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毛泽东主席要王洪文读《后汉书》中的《刘盆子传》,有何深意?
1972年,毛泽东主席要王洪文读《后汉书》中的《刘盆子传》,有何深意?
1972年,王洪文奉调从上海到中央工作,毛主席要他读《后汉书》中的《刘盆子传》,因为 是古文,很深奥,他读不懂,就回到上海,找朱永嘉给他讲讲,朱永嘉 曾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文史造诣颇深,当时任上海市革命大批判寫作組總負責人。
《刘盆子传》中写道:“刘盆子者,泰山式人,城阳景王章之后也。”式县,位于泰山脚下的泰安附近。景王刘章,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而盆子是刘章的后代,身上有点皇属血统。不过,当时他只是个放牛娃。
新莽末年,政改失策,民怨沸腾,各地农民纷纷起兵造反,其中赤眉军的“琅琊人樊崇起兵于莒,西攻长安”。有人给樊崇出主意,要他找一个刘氏宗室来做皇帝,以便师出有名,号令天下。
当时,在赤眉起义军中有景王刘章的后代共70多人,其中数刘盆子、刘茂、刘孝3人的皇族血统最近。究竟该挑选谁来当皇帝呢?结果采取“摸彩”的方式选中了15岁的刘盆子,被立为帝,年号建世,刘盆子虽立為帝,實為傀儡,刘盆子的哥哥刘恭 (式侯)比较有文化, 后来见赤眉內乱,知其必不长久,为求自保,密教刘盆子密封玺绶,习辞让之礼,以使兄弟免祸,但赤眉诸将拒绝刘盆子退位。
赤眉军东归,刘秀遣兵于其必经之地将其包围。赤眉军士众涣散,已无战斗力,只好向刘秀投降。刘秀同情刘盆子,給予其賞賜甚厚,29年以後,刘秀任命刘盆子为刘秀叔父赵王刘良的郎中。后来刘盆子因病双目失明,刘秀又下令用荥阳的官田租税,来奉养刘盆子终身。
那么毛泽东主席为什么要王洪文读《后汉书》中的《刘盆子传》?刘盆子到底有什么 正面的地方,值得 王洪文学习的呢?刘盆子又有什么 反面的地方,值得 王洪文儆戒的呢?
刘盆子,建世25年六月就位“皇帝”,建世27年闰正月退位,当“皇帝”,只有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就“皇帝”而言,他既不是明君、更不是圣君;当然,他也不是一位昏君,或者暴君,因为他就是一个穿着皇帝外衣的傀儡。
就臣子而言,刘盆子既不是能臣、循吏,也不是酷吏、奸臣,因为 他根本就是 身不由己的 “无所事事”。结论就是,刘盆子既没有什么 正面的地方,值得 王洪文学习的;也没有什么 反面的地方,值得 王洪文儆戒的。
不过,就做人而言,刘盆子倒是可以称得上是个“好人”,这就是为什么 刘盆子 从这个傀儡皇帝在退位之后,光武皇帝还对他賞賜甚厚的原因。
问题 又回到了原点,毛泽东主席为什么要王洪文读《后汉书》中的《刘盆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