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英雄曼德拉

来源: 2013-12-10 17:39:14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很少有人能在有生之年,就被尊称为伟人,曼德拉却当之无愧。

 

二十世纪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但如果要选一个自己最喜爱的英雄,我个人会选刚刚逝去的纳尔逊曼德拉。

 这不仅仅基于他那传奇的个人经历。二十世纪的风云人物中,有传奇经历的大有人在;也不仅仅基于他为追求民主自由那不屈不挠的精神。反抗野蛮统治、甚至为其献身的志士仁人在二十世纪也有千千万万;认为他是二十世纪首屈一指的大英雄,是因为他在取得成功之后,能够实现建立在说出真相基础上的和解和宽容,来建设他的新的国家——说出真相是基础,和解是目的。

 1990年代之前的南非,种族隔离所造成的冲突,虽然没有世界大战那样充满硝烟,但却是种族歧视、漠视人权这些与现代文明背道而驰的观念集中体现,而且极其顽固。身为弱势的曼德拉,投身反对这项制度,在争取推翻白人统治暴政的时,脑子里并非只是反对白人暴政,他在1964年对他审判的法庭上尉自己辩护时,明白的表示他不仅要反对白人暴政,也会反对黑人暴政。这在当时的情景下实属超前

 这次审判之后,曼德拉被判终生监禁。不过由于世界潮流的发展和国际施压,他最终在1990年释放。1994年当选总统,乃南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值得一提的是,他在竞选期间,不仅在黑人社区竞选,也到白人社区拉票。

 曼德拉还特地发邀请函给看押他27年的三名狱警,请他们参加自己的就职典礼。看惯人类历史上报复场景的人,或许都会想到这三名狱警将会如何尴尬和狼狈。但是曼德拉在仪式上拥抱他们,说他们帮助自己克服了坏脾气的毛病,称他们是尊贵的客人。并说出了让人回味无穷的一段话:在走出囚室,通过自由的大门的那一刻,我就明白,如果不把悲伤和怨恨留在身后,那么自己就仍在监狱之中。

 如果说这算是宰相肚里能撑船的个人品质,那么曼德拉在就任总统后,成立的真相与和解委员会则是对南非未来的一大贡献,也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一大贡献。

 199511月,为了在弄清过去真相的基础上促进全国团结与民族和解,南非成立了真相与和解委员会。虽然委员会主席是德高望重的大主教德斯蒙德图图,但这是曼德拉思想的体现。

 真相与和解委员会下设三个委员会,主要任务是:全面调查之前三十多年严重侵犯人权的事件;让受害者讲出真相,恢复他们的尊严,并研究补偿;对于有过严重侵犯人权行为但说出全部真相的嫌犯,予以大赦。

 这个委员会成立之十多年里,处理了数以万计的案件,一些施害者得到宽恕。更为突出的是,审理不仅针对侵犯人权的白人,而且也处理了在反对白人统治斗争中侵犯人权的黑人。政府成立了受害者基金,对近20万人进行经济赔偿。

 当然,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的工作并非完美,在赢得赞誉的同时,也受到来自多方面的批评。但是,基于真相和解这两块基石,南非历经种族斗争和仇恨之后,走上了一条和解之路。

 与历史上无数冤冤相报和所谓胜利者的正义相比,真相与和解是一个极其不同的思路。受南非启发,拉丁美洲的智利和危地马拉也成立了类似的机构。真相与和解也成为转型社会实施迟来的正义的一条非常好的途径。

 基于曼德拉的于公于私的“真相”、“宽容”与“和解”,他实在可以算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不是说打败法西斯的罗斯福等人不伟大,也不是说亲手摧毁邪恶帝国的戈尔巴乔夫不伟大,但是,在世界各地仍不断上演有关宗教、种族、民族、阶层等复仇循环的今天,曼德拉的真相与和解精神,实在是有着极大的启示作用。

 如南非那样的集历史、种族、文化于一身的冲突,能通过伟人的点化,用说出真相与和解的方式解决。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矛盾能阻止人类文明的发展?

 曼德拉的光辉岁月

 从南非最大的城市约翰内斯堡向西南开出半个小时,眼前的景象从高楼变成了无数低矮的平房,密密麻麻地聚在一起。这就是索维托(SOWETO),南非最大的贫民窟,超过100万黑人聚居在这里。

 在索维托的中心地带,有一个不高的山坡。在半山腰的位置,有一间褐色小屋,附带着一个不到60平米的小院。这个小屋和小院的主人曾经是反对种族隔离制度的斗士、南非前总统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NalsonRolihlahla Mandela)。

 如今,这个小院已经被改造成博物馆,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游客。在一进大门的正中央,赫然嵌着几个银晃晃的大字:FREEDOM(自由)。这正是小屋主人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2013125日,这位南非前总统在约翰内斯堡住所去世,享年95岁。南非将为曼德拉举行国葬,全国降半旗。曼德拉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受压迫黑人争取解放的伟大事业。

 中国香港地区乐队Beyond创作过一首歌曲:《光辉岁月》。这首歌曾一度流行,激励过很多追逐梦想的年轻人。这首歌正是献给曼德拉的。正如它的歌词中唱到:黑色肌肤给他的意义,是一生奉献肤色斗争中。

 兄弟曼德拉

 索维托是南非种族隔离制度(英语中的种族隔离一词Apartheid即来自南非荷兰语)的产物。

 事实上,索维托这个名字本身就体现了人为强制色彩:索维托就是西南城South West Town)的缩写,意为约翰内斯堡的西南。这个名字和这个城镇集中反映了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核心:把黑人圈禁在指定的场所,与白人分开,使其远离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教育的核心。

 无可选择的黑色肌肤

 1918718日,曼德拉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省一个叫姆卫佐的小村庄,正如他在以后的自传中写到的,我出生的那年,世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在这场大战中,南非爆发了流感,数百万人在这场流感中死于非命;二是非洲人国民大会派代表团参加了凡尔赛和会,代表们在会上控诉了南非人民的苦难。但是,姆卫佐是一个偏僻的地方,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地方。在这里,生命数百年来一直平静地延续着。

 就在曼德拉出生的这片资源丰富、气候宜人的土地上,南非作为殖民地历史已经延续了几个世纪。1911年从多个殖民地合并而成的南非联邦成立后,英裔和荷裔白人成为了这个国家强势的统治集团,而当地原著居民——南非黑人,却在种族歧视与隔离制度下,饱受西方殖民者和当地白人的压迫和虐待。

 还在孩童时代,村里老人就经常给曼德拉这样的孩子们讲述白人到来之前的美好时光。那时人民安居乐业,在这个国家自由往来。……我们拥有土地、森林和河流,我们建立并管理自己的政府,我们控制着自己的军队,组织自己的贸易和商业。

 而现实却很让人失望。南非著名球星拉德贝曾经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这样回忆当时南非的种族隔离:(索维托)有大片的土地,这里是我们天然的训练场,我们在泥地上练球,在垃圾堆旁边,都无所谓。我们进不了城,那里有围栏圈起来的是标准训练场,有白人在打橄榄球。这就是那时的南非,没有交流和沟通,只有指责和对抗。

 正因为南非的种族歧视和虐待如此严重,即便是作为酋长的儿子,童年时代的曼德拉也不可避免地感受到肤色所带来的备受歧视和冷落。

 显然,村落长老对以前生活的描述是过于诗意化的。然而,从小对种族主义的强烈不满,已经在曼德拉的心中埋下了追求种族平等与解放的种子。因此,曼德拉没有按照父辈既定的轨迹成为一名部落酋长,他决不愿以酋长身份统治一个受压迫的部族,而要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

 为种族平等而斗争

 1938年,20岁的曼德拉离开家乡来到黑尔堡大学学习,这是南部非洲唯一一所招收黑人学生的大学。正是这所大学,培养了后来一批杰出的南非民族主义领导人,包括约翰·杜贝,塞姆、贾巴伍、索布克韦、坦博等,当然也包括曼德拉。在三年的大学生活里,曼德拉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青年民族主义者。

 除了堂学习之外,他还积极投入学生运动,与其他同学一起参加讲演,抒发对种族歧视的不满,一起收听英国广播公司播放的丘吉尔的演说……在家乡埋下的民族主义的种子在学校相对浓厚的政治空气中得到了萌发。

 后来他在自传中这样写到:只 有当我开始知道我童年的自由之梦其实是幻想的时候,我才发现,作为一个年轻人,我的自由已经被剥夺,因此,我开始渴望自由。开始,作为一个学生,我仅仅是 要我自己的自由:晚上能待在户外的自由,想读什么书就读什么书的自由,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的自由,这些都是一些暂时的自由。

 后来,作为约翰内斯堡市的一个年轻人,我渴望得到基本的、有尊严的自由:发挥自己潜力的自由,维持生计的自由,结婚的自由和拥有家庭的自由,这些都是在遵纪守法的生活中不受束缚的自由。

 1944年,在黑人社会活动家沃尔特·西苏鲁的介绍下,25岁的曼德拉参加了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下称非国大),正式投身黑人解放运动。并创建青年联盟,以非国大隶属组织的形式开展工作。青年联盟成立宣言明确宣告,白人以优越的军事技术和组织技能夺走了黑人长期赖以为生的土地,剥夺了他们寻求独立命运和自由生活的一切安全保障。

 

然而,非洲人并未接受这一命运的摆布,他们拒绝接受非洲人是一个被征服的种族因而必须被灭绝这种理论。为了自治,非洲人将不惜任何代价。”“我们的斗争目标是非洲主义,我们的座右铭是非洲的事业必将胜利

 抗议抗战

 1948年,30岁的曼德拉当选为南非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书记、全国主席,从此成为令当局头疼的人物。经过近5年的艰苦努力,由于鲜明的立场吸引了大部分黑人民族主义者,青年联盟终于在1949年赢得了非国大的领导权。

 考 虑到白人在非洲已经统治了几个世纪的时间,并同其他种族一样扎下了根,而且他们拥有南非大部分的财富,掌握强大的武装力量,控制着政权,如果与白人直接对 抗则会展开两败俱伤的内战。同时,印度在甘地领导下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最终成功取得独立。因此,曼德拉在深思熟虑之后选择了压力策略——利用黑人在人数上的优势,通过和平的方式,造成巨大的声势和压力,迫使白人做出让步,促使种族主义政权改变自己的政策——通过非暴力运动的方式来逐步获得种族的自由和解放。

 真正开启非暴力抵抗的是1952626日的蔑视不公正法运动,非国大与印度人大会共同发动了这场运动,并借鉴了19461949年印度非暴力运动的经验,被挑选的自愿人员采取非暴力行动,有意违反各项种族主义法令,自愿走进监狱。曼德拉任全国志愿军总指挥,与印度人大会书记卡恰利亚一起,出色的完成了这次任务。

 1953年,曼德拉在非国大的一次会议上发表了名为《自由之路无坦途》的讲演,成为了南非黑人向种族隔离制度进行非暴力反抗的宣言书。

 然而,1960321日,南非黑人城镇沙佩维尔发生种族屠杀事件,警察向手无寸铁的示威群众开枪,打死69人,打伤180人,造成骇人听闻的血腥惨案。其他黑人城镇也爆发了类似的群众示威,接连出现警察枪杀和平示威群众的事件。

 白人当局还宣布实行紧急状态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搜捕,几千名黑人运动积极分子被捕入狱。随后,南非政府又颁布了《非法组织法令》,非国大等一系列组织被宣布为非法。在这种情况下,和平斗争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

 因此,种族平等斗争从抗议一度演变为了抗战:曼德拉于19616月创建非国大军事组织民族之矛,开始进行武装斗争。而从1956年开始,曼德拉就已经开始受审。19628月,43岁的曼德拉更被南非政府以政治煽动和非法越境罪判处五年监禁,然而,5年时间未到,19646月,他又被指控犯有以阴谋颠覆罪而改判为无期徒刑,从此开始了此后长达27年的铁窗生涯。


半生铁窗

 我已经把我的一生奉献给了非洲人民的斗争……我怀有一个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想……我希望为这一理想而活着,并去实现它。但如果需要的话,我也准备为它献出生命

 这是曼德拉在1964年被判处终身监禁时在法庭上发表的声明,曼德拉当年45岁,正是壮年时期,然而等待他的却是长达27年的囚禁和折磨。对普通人,也许这就是等同于宣判死刑。

 几乎同一时间,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34岁的黑人牧师马丁·路德·金在美国纽约林肯纪念堂前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他对种族主义的抨击让一个新世纪露出了曙光。

 伟人永远都能改变环境,曼德拉并没有被打倒,他要向世人证明、向当局者证明,信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摧垮的,是石墙关不住的。

 在离开普敦7英里外的西北方向有一个普通的椭圆形小岛,岛上礁石林立、淡水缺少、崎岖难行,甚至还曾是英国犯人和麻风病人的流放地和隔离所,素有死亡岛之称。曼德拉当年就被囚禁在这个死亡岛上。

 澳大利亚记者戴维·麦克尼科尔曾访问过罗本岛,并采访了曼德拉。他发现监狱中看管严密,囚犯被迫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如采石、制砖、采集海藻等。然而曼德拉在谈到自己漫长的囚徒生活时却坦然自若:事情有所改进,饮食和衣物也还可以。1965年时我在采石场干活,只能看到头山的蓝天。197111月时开始改行干采集海藻,能够看到大海,遥望船只来往

 曼德拉就这样乐观坦然的面对这一切,他坚持每天在狭窄的牢房里锻炼身体,原地跑步45分钟、做做俯卧撑和仰卧起坐。当记者请他谈谈与外界长期隔绝的感受时,他说:我们没有消息来源,但我们是聪明人,我们能设法与外界保持接触,在岛上我们充满了信心,我相信我们的事业终将胜利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段时期,曼德拉曾专心阅读毛泽东的著作。毛泽东关于武装斗争的思想和论述,深深启发和影响着他;他还创办了一套自学方法,想方设法开展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

 1976年, 因南非白人政府强制要求学校向黑人教授南非荷兰语,索维托的中学生走上街头,随即爆发了反对南非白人政府和种族隔离制度的暴动。当时,南非白人政府曾迫于 国际社会的压力,首次提议可以释放曼德拉,但条件是他获释后必须回原籍接受监护,并且要放弃武装斗争,但是均遭到他严词拒绝,他坚定地回答:只要南非人民还没有自由,我也决不接受任何自由

 对希望永不放弃的信念让曼德拉在监狱艰难地度过了27年。也是这个信念使他最终走出了监狱。

 功成身退

 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迎接光辉岁月,风雨中抱紧自由。”1990年,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终于消解,风烛之年的曼德拉终于重获自由。而此时的他,已经是72岁高龄了。

 监狱的磨练使他对自由的认识更进一步升华。曼德拉曾说,在那漫长而孤独的岁月中,我对自己的人民获得自由的渴望变成了一种对所有人,包括白人和黑人,都获得自由的渴望。他不仅要争取黑人的权利,还要为所有南非人——包括白人——保障他们的公民权。

 1994年,他为之奋斗一生的梦想终于实现。当年,南非举行了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非国大领衔的联盟获胜。为反对种族主义斗争了一辈子的曼德拉当选为南非首任黑人总统。

 大选期间,南非政治并不平静。不甘心放弃权力的白人种族主义中的极端势力和黑人中的更倾向武装斗争的极端势力都在给大选制造各种麻烦。不过,最终南非的转向奇迹般地以和平方式完成。这一过程中,曼德拉的坚韧与包容起到了重大作用。

 这是南非一个新时代的开启。正如曼德拉所言,让所有人得享正义,让所有人得享和平,让所有人得享工作、面包、水、盐分.让每个人都明白,每个人的身体、思想和灵魂都获得了解放,从属于自己。这片美丽的土地永远、永远、永远再不会经历人对人的压迫,以及遭全球唾弃的屈辱。

 对于曼德拉来说,这也是一个新的开始。在登上一座大山之后,你会发现还有更多的山要去攀登”——当选之后,他即着手实施南非经济发展计划,扩大就业,推行种族和解政策,反对种族主义,改善黑人的生活水平,积极推行国家稳定政策。

 199712月,年近80岁的曼德拉辞去了非国大主席一职,并表示不再连任。他举荐了他的副手姆贝基担任非国大主席,为其接任总统做准备。此后,曼德拉一直以长者之风度宣传姆贝基,经常说,他比我这老头强

 1998年,他访问中国,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也是他对中国长期以来对南非民族解放事业支持的回报。

 1999年,他任满离任,没有寻求连任。功成身退的举动,引发了南非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尊敬。这一举动也保证了新南非首次权力和平交接。

 不过,曼德拉退而不休”,为对抗艾滋病、黑人孩子的教育以及非洲和平而奔走。2010年世界杯闭幕式上,曼德拉坐着轮椅出现在了约翰内斯堡足球城体育场,绕场一周接受观众致意。这也是曼德拉最后一次在全世界公众面前的谢幕。

 虽然他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已经无法言语,但就像老人经常爱穿的彩色衬衫一样,他的心中依然充满了阳光与温暖。

 曼德拉一生都在为建立一个更公平、更正义的南非与世界而努力,都在为实现种族平等和自由而奋斗。

 光辉岁月

 钟声响起归家的讯号

在他生命里   

彷佛带点唏嘘

黑色肌肤给他的意义

是一生奉献肤色斗争中

年月把拥有变做失去

疲倦的双眼带着期望

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

迎接光辉岁月   

风雨中抱紧自由

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         

自信可改变未来   

问谁又能做到        

可否不分肤色的界线

愿这土地里   

不分你我高低       

缤纷色彩显出的美丽         

是因它没有   

分开每种色彩         

年月把拥有变做失去          

疲倦的双眼带着期望          

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          

迎接光辉岁月   

风雨中抱紧自由          

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          

自信可改变未来   

问谁又能做到          

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          

迎接光辉岁月   

风雨中抱紧自由         

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          

自信可改变未来   

问谁又能做到          

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          

迎接光辉岁月   

风雨中抱紧自由 

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 

自信可改变未来   

问谁又能做到 

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 

迎接光辉岁月   

风雨中抱紧自由 

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