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申明:我对“党史”不了解,真伪莫辨,不加评论,仅指出高教授讲座中所引古史事例的错误。
《讲座》中说,文革初,毛拉林彪“出山”,林“出山”后,毛派人送林《三国志-郭嘉传》和《宋书-范晔传》让林阅读,借此“敲打”林。高教授认为,郭、范和林历史轨迹相似。
郭嘉一直在曹操身边,性质和如今的参谋(长)一样,从未独自掌军、作战,和林不是一回事。
最离谱的是范晔!高教授认为,范晔(《后汉书》作者)因担任过(相当于现在)“国防部长”(尚书郎中),后因“谋反”被“满门抄斩”和林彪命运相似。
其实,历史上的范晔和林彪毫无共同之处!剖析如下:
1. 范晔的“尚书郎中”官位(随檀道济北伐时的官位,大概是处理文字一类的工作),只是尚书曹司(属尚书省和现代处相似)的长官、只是中层官员(《木兰辞》有云:木兰不用尚书郎),绝非高教授所说的“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
2. 范晔“谋反”是指其参与拥立宋文帝(刘义隆)弟弟刘义康(高教授说成是宋文帝叔叔刘shu(音)康,历史上没有刘shu(音)康这个人)。
3. 范晔只是本人被杀(被殺時,范母、妻、妾以及妹妹在刑场上向他告别),也不是高教授口中的“满门抄斩”!
4. 范晔是典型的文人,著有《后汉书》,另有文章被收入《文选》;林彪除了那篇《再版前言》,还有其它什么文章(报告,讲话之类不算)。
高教授引用古史错误如此之多,说林彪和范晔命运相似,这怎能成立?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另外,在他的《文革》视频上提到“红色高棉”领袖们,有PhD学位;据我所知,他们留学法国不假,但无人得到过博士学位。岂能为证明自己观点,信口开河?
作为博士生导师,高教授历史知识之差,令我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