中期,无论是铁路上还是纱厂,工资都不低;不同之处是,张金保没有谈到小工,包惠僧则多次提到。然而,即使按小工最低工资8块钱,也完全吃得饱饭。在上海当见习医生的陈存仁,同样的月薪,吃了用了,还剩下5块钱呢。包惠僧自己也在书中提到,只要3个银元,就可以在旅馆包吃包住1个月。
 
再对比当时物价,你相信吗?一个“苦极了“的小工,年薪竟然可以在汉口买一亩地!至于那些“工作时间长”、“要给师傅服务”的问题,自古皆有,这是小工、学徒入门后的传统陋习,如今仍未绝迹。
那时工人的温饱生活不是个别现象。20年代初期,开滦煤矿工人罢工,要求增加工资,最后劳资双方达成协议,日工资由原来的0.90元增至1.26 元,即月工资从27元涨到37元以上。即使是未涨工资前,矿工的薪水也大大超过警察。铁路工人、煤矿工人、纺织工人,都是人数较多、近代化程度较高的产业工人,他们的收入状况,对于全国工人阶级而言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如果说张金宝纺织女工每月30元工资是个例,尚不足以说明整个纺织行业。那么,我们再借鉴《青岛党史资料》第二辑的两个数据:1925年,中国女工平均日工资0.45 元;1928年,青岛纱厂女工每日工资最高0.73元,最低0.18元,平均0.455元。这两个数据完全吻合。而1929年,山东省各地一等警察巡长的月工资是12元。另据1934年7月1日出版的《劳工月刊》载文指出:目前武汉一般工人的月工资平均15元。大多数是女工的第一、裕华、震寰三大纱厂,工人 1.5万,月工资平均20元。
 
我们再看看其他劳动阶层的收入水平:1926年底,武汉国民政府在财政相当困难的情况下,仍然筹措教育经费,将小学教师的月薪增至20块银元以上。1933年,湖北省立第一小学的月薪为39至56元法币;省立第一、二、三中学的月薪多在60—80元法币之间,可买1两黄金。1935年,汉口的金价最高90元法币、最低76元,上海最高96元、最低77元。
 
说完教师再说店员。 汉口过去有家悦昌新绸缎局,营业员工资最低10元,最高40元,一日三餐的伙食由店方提供,早上馒头、稀饭、油条,中午和晚上四菜一汤,八人一桌,节假日加菜。每年还有两个月例假(学徒除外),下江籍的回家,报销车费。穿衣有津贴,每年多发一个月的本人工资。年终如有盈余,则按16股分红,店东 12股,经理1股,全体职工3股。老武汉的叶开泰,待遇也不错:学徒三年期满后,月薪10块银元,第二年15,第三年20。全体店员每月发“月费钱”,作为剃头、洗澡、洗衣的费用。店员每年带薪休假72天,如果没休假,则多发72天的薪水。端午、中秋有奖金,到年终再以各人工资为基数进行分红。一般年景,1元薪水可分红4-5毛钱。药店还有基金会,分期存入4个月薪水。切药老师傅吴硕卿告老回乡时,取回本息500多银元。
 
如果有人对这些资料心存疑虑,那么就请看毛主席的《寻乌调查》:杂货店“学徒3年出师后,照规矩要帮老板做一年。他在这一年的开头,就把他在学徒时期穿的那些破旧衣服不要了,通通换过新的,因为他现在有了些钱用……如果回家去讨老婆呢,那老板除送他10多块的盘费外(他家在远乡的),还要送他10元以上的礼物,像京果呀,海味呀等等,使他回家好做酒席。他不讨老婆而只是回家去看看父母呢,如果他是远乡人,就以“盘费”的名义送给他一些钱,盘费数目少也要拿10多元,多的到24-25元。如果是近边人,那末径直送他10几块到20几块钱。帮做一年之后,正式有了薪俸,头一年40-50元,第二年50-60元。忠实可靠而又精明能干的先生,老板把生意完全交给他做。。。赚了钱分红利给先生,赚得多分三成,赚得少两成,再少也要分一成。”  当然,对于这种和谐的劳资关系,一向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毛主席也不得不说:“他们阶级关系原来是那样的模糊”。
 
寻乌这个地方在哪?位于闽粤赣边境的深山里,我们还是以大城市作例证吧。到1933年,上海工人的月工资一般为20元法币,双职工家庭年收入为400元法币以上。技术工人、小学教师、医护人员等家庭的月收入超过50元法币,达到小康水平;中级职员、工程师、中学教员、医生、记者、作家、律师和一般演员的家庭,月收入100-200元法币以上,则进入中产阶层。
 
抗战前10年内,扣除物价上涨因素,上海工人实际收入年均增长0.9%。作为中国工业最发达、产业工人最集中、商品经济最繁荣的大都市,这一指标具有典型意义。不幸的是,1937年7月爆发的卢沟桥事变,无情地打断了中华民国的现代化进程,几乎将中华民族推进万劫不复的深渊。那些曾经真实的工薪阶层,就这样残留在历史的碎片之中。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转贴文章,仅供参考 -UDR01- 给 UDR01 发送悄悄话 UDR0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12/2016 postreply 08:21:05

既然解放前人民生活那么好,为什么人民大众还跟共产党走?包括上海的工人。 -HappyDad2- 给 HappyDad2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12/2016 postreply 08:36:58

那俺就不知道了。。俺只负责把当时的真实数据贴出来 -UDR01- 给 UDR01 发送悄悄话 UDR0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12/2016 postreply 08:38:11

童工,包身工,。。。 -hz82000- 给 hz82000 发送悄悄话 hz82000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12/2016 postreply 10:03:15

作者谈了各类工种,技工,熟练工,小工,徒工,童工。。包身工应该没有代表性吧 -UDR01- 给 UDR01 发送悄悄话 UDR0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12/2016 postreply 10:50:21

失民心者失天下 -hz82000- 给 hz82000 发送悄悄话 hz82000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12/2016 postreply 11:04:13

满清入关也是得了民心?陈桥兵变也是得人心? -UDR01- 给 UDR01 发送悄悄话 UDR0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12/2016 postreply 11:53:52

是不是这样呢,谁都想过更好的日子,以为新中国日子会更好,纺工月入60大洋,结果,五十年初还行,以后就运动喽 -锦江河畔- 给 锦江河畔 发送悄悄话 锦江河畔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12/2016 postreply 11:35:48

他的问题本身就不成立。。。 -UDR01- 给 UDR01 发送悄悄话 UDR0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12/2016 postreply 12:02:14

上海工人其实没跟共产党走,只是共产党胜利了来上海了 -abookl- 给 abookl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12/2016 postreply 08:42:50

还不恨开凯生,度量挺大。哈 -401.king- 给 401.king 发送悄悄话 401.king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12/2016 postreply 09:09:23

在文章题目上加个ZT很难吗?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几曾回首] - UDR01(0 bytes ) 2016-05-11 -峰回路转_lucky16- 给 峰回路转_lucky16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12/2016 postreply 08:46:15

解放后到76年村里人家没盖过一间房, 不算猪圈和鸡窝。 -tHawk- 给 tHawk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12/2016 postreply 09:33:08

上海的纺织女工月薪20元,5年可买鲁迅的四合院(1000元),这在今天也是不可想象的。。。。 -UDR01- 给 UDR01 发送悄悄话 UDR0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12/2016 postreply 09:52:26

跟我们村差不多。 -曾在庄里- 给 曾在庄里 发送悄悄话 曾在庄里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12/2016 postreply 14:31:59

要是生活不好哪有那么多人往大城市挤。工业化的时候制造大量就业机会,同时也在挖农村传统社会的墙角。 -borisg- 给 borisg 发送悄悄话 borisg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12/2016 postreply 09:46:38

那时没有户口控制,农村人可以随意进城打工,变成城市人。。。 -UDR01- 给 UDR01 发送悄悄话 UDR0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12/2016 postreply 09:53:40

所以长远看必然造成生活费用上升和工资水平下降(因为劳力供应过剩)。 -borisg- 给 borisg 发送悄悄话 borisg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12/2016 postreply 10:00:14

你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是这样的。日本侵华是造成经济破坏的另外一个原因。 -UDR01- 给 UDR01 发送悄悄话 UDR0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12/2016 postreply 10:02:24

解放前原来生活也很好过啊。 -possibility- 给 possibility 发送悄悄话 possibility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12/2016 postreply 10:46:02

“旧社会,鞭子抽我身母亲只会泪淋淋,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夺过鞭子揍敌人”! -华府采菊人- 给 华府采菊人 发送悄悄话 华府采菊人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12/2016 postreply 10:52:01

比较一下美国同期的记载,比美国人的日子好十倍 -caral- 给 caral 发送悄悄话 (101 bytes) () 05/12/2016 postreply 11:04:51

拿这么钱,干了什么事呢? -caral- 给 caral 发送悄悄话 (667 bytes) () 05/12/2016 postreply 10:52:31

没那么多。听老工人说工资最高的是所谓“外国铜匠”即钳工,最多三十来只羊,那得是技术极好的才行。 -华府采菊人- 给 华府采菊人 发送悄悄话 华府采菊人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12/2016 postreply 11:20:20

张金保因为管两台织布机 ,每月30元是特例。文中说上海纺织女工的月薪仅20元 -UDR01- 给 UDR01 发送悄悄话 UDR0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12/2016 postreply 12:00:36

上海三十年代熟练技术工的一般30元左右。女比男少点。 -豆腐干- 给 豆腐干 发送悄悄话 豆腐干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12/2016 postreply 12:28:50

上海纺织工人的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豆腐干- 给 豆腐干 发送悄悄话 豆腐干 的博客首页 (8540 bytes) () 05/12/2016 postreply 12:32:38

上海五口之家每月生活费用(物价根据上海解放前后物价资料汇编) -豆腐干- 给 豆腐干 发送悄悄话 豆腐干 的博客首页 (12109 bytes) () 05/12/2016 postreply 12:47:58

合计 56.864 100% -豆腐干- 给 豆腐干 发送悄悄话 豆腐干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12/2016 postreply 12:51:29

你这日子在当时是中产阶级之家吧?又是香蕉桔子大鸭梨的。。。 -UDR01- 给 UDR01 发送悄悄话 UDR0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12/2016 postreply 12:57:16

那时候生活好是因为挣的钱只用于吃和住。要是那时候也要买手机,电脑,平板,汽车 -MrTasty- 给 MrTasty 发送悄悄话 (107 bytes) () 05/12/2016 postreply 14:29:09

也比较一下 -6个12- 给 6个12 发送悄悄话 6个12 的博客首页 (680 bytes) () 05/12/2016 postreply 15:18:0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