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活捉张辉瓒前后的历史真相

来源: 东坡学士 2014-12-05 20:11:3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8302 bytes)
揭秘活捉张辉瓒前后的历史真相
 
作者:永丰县委组织部

来源:飞扬军事





提起张辉瓒,大家都会朗朗背诵“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的毛词,由此他的反面知名度便家喻户晓。人们翻开军史,他与唐生智军阀作战时曾赢得“铁军”声誉,但在龙冈却凸显谋略低能,兵败红军足下,徒手生擒,成为众人笑柄。特别令人发指的是,他入赣后大肆屠杀百姓,实行“三光”政策,民怨沸腾,导致被斩首示众的下场。这位朱墨型国军中将,短暂的一生,极具传奇神秘色彩,趣事脍炙人口。笔者工余调研40年,积累丰厚鲜知史料,现围绕说张、戳张、捉张、审张、赎张、放张、斩张、殓张、葬张、嘲张10个小题,如实详述,分两期连载,以飨读者。

(一)     史书“说张”

张辉瓒经历了清末、民国两个朝代,是国民党军界反袁世凯,拥护孙中山,反北洋军阀,拥护国民革命,政治态度比较鲜明的资深儒将。

张辉瓒于1885年出生在湖南长沙县,号石侯。他的父亲张俊丞,原在长沙金井镇开作坊时发了横财,购买了许多田地,成为有名的地主。张俊丞生了三个儿子,在同堂宗族里,大儿子排行第三,二儿子排行第五,三儿子张辉瓒排行第八,故外号叫张八爷。

张辉瓒幼年在家读私塾,少年读长沙“江南陆军学堂”,青年读河北保定“北洋军官学堂”。毕业后于1908年漂洋过海,去日本深造,为此先学了半年日语,后考进日本著名的士官学校中国学生队第8期步兵科(次年蒋介石也来该校就读,成为校友)。一面受到严格的军事技术训练,一面提高了职业军人的政治素养。但他作为中国人,后来受到日本当局的歧视和侮辱,如对一些关键性的军事科学技术和新式武器,日本教官想方设法阻挠中国留学生系统学习和操作,使张辉瓒极为反感,认识到帝国主义垄断集团的真面目,不愿继续留在日本,于1914年愤然回国。在北京任军需学校总队长兼军事学教员。1915年旅行德国研究军事,又于1916年回到天津参加反袁运动。

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闻知张辉瓒回国,出示布告通缉,重赏捉拿。张秘密回湖南,与一批志同道合者成立湘军独立团,担任游击司令,攻打岳阳,1917年参加护法运动。1918年转任兵站总监,1920年充当第二区司令兼第四混成旅旅长,1921年任湖南警务处长,1922年弃职走沪,联合一些“贤豪”进行策反。

1923年张辉瓒39岁时,开始投靠国民党湘军第二军军长谭延闿,谭死后,副军长鲁涤平接替第二军军长,从此张就成为鲁涤平最得意的心腹干将。1926年国共合作期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4师师长(党代表为中共党员李六如)。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张辉瓒拜倒在蒋介石麾下,走上反共道路。1928年追随蒋、鲁盘踞了湘、鄂两省,兼任湖南省政府委员。1929年又跟鲁来赣,任南昌警备司令。接着他的军队在整编中改名为陆军第18师,辖三旅六团,系14000人的甲种师。1930年蒋介石破格提拔张为首批中将师长,又于3月10日批准鲁呈报任命张辉瓒为“江西省剿匪总指挥”,3月18日宣誓就职,这就是张一生中最高官衔。

张辉瓒的性格爱好和处世脾性,概括起来有四个特征,一是效忠上司,为其卖命;二是心无群众,为人架子大;三是一生讲究排场,爱美爱打扮;四是与人共事主观、高傲和专横。他生性好静,体重150斤,早晨喜欢睡懒觉,起床一只脚往床旁凳上一搁,他的副军便连忙跪下一只脚,蹲下身子替他扎绑腿。他平时爱穿黑皮鞋,走起路来沉重而急促,夏天爱用小蒲扇,处理公务急躁而专断,部属对他敬而远之。但他平生无二色,与妻朱性芳伉俪情深,因此他在南昌取缔妓院,捉拿鸨母非常认真。张爱打猎,爱书法,不大喜好烟酒。出外不愿走路,一般乘坐轿子,急事才骑蒙古马。贴身卫士和特务连待遇十分优厚,钱从何来,18师实行雇佣制,经费包干,张辉瓒长期虚报名册,贪污克扣,往往使下级士兵除吃饭外,几个月领不到军饷。

(二)诱敌“戳张”

蒋介石在中原大战打败冯玉祥、阎锡山后,于1930年10月掉转枪口对付共产党,纠集11个师共10万兵力,以江西省主席鲁涤平为南昌行营主任,采取“并进长追”和“分进合击”战略,调兵至江西,直指中央苏区,进行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

在这刀光剑影的情势下,红军4万余兵力如何才能战胜国民党的10万大军呢?

上海党中央鉴于国民党一系列“围剿”举动,于1930年10月29日发出粉碎敌人“围剿”的指示,红军总前委于10月30日制定“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总司令部于11月1日发布“拟诱敌深入赤色区域,待其疲惫而歼灭之”的退却命令。毛泽东、朱德指挥红军向根据地中心实行战略退却。

蒋介石于1930年12月上旬,在南昌主持召开军事会议,部署正式“围剿”。他对张辉瓒说:“行营命你纵队挥师入境围剿”,张辉瓒说:“誓必奋勇直前,取朱毛首级,献于委员长座前。”蒋介石赞曰:“有石侯此语,吾安心矣!”张辉瓒在出发前,又召集官兵训话,狂妄叫嚷:“吾党与共匪势不两立,此番不剿清,誓不生还,愿与汝辈共勉之!”

喜读《三国志》的毛泽东,运用“诱敌深入”战略,指示红十二军军长罗炳辉亲率第35师从樟树跟随主力出发,到达宜黄后,下属3个团即分散秘密诱敌,边打边退,枪响即撤,一步一步地把谭道源师引诱到乐安,把公秉藩和张辉瓒两个师引诱到东固山。为使公、张两师在此互杀火并,红军战士沿途虚张声势,并在12月18日夜撤到东固时,又连夜挖战壕,摆出要打大仗的架势,19日清晨,突然撤至约溪。将近中午,公秉藩师占领了东固。20日,张辉瓒师开来了,派出扫雷兵在大雾中发现布有哨兵,便疑是红军,即下令射击,公秉藩师也不示弱,给予猛烈还击。双方混战约2小时后,雾渐散去,发现死者身上是18师的符号,才知道是一场误战,自己人打自己人。但公秉藩为抢夺战功,于当晚向鲁涤平和蒋介石报捷首次占领东固。蒋介石复电云:“你师将士用命,克奏肤功,实堪嘉尚,着即提高番号为28师,犒赏官兵一万元。”鲁涤平的复电也曰:“吾兄用兵神速,虽古之名将,亦不过如斯而已。” 张辉瓒闻之,气得恼羞成怒,不愿与公见面;而公也不服张的指挥,率其部队全部西进富田,故意远离龙冈阵地。不愿与张合作。

张辉瓒受到红军诱敌“自戳”的耻辱,便把满腔怒火发泄到东固人民的头上,他率18师占领东固后,连续三天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政策,对无辜人民进行大屠杀,并将苏维埃政府、红军学校、东固医院、农工银行等焚烧无遗,缴起了东固人民的无比愤恨。为他后来被东固公审,遭到斩首示众和大河漂流埋下了伏笔。

(三)龙冈“捉张”

1930年12月23日,毛泽东正式收到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停止“立三路线”文件,便在宁都黄陂召开总前委扩大会议进行传达,并印发了《八个胜利条件》宣传材料;次日又在小布河滩上召开了军民歼敌誓师大会,毛泽东为大会亲拟了一副对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券;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最后,他领着大家高呼口号:“勇敢冲锋”、“奋勇杀敌!”、“多缴枪炮!”、“活捉鲁胖子,打倒蒋介石!”。

一贯狂妄骄横的张辉瓒,对“围剿”红军十分卖力,他求胜心切,在假情报的迷惑下,盲目东进,除留54旅镇守东固外,于1930年12月29日亲率52旅、53旅和师直属部队共9000余人向龙冈进发,企图寻找红军主力决战。

龙冈,位于永丰县南端,面积144平方公里,人口1.4万。铺屋300余家,毛泽东曾3次到龙冈实地调查,走遍了全乡山山水水,他曾用四句话赞颂龙冈:“龙冈人民条件好,龙冈有优良地形,龙冈能集中兵力,龙冈战斗打得很理想。”朱德也说:“龙冈地形十分险要,极有利于红军的隐蔽和伏击。”不过,广义的龙冈地域应包括龙冈、君埠、上固三个乡。龙冈战斗并不在龙冈街,而在小别桥至万功山约13华里的两边山峦中。

30日凌晨,毛泽东和朱德从君埠街步行10华里,登上海拔425米高的黄竹岭指挥所,当时霾雾弥漫,能见度不足20米,毛泽东高兴地对朱德说:“总司令,你来看,真是天助我也!想当年诸葛亮借东风大破曹兵,而今天我们要借大雾全歼张敌啊!”朱德说:“是的,这就叫‘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今日老天爷也来助阵,看来我军歼灭张辉瓒师稳操胜券啊!”说完两人哈哈大笑起来。接着,毛泽东又转身对警卫员陈昌奉说:“张辉瓒越是深入龙冈,我们就越有把握消灭他,叫他有来无回。昨夜我没有睡觉,你去把马背上的铺盖拿下来,让我美美地睡一下。你听着,前方枪声激烈,不要叫我;枪声停熄了,赶快叫醒我,我们一同下山去。”

上午8时许,敌52旅前锋行至距龙冈街15华里的小别村石拱桥处,与我埋伏在此的黄公略红三军7师遭遇,打响了第一枪,拉开了“龙冈战斗”的序幕。这时,张辉瓒还在蒙头睡大觉呢!醒来后,他傲慢地说:“这不过是黄公略7000梭标兵,国军武器精良,要战胜共军易如反掌。”敌军凭借新式武器阻止红三军向龙冈方向攻击,红三军第8、9两师转向两翼包围,很快压住了敌军的进攻。10时许,罗炳辉率领红十二军从左侧后方奔袭。中午12时左右,第二梯队红军开始向敌军发起全面进攻,经过红三军、红四军、红十二军和红三军团的协同作战,敌人溃不成军,这时,张辉瓒听到红军吹响全面攻击信号,吓得魂不附体,深知陷入重围,难以自拔,遂令8门重炮、几百挺各式机枪,向龙冈河上下乱轰,反把他52旅、53旅的士兵吓得乱跑,阵线大乱。至下午4时,黄公略的红三军在红四军的配合下,捣毁了城功村的敌师部,活捉了有病的师参谋长周纬黄和团长李月峰;副旅长洪汉杰、团长朱先志和特务连长张达泉当场毙命,师部警卫营官兵全部向黄公略部队举手投降,接着缴获了交通兵团从武汉派驻18师的一部英国15瓦无线电台和16名电务人员。电台报务员王诤和张辉瓒的保健医生李治,被俘后立即表示愿意当红军。至此,全歼敌18师9000余人,缴获武器9000余件,一网打尽,不漏一人一马。愿意回家的俘虏兵,每人给一张路条、二首红色歌曲、三块银元的路费,欢送他们回家。

张辉瓒惊闻所部整体被歼灭,感到无颜面见蒋介石和鲁涤平,遂两次举起手枪要自杀,均被他的卫兵抢夺,使他不能“杀身成仁”,只好空手乘轿翻越350米高的万功山,企图逃回东固。

下午四时半,战斗基本结束,红军清点俘虏兵,发现未见张辉瓒,红十二军100团长寻淮洲,立即带领战士到万功山打扫战场,像扫地雷般的向前搜索。几个战士穿过一片茶林,见地上有件狐皮大衣,拿起一看,印有“张辉瓒”三字。有个战士拨开茅草,突然惊叫起来:“土坑里面有人”,其他战士赶紧过来,几支步枪对准坑口,厉声喝道:“快出来,举手投降!”问他是什么人,张辉瓒谎称“我是书记官”,一个战士把大衣的名字给他看,他才低下头承认“我是张辉瓒”。战士们把他捆绑起来,押往龙冈街,交给朱毛审问。

活捉张辉瓒的特大消息传开后,真有惊天动地之感,它像电波一般向四方辐射,人们无不欣喜若狂,拍手称快。

(四)朱毛“审张”

捣毁了张辉瓒的师部,标志着龙冈战斗胜利结束,毛泽东高兴地对朱德说:“龙冈这一仗打得很好,好比一锅夹生饭,还没有煮熟,就被红军提前吃光了,敌人会哀叹莫名其妙呢!”随即朱毛在秘书长古柏和警卫员陈昌奉的陪同下,从黄竹岭向龙冈街走去。在沿途20华里的山路上,听到通讯员快乐地告诉各村群众说:“好消息哟,前面万功山上活捉到张辉瓒啊!”这句话却最早引发毛泽东填词的欲望。

红军战士将张辉瓒押解到龙冈后,大家争先恐后前来观看,一时间,龙冈街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此时朱德首先审问这位败将师长,质问张辉瓒:“国民党为什么要派10万大军来‘围剿’红军?你是怎样执行蒋介石的旨意的?”张傲慢地说:“你们要我出多少钱才放我?”朱德郑重地教训他:“我们不是做生意的,我们要在根据地军民面前公审你。”张的反动气焰立即被压住。这时几个俘虏兵冲过来,发出叫打声,有的打他两记耳光说:“你这个老贼,次次扣压军饷,害得我们连抽黄烟的钱也没有,今天我不怕你了,要找你算帐。” 张辉瓒弯着腰,无话可言。

由于张辉瓒与毛泽东在北伐时曾有过一面之交,又是湖南同乡,当他见到毛泽东时,便拱拢双手,口称“润芝先生,久仰……”毛泽东当即打断他的话,用浓重的湘音幽默地说:“总指挥先生,你是怎样指挥的呀,你从湖南剿到江西,又从南昌杀到龙冈,你还想到哪里去呀?今天就叫你到龙冈为止啊!”毛泽东用纸卷了一支黄烟,点燃后接着说:“你叫嚣要‘围剿’红军,跑到东固还说要活捉我毛泽东,你可没想到红军的厉害吧,你的‘围剿’反而被我们围剿了。”毛泽东环视四周墙上“消灭红军”、“剃朱毛的头”等标语,又继续冷笑着说:“你抬头看看吧,到底是你剃了朱毛的头,还是朱毛剃了你的头?” 张辉瓒听了这席问话后,吓得面如土色,既恐惧又尴尬地回答说:“我有罪!我有罪!是朱毛……剃了我……张辉瓒……的头。”张辉瓒非常害怕红军杀他,向毛泽东苦苦哀求饶命,一再表示:只要免他一死,情愿捐款、捐枪、捐西药赎命。

朱毛在龙冈“万寿宫”召开军以上干部会议,签发号外式的《红军胜利捷报》,部署立即挥师东指,消灭东韶谭道源师。毛泽东在会上针对有人要杀张辉瓒,严肃指出:“人家诸葛亮敢七擒七纵孟获,我们为什么要一擒就杀呢?”他吸了一口烟,站起来继续说:“要杀张辉瓒易如反掌,只是杀了对我们不利。红军如能作出不杀的姿态,对瓦解敌军,再抓几个师长,会产生深远影响。”毛泽东深谋远虑地将内心想法与朱德等人进行交谈,毛泽东说:“国民党有个黄埔,共产党也要有个‘红埔’”。朱德领悟其意说:“要得,张辉瓒是喝洋墨水的,可让他去红军学校当教官。”毛泽东接着说:“打败仗的教打胜仗的,今古奇观啰。”朱德说:“好让我们的战士了解:敌人是怎样打败仗的。”

散会后,当晚朱毛率红军主力返回君埠,考虑到张辉瓒的民愤太大,便由总前委监管,也随队伍解至君埠关押,沿途有人用石头扔打张辉瓒,毛泽东还出面阻止,向大家解释说:“把张辉瓒打死,我们就不知道敌情了。”

这天夜晚走了30华里,毛泽东默不作声,想了许多,最后才对朱德说:“张辉瓒在我们手里,蒋介石决不会无动于衷。我们可利用这张王牌,打一场漂亮的政治仗,总司令,往后我们有好戏看啊!”

(五)紧急“赎张”

龙冈大捷并活捉敌师长张辉瓒,这是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和旷世功勋的大事,它极大地震动了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心共产国际,震动了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斯大林。

1931年5月初,从苏联回国的叶剑英来到东固前线见毛泽东,第一句话就说:“红军活捉张辉瓒,震动了共产国际领导人布哈林啊!”毛笑曰:“张辉瓒给红军不仅送来无线电台和9000支枪,还送来了难得的无线电专家王诤和他的保健医师李治。”叶剑英进一步告诉毛泽东:“有人看到斯大林在他的‘记事本’里写了15个字:‘龙冈,四万打败十万,朱毛捉到总指挥’。他肯定了朱毛红军创造的经验,在共产国际杂志上介绍你的简历。这样,朱毛领导的第一次反‘围剿’活捉张辉瓒的胜利,不仅饮誉苏联,还传遍了东欧各国。”

“江西全省围剿总指挥”被红军活捉的爆炸性新闻,在国内外都引起了最为强烈的反响,在国民党内部更是掀起了轩然大波,嫡系头目陈诚说:“18师师长太不行了,等我去试试看。”第26路军总指挥孙连仲嘲笑说:“18师送了近万支枪,连个收条都没有得到。”国民党南昌行营主任、江西省主席、第9路军总指挥鲁涤平更是忐忑不安的电呈蒋介石说:“龙冈一役,18师片甲未还。”蒋介石接此电报后,生气地骂道:“18师失败不足为怪,一败即馁,何鼠胆乃尔。你每闻共党便惊惶失措,让共党闻之,岂不为之所窃笑乎?”与此同时,国际帝国主义者也大骂蒋介石无能,当时在日本的郭沫若亲眼看到报纸上把“红军活捉张辉瓒”的消息当作特大新闻报道,讥笑蒋介石的拙劣表演;香港政界也惊呼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是“以内线穷寇困兽之计,破外线国军长蛇之势,创造了中国近代军事史上罕见的战例。”

在海内外一片嘲骂声中,随即而来是四面八方的“赎张”举动:湖南军阀程潜、唐生智、何键、范石生联名写信,派代表去上海向中共中央传递信息,允诺优惠条件,要求红军不要杀张辉瓒。蒋介石更是许诺,只要能放回张辉瓒,可以兑现四个条件:一是将第18师未上前线的朱耀华54旅约4000人及其装备全部归降红军;二是释放关押在南昌监狱里的100多名共产党员和“政治犯”;三是由上海3家银行联合担保,向红军赠送20万元现款和20担西药;四是由南京政府向红军再提供可装备两个团的枪支弹药。至于张氏全家,更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其妻朱性芳虽是一个不识字的“小脚女人”,同样四处奔走,八方求情,一再表示,愿意倾家荡产,将全部家产、田地、金银、存款送给红军,以赎回丈夫。

(六)拟谈“放张”

周恩来几次听到南京、长沙有人传递信息,寻找我党中央在上海的秘密地址,就将此事提交到中央常委讨论,认为蒋介石为了一个师长,赎价不低,对我党、我军有利,不能坐失良机。敌人派来的谈判代表王信宜,只是省府的秘书,张辉瓒的亲戚,我们也应派地位对待的人去,但去的地方是白区城市南昌,可能对我不利,因此须派两个人去,以便磋商和互相照应。同时向红军总部写封信,要求朱德作好放回张辉瓒的准备。

周恩来决定派中央军事部副秘书长李翔梧为红军代表,派具有特工技术的中央特科涂作潮为中共代表,另派一名年轻通讯员化装送信去江西,面交朱总司令,临行前作了一番指示,要求他们要机智勇敢,见机行事。

中共联络员龚饮冰将李、涂二个引见王信宜,次日送往龙华机场,接着由王陪李、涂二人登上王带来的水上飞机,于1931年2月上旬飞往九江,然后乘火车抵达南昌。前来车站迎接代表的人只说了“你们都来了”一句话后,把李翔梧、涂作潮两人带到阳明路一旅馆住下,并说晚上再来陪吃、陪看电影。这天下午,李、涂两人上街闲游时,从报童手中买了一张当天的报纸,看到“张辉瓒被杀”的消息,两人不由一惊,预感到无法按原计划谈判了。回到旅馆后,政治敏感性较强的李翔梧当机立断地说:“张辉瓒已人头落地,没有什么可谈判的了,我们身在异地,如果被关押,他们怎么报复都有可能,我们赶紧逃吧!”涂说:“是否暂时不走,观察情况再定?”李说:“张辉瓒已经死了,我们不能与国民党谈判了,我们所受命的任务也不存在了。我们逃走也算不得有违中央的命令,在国民党控制下逃脱也不能算为叛逃呀。时不容缓,马上离开吧!”涂点头同意,两人立即提着行李离开旅馆,向东疾速行走在乡间小道上。而那位送信的通讯员离开上海后,也因赤、白两地交通阻隔,通讯闭塞,当他历经艰辛来到江西中央苏区时,张辉瓒已经被杀了。至此,一次难得的国共谈判机遇就这样半途流产了。

夜幕降临之际,李、涂二人来到离南昌市30多华里的城岗魏村,敲开一个做生意的农民家门,名叫魏朝鹏,这是一位有江湖义气的好人,当听完说明情况后,决定收留他们在家中过年,直到过完元宵节,于3月20日亲自护送他们回上海,李翔梧的妻子向魏朝鹏赠送金钱和皮袄,以表感谢相救之恩。李翔梧、涂作潮和魏朝鹏还结为把兄弟,换了红贴。

党中央知道李翔梧、涂作潮逃离南昌的事后,深表赞同。而黄信宜却因“放走了中共谈判代表”而遭到鲁涤平的严厉斥责。

(七)东固“斩张”

在张辉瓒被关押的20多天里,苏区各地的赤卫队纷纷要求把他解去戴纸糊高帽游乡示众,由自己手执铜锣,边走边敲。毛泽东见状说:“对张辉瓒控诉、公审、批斗、呼口号都可以,触其灵魂,斗其思想,使其认罪,将其教育改造过来,但绝不能一擒就杀。”他还加重语气说:“若把张辉瓒杀了,好看的政治大戏就看不到了。”朱德也曾提出,把张辉瓒放到红军学校训育系当老师,发挥他在日本学的军事理论专长,张辉瓒则表示愿意教书。其实,朱、毛两人与国民党反动派有着旷世私仇:一年前的1929年初,朱德妻子伍若兰在突围中被捕,蒋介石亲自下令立即斩首示众;两个月前的1930年10月,毛泽东发妻杨开慧在长沙被捕,11月14日被湖南军阀何键杀害。国民党还悬赏10万元捉拿朱、毛。如此深仇大恨,本可从张辉瓒身上剐割解恨。但他们均是目光远大的政治家,始终从革命大局着眼,模范地执行党对俘虏的各项政策。

1931年1月7日中共召开六届四中全会,王明路线上台,1月15日派项英在江西小布成立“苏区中央局”,任代理书记,将毛泽东任书记的红军“总前委”撤销;1月28日,东固区苏维埃政府有人向项英提出“将张辉瓒解往东固公审批斗”。鉴于东固群众遭受张辉瓒三天的“三光政策”,民愤极大,乃至有人认为不杀张辉瓒,将会引发“谁是真AB团”之嫌。项英为消除群众对党、对红军的误解,就擅自批准了将张辉瓒押解去东固公审。毛泽东闻讯,已为时晚矣,毛忧虑地找红八军军长何长工出主意。何也甚感为难,不让公审恐怕不行,但不能杀,建议毛泽东不要出面,由何去做说服工作。

这天,东固地区十里八乡的3000多群众,潮水般地涌向东固,郊外挂着“活捉张辉瓒公审大会”横幅,因敌机侵扰,故安排在下午3时开会。大会时间很短,当人们的愤怒声达到高潮时,一片“抽筋”、“剥皮”的喊杀声,此起彼伏。为了节省子弹,便把张辉瓒拖下主席台,此时他既未呼喊反动口号,亦未悔恨自己的罪行,当即执刀者用马刀将张辉瓒的头颅割下,置于一块木匾上,次日抬至赣江漂流。1月30日,被陂下村群众捞起,将首级挂在一颗樟树上示众,再次开会声讨。三天后重投赣江。2月5日漂到吉安,被国民党第77师哨兵在浮桥边捞起,翌日用小吉普车运往南昌,经鲁涤平确认后,他痛哭流泪,立刻呈报蒋介石。2月7日《江西民国日报》以特大新闻报道,但不敢说只收到张辉瓒的首级。

把张辉瓒处决,对广大苏区人民来说,是合乎情理的,然而对中国革命的伟大事业来的,则是弊大于利,是一种只顾眼前利益,忽略长远利益的表现。朱德在延安时对史沫特莱说:“我们对杀张辉瓒感到很后悔,因为蒋介石对此十分狠毒,杀害了我们许多在狱中的革命同志。”后来几次反“围剿”,红军想再活捉敌师长就非常困难了,因为他们害怕步张辉瓒被杀的后尘。

造成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一是王明“左”倾路线上台后的干扰,如苏区中央局没有权衡利弊,只一味满足群众的要求,忽略了做过细的思想教育工作;二是苏区许多人基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大仇恨,统战意识、统战策略、统战方式十分淡薄;三是上海党中央与江西苏区无法沟通,互不了解有何动作,红军虽缴获到一架电台,但功率只有15瓦,不能与上海联络;四是撤销了“总前委”,把毛泽东排挤在苏区党最高权力之外,使他无法起到执掌舵手的作用。

(八)三市“殓张”

国民党反动派把血债累累的张辉瓒打扮成“为国殉难”的“不朽英雄”,从他在南昌、武汉、长沙三市所获得的身后待遇来看,大大超出了其他中将师长之上,近似“国葬”,在历史上为后人留下了“假尸入棺”的讥讽笑料。

南昌市公祭:

国民党江西省主席鲁涤平收到张辉瓒的头颅后,立即下令购买几段整块大楠木,于2月中旬聘请雕刻专家,秘密为张辉瓒雕手、雕脚、雕身子,赶做棺木,最后安装头颅,穿上中将军服,装入棺内,用蓝绸缎包裹灵柩,规定从18日起,照陆军仪式举行大殓,由18师残兵和补充团臂佩青纱,与“下半旗”同悼。2月23日又成立“张公治丧事宜事务所”,由肖文铎为事务主任,林昌武等11人为副主任,下设文书、庶务、会计、礼仪、警卫、招待等组,灵堂设在“顺宜”会馆,追悼大会设在会馆外面,横匾书写“章贡波寒”四个大字,门首挽联是“先轸归元千古仰,文山气节两间存。”鲁涤平献的花圈上写着:“为国殉难,精神不死。”接着进行3天公祭,请道士做3天3夜道场。3月1日为党政界3000余人公祭日,由鲁涤平宣读祭文,2日为学绅工商各界近万人公祭日,由蒋介石派来代表宣传祭文;3日为军警界万余人公祭日,由国民党军政部长何应钦亲临南昌市宣读祭文。这些祭文都以反动的笔调,狂热地颂扬张辉瓒这个在江西杀人放火的魔鬼。4日为出殡日,全市下半旗,放假1天,灵柩经过中山路、胜利路等街道时,不准车马通行。在昌北牛行火车站备专列奠车护运至九江,3月5日从九江转轮船开往武汉,起灵时鸣礼炮17响。

武汉市公祭:

张辉瓒一家在南昌期间是住在张勋公馆里。张带兵上前线后,他的妻儿就转赴到汉口姨娘家小住,在那里住了数月。国民党写信骗张妻朱性芳,说张被红军活捉后,经政府营救回来了,在路上患重病而亡,要她率子女于3月7日在汉口码头迎棺。信中还说,准备将灵墓葬在长沙小吴门外,由政府拨款买地,若葬在其它地方,则要自己出钱买地。家属和亲友们认为,小吴门外是枪毙人的地方,不吉利,要葬到岳麓山离黄兴墓、蔡锷墓不远的地方,自费买块地,资金不够,由张在北京军需学校当总队长时的10多名学生捐款补足。

张辉瓒灵柩运抵汉口后,“武汉行营”组织各界人士进行两天公祭,然后离汉时,官场政客又赶到火车站护送上车,在启灵时鸣礼炮17响,由其家属陪伴,乘火车返湘。

长沙市公祭:

长沙的公祭和葬礼非常隆重,国民党中央和军队拨款3万元,湖南拨款1万元,江西拨款1万元,共5万元。湖南省主席何键发布公告说:“陆军18师师长兼湖南省政府委员张辉瓒,于民国二十年一月二十八日在江西东固殉难,灵柩将于3月9日抵省,决议29日葬于岳麓山。敬希赴省会悼念为荷。”

3月9日张辉瓒灵柩火车停放在长沙车站后,全城10万人参加了公祭,沿路摆设了祭坛、祭幛,鞭炮齐响,纸烟缭绕。中午1时,何键至祭完毕,棺材由128人轮流扛抬入城。在湘吊孝时,又请了8个道士,打了7天7夜道场,才把蓝缎布取下,最后抬至岳麓山重要地段的麓山寺旁下葬。

(九)岳麓山“葬张”

笔者在“文革”期间研究张辉瓒史料时,曾亲自爬到岳麓山进行考察,这个墓葬确实有气魄,建立了全套性的标志:一是立墓穴占地面积达150平方米;二是路边用麻石砌成1丈3尺跨度的较高牌坊;三是用麻石建造六角形的名曰“仰云亭”,其直径为1丈,书写了“浩气长存”四字;四是兴建一座300平方米的墓庐(琉璃瓦住所),前面有个大院,围墙内有花圃。这些均于1934年建成。全国解放后的17年间,都当作“反面教材”让其存在。


 然而,在“文革”破四旧时,红卫兵将其主墓塔用粗大绳子叫喊“一二三”拉倒(不是炸倒,怕影响旁边的墓)。牌坊已损坏,六角亭也残缺不全,只有可供人居住的墓庐保存下来。张辉瓒墓碑是青绿色花岗岩石,长6尺,宽3尺,厚8寸,放在大院内当石凳坐。笔者用力翻过来看,正面有蒋介石“魂兮归来”题词,碑旁刻有其儿子、女儿、侄子的名字,背面写有13个人的制作姓名。

张辉瓒墓毁坏后,从1968年至2008年的40年间一直无人问津,对那些影响旅游业的乱石残迹,岳麓山园林局曾呈报解决,长沙市有关部门难以表态。

2005年12月,侨居美国加州的张辉瓒女儿张远仪致信湖南省政协,信中说:“身为湖南人,对故乡非常思念,常生返乡祭父之心,但因张辉瓒墓遭受损毁,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要求按原貌恢复。”

湖南省和长沙市政协会同园林局对此进行大规模的调查研究,采访了一些文史专家和许多市民、游客,引发了大家的热议。有80%的人同意整修。其理由:一是岳麓山核心景区,长期处于残存不堪的状况,有碍观光,严重影响景区的整体形象;二是建国后曾把张墓看作“反面教材”保存过17年;三是整修张墓,可算是对“文革”中红卫兵过火行为的纠正;四是对构建和谐社会,扩大爱国统一战线有一定意义;五是能体现当今社会的开放胸怀和人文关怀;六是张辉瓒在北伐期间表现良好,要对历史人物有个交待。但也有20%的人不同意整修张墓,他们的看法:一是国民党当年要挖毛泽东祖坟,现在却为张辉瓒整修坟墓,实在不可思议;二是张辉瓒在“围剿”中央苏区时大搞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屠杀了大批革命群众,修复张墓,会使外地游客感到吃惊。

 

省、市政协根据多数人的意见,确定了整修原则:不要大兴土木,不要影响绿化,要修旧如旧,要协调自然,只修复主墓。园林局作出整修方案:修复已损坏的墓围,对墓区内用麻石和青片石进行硬化,墓塔恢复原貌,对东、南、北三向现有泥步道铺设青片石,将残存保留的原石头一一编号,并从2008年4月20日动工,6月底整修完毕,有关专家进行了验收:墓塔书写“张公石侯之墓”,墓座书写“魂兮归来”;对墓区内东、南、北三向的泥道铺设青片石,把所有残存的石头基本按其位置回到原处,特别引人注目和让游客纷纷拍照的,是在墓前特制了一个较大的中、英文对照的“导视碑文”说明牌。然而,该碑文给后人抹杀了一个难以启齿的重要史实,即广大游客谁也无法知道张辉瓒“尸在东固山,首在岳麓山”的历史真相。1934年红军长征后,朱性芳派张辉瓒大哥的儿子张远泽,亲自去东固山寻找尸骨,因无法找到,只好捡几根无主骨头冒充,埋在碑石下面。

(十)毛词“嘲张”

第二次反“围剿”前夕,当叶剑英再次谈到活捉张辉瓒话题时,毛泽东幽默道:“我这位老同乡名气更响啰,我已把他的名字写进上半首词了,我朗诵给你听吧:‘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笔者两次采访当年在朱毛身边起草作战命令的郭化若中将,才知《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上半首的诞生经过。后来又看到诗词家朱向前主编的《毛泽东诗词的另一种解读》(人民出版社出版),得知下半首的来龙去脉。

两次起草:

1931年1月上旬,毛泽东在宁都县黄陂乡一个偏僻的山村宿营,他伏在一盏青油灯下,回味着鏖战龙冈的情景,一气呵成填写了上阕:“雾满龙冈千嶂暗,红军怒气冲霄汉。唤起工农千百万,齐声唤,前头活捉张辉瓒。”写毕被郭化若看到了,就把它抄下反复朗诵,并说:“毛委员,您这短短几句,一下子就把龙冈的天时、地利和军民打破‘围剿’的伟大胜利,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了。”

2月上旬,毛泽东忙完手头工作,对贺子珍说:“今晚我要把下阕诗词填完。”于是他又一次沉浸在一个月前的战火弥漫中,写了“十万大兵重入赣,飞机大炮知何限,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教他片甲都不还。”这里生动描写了由于龙冈的大雾,限制了敌机的飞行,龙冈的高山,限制了敌人大炮的作用,最后是一网打尽,无一漏网。   

四次修改:

1931年1月28日,东固群众把张辉瓒杀了,郭化若感到不符合党的统战政策,也不符合毛词“前头活捉张辉瓒”的深意,问毛怎么办?毛泽东沉闷而无奈地说:“那有什么办法呢?就把‘活捉’二字改为‘捉了’吧!”

第二次反“围剿”来临,红军怎么打?项英等人提出,敌人兴兵20万,红军战胜无把握,主张转移到四川去建立根据地。朱毛坚决反对,认为只要充分依靠群众,就能打破“围剿”。因此,在东固傲上对下阕词进行大修改,并要贺子珍从铁皮箱内取出“共工头触不周山的事故”来。这就是后来正式发表的下阕: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也许下阕写“二反”准备似乎不切题,但诗人懂得,文艺要为当前的政治需要服务啊!

几天后,毛泽东将上、下阕拿来对照,发现“唤起工农千百万”一句重复了,决定用在下阕,上阕则加“万木参天红烂漫”,放在首句,并把“红军怒气”改为“天兵怒气”。

毛泽东一生攻伐征战,决断无数,可是斟酌自己的诗词却谨小慎微,反复修改。有一次吃饭,他猛想起“万木参天”不甚理想,便改为 “万木霜天”,更能体现龙冈山区一片美丽的冬景和红军指战员的鏖战环境。

在毛泽东的诗词里,只有一、二、三次反“围剿”的胜利才用《渔家傲》词牌(“三反”词篇只写了上阕,未发表),这是因为《渔家傲》是在丝绸之路的甘肃敦煌石窑千佛洞里发现的,属于来自民间的新腔,是《七律》诗的变种,比七律诗只多上阕三言句和下阕三言句式的双调,编来顺手,唱来随口,听来悦耳,保留民歌清新可喜的风格,符合大众化的时代要求。

红军破天荒第一次生擒国民党资深中将师长张辉瓒,引发了中央苏区的诗歌、戏剧、快板、壁画创作热潮,特别是东河采茶剧《活捉张辉瓒》在苏区各县公演了150多场,堪称我国最早的革命现代戏,也是舞台上最早出现朱、毛艺术形象的红色大剧。以至八十年后的今天,在发展红色旅游事业中,瑞金红军广场景点,还经常向观众加演《活捉张辉瓒》的活报戏,并在网上视频里向全国传播,受到人们广泛的热议和品评。(冯都)

所有跟帖: 

穿越的记忆,小时候 -eN_Joy- 给 eN_Joy 发送悄悄话 eN_Joy 的博客首页 (255 bytes) () 12/06/2014 postreply 12:43:01

如此"研究" -华府采菊人- 给 华府采菊人 发送悄悄话 华府采菊人 的博客首页 (342 bytes) () 12/06/2014 postreply 13:32:08

当年土共也是逐步成熟,后来不但不杀战俘,而且还能将他们改造过来。 -吾道悠悠- 给 吾道悠悠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07/2014 postreply 08:29:2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