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只是一个例子,再举一个例子吧,我们福建,我小时候家在南平,这是福建的小三线,原来一点工业都没有

本帖于 2024-03-17 01:45:38 时间, 由普通用户 Amita 编辑

60年代从全国最大的佳木斯造纸厂援建了南平造纸厂和青州造纸厂,解决了华东地区的新闻纸供应。然后上海援建了南平纺织厂针织厂还有南平电池厂等多家厂。

南平电池厂就是后来顶顶大名的南孚电池的生产厂家,当然现在被福建另一家电池厂宁德时代盖住了。

 

福建需不需要工业?60年代以前就没有,是三线建设帮助福建搞了一批工厂。

福州以前工业路上几家大厂都是上海援建的,所以福州有名的上海新村就在工业路附近。福州东街口那时最有名的饭店两家,一个是闽菜聚春园,还有一家就是上海西餐厅。

 

上海天津和东北在三线建设做出了很大牺牲,但是这对消除其它地区贫困,全盘协调全国经济发展,进而帮助中国进入工业化社会做出了很大贡献。

没有老毛的威望,这个不可能在六十年代实现。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