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连载:Claire的日记 (第三章)
# 第三章:一月的阳光
## 二零一九年一月八日
陈同又出差了。
说三天,结果一个星期。一个人在家,看书。冬天的阳光从窗户洒进来,暖的。时钟滴答滴答,房子很安静。
Tim发信息过来。照片是他包的饺子,歪歪扭扭的。
"第一次包饺子!虽然丑,但是能吃!"
手机照片里的饺子确实丑。
"不错,有进步。"
"Marcus都笑死了,说我包的饺子像外星生物。"
想象他包饺子的样子。
一本正经的德国人。
Maggie打电话,说社区中心要办中文课。
"你来当老师,教中文。老美们可感兴趣了!"
"我不够专业。"
"你中国长大的,还不专业?就这么定了!下周开始。"
## 二零一九年一月十五日
第一次中文课。
社区中心坐了十几个人。Tim坐第一排,带着笔记本。衬衫很正式,像学生。
"大家好,我叫王晓慧,Claire。"
"老师好!"Tim用中文说,声调不对。
大家笑了。我也笑了。
"很好,Tim。声调再高一点。"
教了一个小时。发音,简单词汇。Tim记笔记很认真,每个字都要问写法。
"中文有四个声调。"在白板上画符号,"同一个音,不同声调意思不同。"
Tim举手:"可以举例子吗?"
在白板上写:妈、麻、马、骂。
"第一声,妈妈。第二声,麻烦。第三声,马。第四声,骂人。"
"太复杂了!"美国大妈抱怨。
"像英语拼写一样复杂。需要练习。"
Tim练习声调,嘴型很努力。
下课了。
Tim走过来:"谢谢Claire老师。"
"怎么想学中文?"
他整理笔记:"去中国的时候,语言不通。觉得错过了很多。"
"学语言需要环境。"
"我知道。"他看着我,"但是有好老师不一样。"
眼神很真诚。
## 二零一九年一月二十二日
去看中医。
又是凌晨三点醒。一身汗,心跳很快。最近总这样,一夜醒三四次。白天昏昏沉沉。
吴医生把脉:"典型症状,很正常。心火有点旺。"
"压力大?"
"也有关系。"他写方子,"这个年纪,身心都在变化。要学会放松,也要为自己考虑。"
药房碰到Linda。她也拿中药,脸色不好。
咖啡厅坐下。
"最近怎么样?"
"老样子。"她叹气,"Brad说我像定时炸弹。"
我们笑了。
"总发脾气,控制不了。"Linda说。
"我也是。昨天陈同把湿毛巾放床上,我就发火了。"
"女人不容易。"Linda摇头。
但是听她说话,心里有个声音:
也许年龄不是结束。
也许是另一种开始。
## 二零一九年二月五日
中国超市买年货。
就我们两个人,也要包饺子。总要有节日气氛。
挑韭菜时听到:"Claire!"
回头,Tim推着购物车。里面放着中国调料。
"买年货?"
"对!学做春卷!"他兴奋,"Marcus发了视频,说德国中国餐厅卖的没有authentic的好吃。"
发音有进步。
"春卷不容易,油炸危险。"
"买了小炸锅。"他拿出手机,"还有这个,spring roll wrapper,买对了吗?"
看了他的购物车。帮他挑春卷皮,教他区分酱油。
"谢谢!"他记在手机里。
"春节快乐。"
"春节快乐!"中文回应,声调还是怪的。很努力。
## 大年三十
做了一桌菜。
红烧肉、糖醋鱼、白切鸡、蒜蓉菜心。还包了三种馅的饺子。
陈同看着满桌子菜:"就咱们两个人,做这么多干嘛?"
"过年嘛,要有仪式感。"
他点头,埋头吃饭。电视里春晚,我们各自玩手机。
小杰打视频电话来。宿舍里和室友包饺子。隔着屏幕看他们热闹。
"妈,你们的年夜饭怎么样?"
"做了你爱吃的红烧肉。"把镜头转向桌子。
"哇,这么丰盛!我和同学做的饺子惨不忍睹。"
"明年暑假回来,妈妈给你做。"
"一定!祝爸爸妈妈新年快乐!"
挂了视频。客厅又安静了。陈同看手机,我收拾桌子。
手机响。Tim发来信息:"新年快乐,Claire老师!我的春卷成功了一半!"
照片里的春卷,有几个金黄,有几个焦黑。
忍不住笑了。
"新年快乐!继续努力!"
"明天中文课,我要给大家带春卷尝!"
"勇气可嘉。"
"哈哈,反正他们也不知道正宗的什么样!"
## 二零一九年二月十九日
中文课。Tim带了春卷。
大家尝了都说好吃。虽然有几个炸糊了。Tim得意得像孩子。
Susan提议:"下次教我们包饺子!"
大家都赞成。我答应了。
下课后,Tim留下收拾教室。
"Claire,能问个问题吗?"
"什么?"
"中国女人是不是都很...strong?"
愣了一下。
"为什么这么问?"
"在中国旅游时发现,中国女人很独立,很有主见。跟德国女人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
他想了想:"德国女人更直接。中国女人含蓄,但内心坚韧。"
观察很有意思。
"文化差异吧。中国女人从小被教育要温柔,但生活会逼着我们坚强。"
"你也是这样吗?"
停下手里的活,看着他。眼神很认真,没有冒犯的意思。只是好奇。
"应该是吧。年轻时比较柔弱,现在不得不坚强。"
"为什么不得不?"
这个问题让我意外。很久没人问过我为什么。大家都默认女人就应该承担一切。
"因为有责任。家庭、孩子、父母…很多人需要我坚强。"
"那你自己呢?你需要什么?"
看着他,不知道怎么回答。
这个问题太深了。
深到我自己都不知道答案。
## 二零一九年三月五日
春天来了。后院的花开始发芽。
整理花园,清理去年的枯枝败叶。加州春天来得早,三月就暖和了。嫩绿新芽从土里冒出来。
陈同在车库鼓捣工具,叮叮当当。我们各做各的事。
下午Linda来串门。她最近状态好多了,中药有效果。
"你气色不错。"她坐在后院椅子上,看我浇花。
"春天到了,心情好了。"
"对了,上次在超市看到你和那个德国邻居一起买菜?"
手里的水管停了一下。
"Tim?碰巧遇到。"
"他怎么样?"
"挺好的,很有礼貌。他在学中文,我教中文课。"
"单身吗?"
"嗯。太太几年前过世了。"
Linda点点头,没再说什么。但是眼神在打量我。
女人对这种事情敏感。
## 二零一九年三月十二日
今天带着大家包饺子,场面特别热闹。
社区中心的厨房里挤了十几个人,大家围着几张桌子,我在前面演示包饺子的方法。
"首先,饺子皮要放在手心里,像这样。"我示范着,"然后放一勺馅,不要太多。"
Tim站在最前面,跟着我的动作一步步学。他包的饺子形状很奇怪,像个小包子。
"Tim,你包的不是饺子,是包子!"Maggie笑着说。
"有区别吗?"他一脸困惑。
"当然有!"Maggie用夸张的手势比划,"饺子是这样的,包子是这样的!"
大家都笑了。Tim也跟着笑,一点都不觉得难堪。这就是他的好处,永远那么乐观。
我走到他身边,手把手教他:"饺子要捏边,像这样。包子是收口的,不一样。"
"明白了!"他包出一个勉强像饺子的东西,"这样对吗?"
"对,有进步。"我鼓励他。
## 二零一九年三月十九日
最近失眠更严重了,昨晚又是四点才睡着。
早上起来头昏昏沉沉的,对着镜子看到一张憔悴的脸。眼睛下面有深深的黑眼圈,皮肤也失去了光泽。
五十三岁的女人,真的老了。
陈同已经去上班了,桌上放着他喝了一半的咖啡。这个男人永远那么匆忙,连咖啡都喝不完。
坐在餐桌前发呆,手机响了。是Linda的微信语音。
"Claire,今天有空吗?陪我去看个展览呗,Brad出差了,一个人没意思。"
"什么展览?"
"梵高的画展,在downtown的美术馆。听说很棒,我想去看看。"
其实不太有心情看展览,但Linda难得约我,不好拒绝。而且在家呆着也是胡思乱想。
"好啊,几点?"
"下午两点?我来接你?"
"行。"
挂了语音,看看时间,还有三个小时。去化个妆吧,不能让Linda看到我这副憔悴的样子。
## 二零一九年三月二十六日
今天中文课结束后,Tim问我能不能推荐几本中文书。
"我想在家练习阅读。"他很认真地说,"光上课还不够。"
"你觉得什么水平合适?"
"简单一点的。"他笑笑,"我还是beginner。"
我想了想,建议他从儿童读物开始,或者一些简单的故事书。
"你能帮我挑选吗?"他问,"我不知道从哪里买。"
"Chinatown有中文书店,不过现在网上也能买到。"
"能...能麻烦你陪我去一趟吗?"他有点不好意思,"我怕买错了。"
我犹豫了一下。去中文书店不算什么大事,但...
"当然可以。"最终还是答应了,"什么时候?"
"周六下午怎么样?如果你有时间的话。"
"好吧。"
## 二零一九年三月二十八日
Maggie打电话,声音有点急。
"慧慧,你知道Tim的妈妈在德国摔伤了吗?"
"什么?严重吗?"
"腿摔断了,要住院。Tim特别着急,想请假回德国。"
"那怎么办?"
"咱们这些邻居,应该关心一下。他一个人在这里不容易。"
Maggie说得对。
"我们能帮什么?"
"你是他中文老师,可以代表大家问候一下。"
"好。我给他发信息。"
挂了电话。坐在沙发上想要怎么写。既要表达关心,又不能显得太亲近。
发了条简单的信息:"Maggie告诉我你妈妈受伤了。代表社区朋友们问候。需要帮助请不要客气。"
他很快回复:"谢谢你的关心,Claire。妈妈的情况还在了解中。你们的关心让我感到很温暖。"
看到这条回复,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 二零一九年四月二日
原本今天去Chinatown买书,Tim取消了。
"很抱歉,Claire。我需要处理妈妈的事情。可能要推迟几天。"
"没关系,家人的事情更重要。需要帮助就说。"
"谢谢你的理解。"
看着这条信息,想起去年爸爸住院。那种焦急,那种无助。
下午去超市,买了些德国人爱吃的东西。黑面包、香肠、酸菜,还有茶叶和汤料。
回家后装进篮子,写了张纸条:"Tim,这些食物也许能让你感到家的温暖。希望你妈妈早日康复。——Claire"
把篮子放在他家门口,按了门铃就走了。
晚上收到信息:"谢谢你的贴心礼物,Claire。在这个艰难的时候,你的关心让我不孤单。"
## 二零一九年四月六日
Tim发来信息,妈妈的情况稳定了。
"手术很成功,医生说恢复得不错。我暂时不用回德国了。"
"太好了。你一定很担心。"
"是的。作为儿子,不能在身边照顾,很愧疚。"
"你在美国工作也是为了生活,妈妈会理解的。"
"谢谢你这段时间的关心,Claire。你的善意让我度过了最难的时候。"
看到这条信息,心里暖暖的。
其实我也没做什么。只是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了一点关心。但对于一个独自在异国的人来说,这样的关心也许就是最需要的。
想起了自己空巢后的状态。那些孤独的夜晚。
也许我们都需要有人关心,有人理解。
不管是邻居,还是朋友,还是师生。人与人之间的温暖,都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