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鹿为马”的真相:一次伟大的统一国家标准事件?

来源: 2019-08-02 19:22:06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https://new.qq.com/omn/20190401/20190401A0699H.html

“指鹿为马”的真相:一次伟大的统一国家标准事件?

指鹿为马讲的是有关秦朝赵高的一个典故,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古籍原文一: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古籍原文二:

秦二世之时,赵高驾鹿而从行。王曰:“丞相何为驾鹿?”高曰:“马也。”王曰:“丞相误也,以鹿为马。”高曰:“陛下以臣言不然,愿问群臣。”臣半言鹿,半言马。当此之时秦王不能自信自而从邪臣之说。(汉·陆贾《新语·辨惑》)

这个故事大家非常熟悉,但是历史事实真的是这么简单吗?

偶然翻知乎,看到睡虎地秦简和放马滩秦简有关十二生肖的记录,偶然想到了这个故事,似乎大有关联。

睡虎地秦简《日书·盗者》(秦朝时期)译文:

午日,午是鹿,如果午日被盗,小偷就长得长脖子细腿,身体有残疾,长耳朵……

未日,未是马,如果未日被盗,小偷就长得长须长耳,面容姣好,能歌善舞……

可见,睡虎地秦简里不是“午马”,而是“午鹿”,马则是“未马”。

但是,略早时代的放马滩秦简(战国晚期),十二生肖却和现代比较接近。

午,马矣,盗从南方入,又从之出……未,羊。盗者从南方,又从出尔,在牢圈中。其为人小颈大腹出目,必得。”

这回,又变成了“午马”和“未羊”。

从出土地点看,这两种秦简记录不同,应该是地域文化差别造成的。

睡虎地是湖北,属于旧楚国文化地域。放马滩在甘肃,属于秦国文化地域。这种差别,也可以通过孔家坡汉简进行相关印证,孔家坡汉简里也是“午鹿”和“未马”,而孔家坡在湖北。但此后的文献记录,却都统一为“午马”。

就是说,楚国风俗里地支的生肖对应,是“午鹿”,而秦国风俗却是“午马”。

作为法律规章严格的秦国,居然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对地支生肖的解释,而且这种分歧一直持续到汉朝,可见这种解释权的对立在历史上可能非常严重。

到底是马还是鹿,不仅仅是一种日期的记录标准,而且关系到了祭祀、占卜或者法律执行。官府对一起盗窃案,小偷是按照鹿的特征去找,还是按照马的特征去找,这是原则性的大问题!两处秦国官吏的占卜断案原则,却完全不一样!

秦朝的执政根本,在于“书同文、车同轨”的天下统一性原则。天干地支,更是一个高层面的精神标准,这个必须全国统一。

秦朝统治阶层内部的楚国血统非常深厚,几代秦王和公子的后妃夫人都是楚国人,甚至几名丞相也来自楚国。所以,楚国的一些文化影响,不可避免地渗入到了秦国内部。所以,“午鹿”的说法在秦国内部可能非常普遍,并且冲击了秦国原有的生肖标准,直接干扰了祭祀、占卜甚至官府执法的严肃性。

赵高当时的想法就是用铁腕手段强行统一这个标准。

可见,传说中“赵高牵来一匹鹿,强迫大臣认作是马”,应该是外人的一种误传。真实情况,是赵高强迫所有人统一占卜标准,午的生肖不许是鹿,只许是马。祭祀、占卜、执法的标准,一律按照马来,按照鹿来的,一律处死!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此外,赵高也可能有另一个想法。当时关东已经遍地起义,而且主力就是楚国人。赵高通过“是鹿还是马”这个问题,识别出大臣中间那些思想倾向楚国的潜在分子,统统干掉以解决隐患,说白了就是一句话——纯洁队伍。

后世来看,赵高目的达到了。中国最终以秦国文化的“午马”获胜。虽然,汉朝时楚国残余势力的“午鹿”还挣扎了一段时间,但最终被英明的大汉政府和眼睛雪亮的人民群众彻底抛弃。

以为是本大仙自己先发现的,但百度一下,其实已经有其他人写过类似观点了。

后世来看,赵高目的达到了。中国最终以秦国文化的“午马”获胜。虽然,汉朝时楚国残余势力的“午鹿”还挣扎了一段时间,但最终被英明的大汉政府和眼睛雪亮的人民群众彻底抛弃。

补充一句结尾:

车同轨、书同文,文化标准的统一是最重要的。即使鹿比马更美丽,繁体字比简体字更高雅,如果破坏了国家文化的统一,就都应该被抛弃。

注: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