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6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冒进》。这是针对经济工作中的过热苗头,根据刘少奇和周恩来的一致意见,由刘少奇布置中宣部起草,经过《人民日报》社长
邓拓、中宣部长陆定一、副部长胡乔木,还有周恩来、刘少奇等修改的。
社论送毛泽东审阅,他批示“不看了”,
似有抵制态度
。
这让邓拓左右为难,作为折中妥协,他让报社用小一点的字号刊出,以便尽量“减低影响”。 *****
2009年2月的《炎黄春秋》杂志上《毛泽东发动整风的初衷》一文说:
“建国以来,毛为了急于实现他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提前加速推行社会主义改造,批评刘少奇提出的‘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批评按周恩来意图起草的1956年元月20日《人民日报》反冒进的社论,毛认为是反对他的。” *****
这段话大体属实,但是把社论发表日期写错了,应该是
6月20日,不是元月20日。六月的“六”和元字字型相近,是不是排版出了错?此外,该社论不只代表周恩来的意图,也体现了刘少奇等高官的意图。
在反冒进过程中,1956年5月中共中央开会,讨论为6月召开的人大会议起草文件,主要是国家预算报告。高层的务实派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
到了1958年年初,激进的毛泽东批判“反冒进”之说,矛头主要指向周恩来和陈云。
当年1月的中共中央南宁会议上,毛泽东表扬了符合他意图的上海市委书记柯庆施的文章《乘风破浪》。中共元老薄一波写的《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有言: *****
“16日,毛主席在大会上再次拿出柯文,当众对周总理说:‘恩来同志,你是总理,你看,这篇文章你写得出来?’周总理回答:我写不出来。” *****
1958年6月10日,中央就周恩来提出的“继续担任国务院总理是否适当”等问题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与会者认为他“应该继续担任工作,没有必要加以改变”。 *****
然而在大跃进期间,毛泽东把领导经济的大权也揽过去了,周总理实际上失去了对经济工作的发言权,所以他有时间带一支庞大的队伍查勘三峡去了。直到在大跃进变成大跃退之后,他才出来收拾烂摊子。 *****
至于刘少奇,李锐说: *****
“由于在一篇定性为反毛泽东的错误的社论原稿上,有刘少奇修改的笔迹,刘也就同这一‘错误’脱不了干系了。党内唯一还可以同毛泽东以平等的态度讨论问题的刘少奇,从此似乎也今非昔比了。南宁会议之后,逐渐使毛泽东奠定了他在中央的特殊地位,这是党内生活的极大变化。”
*****
中共高层内部对那篇社论的意见冲突也给邓拓造成一系列厄运。 *****
在1958年1月的南宁会议上,毛泽东再次斥责人民日报的邓拓是死人办报、书生办报和教授办报。1959年6月,在与人民日报新领导人吴冷西的谈话中,毛泽东主张政治家办报。他说: *****
“新闻工作,要看是政治家办,还是书生办。有些人是书生,最大的缺点是多谋寡断。刘备、孙权、袁绍都有这个缺点,曹操就多谋善断。要反对多端寡要,没有要点,言不及义。要一下子看到问题所在。……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 *****
在文革中,邓拓和刘少奇死于非命,陆定一被监禁,周恩来配合毛泽东搞运动,也苦撑国事,至少在客观上为后来打倒文革派,否定文革打下了人事基础。
毛泽东在文革中
没有重犯他在大跃进运动中抢夺经济大权的错误,而把领导国民经济的权力和责任交给周恩来及其国务院系统,所以,尽管有革命冲击生产的问题,尽管民困国穷,但是没有重演大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