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1949年中国GDP是日本两倍,后(70年代)仅为日本11.7%. --- 横向比较。

来源: planet 2020-01-22 17:34:42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7073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planet ] 在 2020-01-22 20:37:06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毛泽东时代好不好?也可以比较同时期的香港台湾百姓生活水平,百姓用脚回答你。

 

ZT大逃港:香港百姓救了多少大陆人?

01.jpeg

大逃港,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到八十年代基本结束

是内地居民非法越境进入香港的行为,其原因起初是政治原因,后来主要是经济原因,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这种行为成为记忆。

逃港的方式,可分走路、泅渡、坐船 3 种

按路线,则有东线、中线、西线之别。泅渡通常是首选。偷渡者往往会选择西线,即从蛇口、红树林一带出发,游过深圳湾,顺利的话,大约一个多小时就能游到香港新界西北部的元朗。 广东人把这种水路偷渡称为 “督卒”,借用象棋术语,取其 “有去无回” 之义。

在许多当地人的记忆中,一到夏天,水库和河里便人满为患。不少孩童从小就被家人灌输,“好好练游泳,日后去香港”

有些偷渡者下水后,还一边游一边背诵毛主席语录给自己打气:“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泅渡毕是年轻人所为。中老年人和儿童妇女通常选择陆上偷渡,从深圳梧桐山、沙头角一代,翻越边防铁丝网,粤语中戏称为 “扑网”。

为了躲避警犬,一些逃港者临行前会到动物园收买饲养员,找一些老虎的粪便,一边走一边撒,警犬闻了粪便的气味,便不敢追踪

02.jpeg

1959 年 ——1962 年,三年大饥荒期间,逃港达到高潮。

鉴于饥荒蔓延的现实,1962 年 5 月 5 日,广东省委书记陶铸下令,撤除岗哨,放开边境,让大陆饥民自由赴港,至 5 月 25 日,中央下令关闭边卡,半个多月时间,约 30 万人赴港。

入港者,风起云涌,扶老携幼,奔向求生之路。

边卡关闭那天,堵截收容遣送逃港者 51395 人

据广东省委边防口岸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计,1954 年到 1980 年,官方明文记载的 “逃港” 事件就有 56.5 万多人次

03.jpeg

50 万饥民逃港,弹丸之地的香港,如何消化得了呢?

港英当局只得采用 “随抓随遣” 的办法,出动大批军警抓捕遣送,但受到香港市民的反对。

香港市民对沿街乞讨的大陆饥民,非常同情,从慷慨施舍,发展到组织起来,救济灾民,对抗军警抓捕。

有送衣送粮的,有把饥民藏到自己家里的,有为饥民介绍打工的,急饥民之所急!

 

深圳河南岸至香港市区,有一座山叫华山,当时尚未开发,山上茂密的原始森林。

时当酷暑,华山成了逃港者的中转休息站,山上每天集结有上万人。他们衣衫褴褛,躲在灌木丛林中,饥饿难耐,孩子们哭叫,嗷嗷待哺!

失散者呼儿唤女,响彻山野,甚是凄厉!

香港市民成群结队,送水送饼干食品,送衣送药,有的开车把逃港者一批一批接去市区。

华山上,处处是扶危济困的感人场景,几乎所有香港报纸电台的记者,都冲向华山抢新闻,香港沸腾了!赶来抓捕的港英军警,也为之动容!

05.jpeg

在香港市区,不少歌舞厅都自动关门,停止娱乐。

几乎所有的香港家庭,都放弃了手中的事情,有的上街救助饥民,有的坐在收音机和电视机旁,关心着大陆逃港者的命运,人们被一种强烈的人道和慈悲所震憾!

港英当局设立了收容营,当遣反逃港者的车队开出时,警方惊呆了:一片排山倒海的呼喊声向车队压来!

06.jpeg

“你们不能走!”

“你们回去又要受苦!”

市民手里拿着面包饼干,呼喊不停,香港震动了,比杜甫笔下的咸阳桥 “哭声直上干云霄” 的场面更浩大,更感人!

突然,成千上万的香港市民,跳到马路当中,躺在高温的路面,挡住了汽车

“跳车呀!”“逃跑呀!” 市民向着车上呼喊并指引逃跑路径,许多逃港者纷纷跳车逃跑!

07.jpeg

在香港市民的强大舆论压力下,港英当局认识到抓捕遣送,不得人心,不是办法,终于着手为逃港民众建设安置区

提供木材,在山上及空地构建板屋,安置住所;盖起一栋栋 “徙置大楼”,水电厨房卫生间齐全,相当于现今的廉租房,每月租金仅 14 元。

免费供应膳食,有鱼有肉。

(资料来源: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1 年出版之《大逃港》,作者陈秉安)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