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只是那个时代的孩子,冯?诺伊曼,是那个时代最有远见卓识的天才。

来源: 2019-03-03 23:51:42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两个伟大的天才在普林斯顿相遇了。

 

1933年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聘有六名教授,其中有爱因斯坦,而年仅30岁的冯·诺依曼是他们当中最年轻的一位。

 

在普林斯顿,冯·诺依曼已经快达到学术生涯的顶峰,在数学成就上,甚至已经可以和诺奖得主爱因斯坦分庭抗礼了。但他还是长着一张娃娃脸,很容易被人当成学生,因此他总是每天西装革履假装成熟。

 

 

而爱因斯坦,十几年前,他的相对论已经把光线都“掰弯”了,当时《柏林画报》大幅报道:“世界历史上的新伟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他的研究完全颠覆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他的发现堪与哥白尼、开普勒、牛顿比肩。”

 

 

 

 

 

在普林斯顿,他平时连袜子都懒得穿,总是顶着鸟巢似的发型,披着那一件汗斑油渍隐隐可见的松松大大的破夹克,手里永远少不了一个烟斗,在烟雾缭绕中念叨着:“普林斯顿是一个古怪而死板的山村,住着一帮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人……”。

 

 

 

这两个天才,稍微想象一下他们俩同框该多有喜感。遗憾的是,天才没有碰撞出融合的火花,到后来,他们的很多见解依然在激烈碰撞,却没有因此激发出更创新更统一的观点。

有一次爱因斯坦要去纽约,冯.诺依曼自告奋勇地驾车送他去火车站,却把他送上了一辆相反方向的火车。

学霸小冯对学渣爱因斯坦的“统一场”论持怀疑态度,而且学渣和学霸想问题的方式大相径庭,据《生活》杂志的说法,爱因斯坦想问题比较慢条斯理,对于一个问题可能会想上几年,而冯·诺依曼却是“快刀斩乱麻型”的,要么能很快就解出来,要么就放在那不管。

事实很残酷,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的工作并不成功,他的后半生逐渐地与物理研究的主流趋势脱节。在他生命的最后二十年,一直独自尝试着以一己之力建立统一场理论,试图找出量子理论中矛盾的地方,驳斥量子物理的哥本哈根诠释。但在探寻了99种方法之后,他自嘲道:至少我知道这99种方法行不通。他认为,他自己的成功之处是为另外一个傻瓜在同一个问题上节约了六个月的时间。

爱因斯坦一生都喜欢纯理论的研究,对现实应用不感兴趣,爱因斯坦的父亲很希望爱因斯坦能够继承他的电机工程事业,但他拒绝听从,并认为对他而言这是大材小用。

冯•诺伊曼也能把纯理论的研究做到极致,比如他在数学方面的成就相当惊人,但是他一生都非常关注实际应用,他会听从父亲的建议,拿数学博士的同时学习化学专业,他希望科学可以造福人类,甚至可以带来自由。

三岁能看老吗? 但是对于很多人,他们童年和少年的生活,就差不多揭示了他们一生后所会选择走的道路和理想。

 

冯•诺伊曼是富二代,从小接受精英教育,一生衣食无忧,而且非常能挣钱,非常会享受,他横跨大西洋必买头等舱,每年换一部最时髦的新车。他喜欢当时朝气蓬勃的美国,认同资本主义,认为纳粹和前苏是自|由世界的敌人。

 

 

爱因斯坦支持和平主义,反对美国制造氢弹,爱因斯坦相信,“战争是一种疾病……他呼吁抵抗战争”,但他却支持犹太人应该战斗。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复国,随即爆发了五次持续几十年的中东战争。当时已经定居在美国十多年的爱因斯坦立即向媒体宣称:“现在,以色列人再不能后退了,我们应该战斗。犹太人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在一个对他们存有敌对情绪的世界上生存下去。”

冯•诺伊曼则坚决地投身到国防和军事科学中,他参加曼哈顿计划, 帮助发明原子弹,后来更大力发展氢弹, 他提出和发展相互毁灭保证的核战略,并领导了携带紧凑型氢弹的洲际弹道导弹(ICBM)的研究。他积极地帮助美锅锅防部,解决了一些最困难的锅防技术问题并获得总统自|由勋章,他是二战后,美国许多重要战略的决策者。

而爱因斯坦连续发表文章和信件,指出美国的扩军备战政策是世界和平的严重障碍。爱因斯坦认为战争能爆发的原因是互相之间缺乏文化的尊重,他希望和前苏联一起合作成立闽煮的世界政府,只有世界联盟才能实际地拯救人类的生命与文明。

对于当时以爱因斯坦为首的科学家的呼吁,斯大林根本不屑一顾。

冯•诺伊曼则完全相反,他坚定地认为,德国纳粹,日本军国主义,前苏这种极权国家,就得全方位的压制摧毁他,可以丢原子弹就绝不手软。从理性出发,冯•诺伊曼坚信和平需要有武力做后盾,弱国无外交,自|由世界要想繁荣,必须要与极权主义做斗争,他是博弈论之父,深信均衡的力量,他认为寄希望于毒財者如希特勒和斯大林的良心发现是图样图森破。

 

爱因斯坦还留给我们许多私人日记,其中的观点很颠覆我们对这位大科学家的认知。可见当时种族主义在欧洲是如何盛行,即便伟大人道主义偶像也会深受其害。

他对中国人的一些生活习惯并不理解:“中国人吃饭时不坐在凳子上,而是蹲着吃——就像欧洲人在丛林里解手时一样——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得悄无声息且一本正经。”
他对中国的勤劳是这样描述的:“即使那些像马一样辛劳工作的人,也不会让人觉得他们意识到痛苦。一个像羊群一样的特殊民族,更像是机器而非人类。”
对于中国女人,他写道:“我注意到这里男女的差别微乎其微,我不明白中国女性具有何种魅力吸引男性到这个程度,让他们生下这么多后代。”
他还写道:“就连中国的孩子们看起来都无精打采、呆头呆脑。”
在介绍完中国人子嗣众多和“繁殖力旺盛”后,爱因斯坦这样写:“如果其他种族被中国人取代,那就可惜了。对于像我们这样的人来说,缺乏思想将是无法言说的凄凉之事。”

当然,假设历史,要求战时的道德、理性与和平时期一致,是一种对历史的严重误读。今天的政治正确标准不能用来衡量一百年前的言论和思想。

在科学之外,爱因斯坦只是那个时代的孩子,而冯•诺伊曼,是那个时代最有远见卓识的天才。

02

“天才人物就像流星一样,注定要燃烧自己,照亮他所在的时代。” ----拿破仑

冯•诺伊曼和爱因斯坦都是出生于犹太家庭,但都从未信奉过犹太教。他们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不可知论者。

冯•诺伊曼曾受过罗马天主教的洗礼,但主要是为了接受妻子对宗教的忠诚而改信,因为妻子玛丽艾特是天主教徒。离婚后,他离开了天主教会近19年。

冯•诺伊曼经常用犹太语和他的数学家同事开玩笑:“上帝已经证明了下面这条公理”。

爱因斯坦的说法: 科学没有信仰是瘸子,信仰没有科学是瞎子。美国犹太领袖拉比赫伯特·高德斯坦曾经问他是否相信神?他回答说:“我相信斯宾诺莎的神,一个通过存在事物的和谐有序体现自己的神,而不信仰那个同人类命运和行为有关联的神。”换句话说,爱因斯坦认为,从宇宙世界的存在,可以感觉到神的伟大工作,但神并不会干预人们的日常生活,神是非人格化的神,他反抗的是宗教教条。

1955年4月13日,爱因斯坦的腹主动脉瘤破裂,引起内出血。在那个时代,动手术治疗在技术上成功率很高,医生建议立刻动手术治疗,但爱因斯坦坚决拒绝,他表示:「当我想要离去的时候请让我离去,一味地延长生命是毫无意义的。我已经完成了我该做的。现在是该离去的时候了,我要优雅地离去。」

爱因斯坦希望优雅地离去,他不想被“封神”,不想被膜拜,希望火化,将骨灰撒在不为人知的地方、不发讣告、不立坟墓。但是他的验尸官托马斯·哈维博士却偷走爱因斯坦的大脑,并把它切成240块,希望能找出天才大脑中的秘密,结果苦研数十年却一无所获。

 

 

2015年美国两个天文台同时代表人类第一次观测到引力波。

2017年10月16日,全球多国科学家同步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

2017诺贝尔物理学奖也直接颁给“在LIGO探测器和引力波观测方面的决定性贡献”的三位科学家。

在爱因斯坦提出引力波的预言百年之后,时空之涟漪的发现证明他又对了!他百年前遗嘱不想被“封神”,但百年后,他又再次被“封神”。

冯.诺伊曼也因参与比基尼岛上的核试验遭受核辐射,在最后两年,被检查出骨癌,他不得不住进医院。然而就在医院的病房里,伟大和重要的人物纷纷聚集,来自空军和国防领导层的客人络绎不绝,他们对冯•诺伊曼的意见洗耳恭听,直至去世的前一天。

在生命最后的日子,这个全才已经几乎无法思考, 却还能吟诵歌德的《浮士德》。

在与基督教阔别19年后,他感到有回归的冲动。他对妻子克拉拉说:“我想见一位牧师,但他必须是一位特殊的牧师,一种能在智力上兼容的牧师。”最后到来的这位华盛顿的天主教学者,冯.诺伊曼可以和他谈论古希腊和古罗马。几周之后,冯·诺伊曼再次开始接受圣礼。

冯·诺伊曼曾对他母亲说:“可能真的有上帝,因为如果有的话,许多事情解释起来容易很多。”

冯·诺伊曼非常赞同帕斯卡赌注,他说:“只要非信徒有可能被永远诅咒,最终成为信徒就更合乎逻辑。” (关于帕斯卡赌注请看:

人生就是一场豪赌,天才跨界王帕斯卡教你如何下注

他在临终前的最后一段话是用拉丁语说的:“当法官就座时.....可怜的我可怎么求他?当仅有的正直的人被限制,谁能为我代求?

1957年2月8号,冯•诺伊曼离开了人世,回到了属于他的神的国度。

1961年,《冯•诺伊曼全集》出版,共6卷,收集了冯•诺伊曼毕生的著作。

六年后,克拉拉走进海里,追随他而去。

 

 

2005年,美国发行一套纪念邮票,特别纪念包括冯•诺伊曼在内的四位伟大科学家,那是从上千位有杰出贡献的美国科学家中甄选出来的。

这位天才在短暂的一生中留给世人的两大发明:计算机和博弈论,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工作乃至思维方式,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天才的拓荒者

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海德格(MartinHeidegger)曾说:「人是走向死亡的存在者」。

人的血肉之躯的终点是归于尘土,但灵魂却可以永远不朽。

天才人物与他们自己短暂的生命相比,却是一座矗立在一块小小的地基上的大厦。人们站在大厦面前无法辨明它有多大;同样,一个天才活着的时候,人们无法估价他的伟大。待到一个世纪后,世界会承认他的伟大,渴望他能够回来。——————叔本华

在相对论的时空里,天才伟大的灵魂也许从未离开我们,因为你能清楚地感受他们和你的心灵是如此亲近,你是如此了解他们,如此喜欢他们。而你身边的人,有时却让你觉得心的距离会很远。

 

无论是爱因斯坦,还是冯·诺伊曼,他们都智慧超群,都远远超越他们的时代,但心灵却都像纯真的小孩,乐观,天真,对世界抱有永远的好奇心。

 

好看的容颜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那是个美好纯真的年代, 那个时代有着这些令人高山仰止、自由而超然的心灵。

05 后记

写冯•诺伊曼是很快乐的旅程,本来只想写一两篇,结果写着写着就写了9篇, 他的全才实在是叹为观止,一直写到今天,发现今天居然是冯.诺依曼115周年的诞辰。

一路学习了到许多。

“我们对约翰·冯·诺伊曼的了解,远不及他所贡献的一半”,丹佛大学的技术文明史教授瑞波斯·迪尔在冯·诺伊曼诞辰100年的活动中说道。

又十五年过去了,我们的了解依然如故。

在《别逗了, 费曼先生》中,玩世不恭的诺奖得主R•P•费曼赖上了冯.诺依曼: 冯·诺伊曼给了我一个很有意思的想法:你不必为你身在其中的这个世界负责。由于冯·诺伊曼的这个建议,我形成了对社会的强烈的不负责任感。这使我从此以后成了一个很快乐的人。

冯·诺伊曼的玩笑只是给了费曼先生一个理论上的借口,而对于我们,在感谢冯·诺伊曼给我们这个世界带来的巨大贡献的同时,希望这位随时能切换3种不同语言讲段子的数学天才的精神和思想能让我们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谨以此系列纪念我心目中伟大的全才--计算机之父,博弈论之父--冯.诺依曼诞辰115周年。

约翰·冯·诺伊曼(德語:John von Neumann,1903年12月28日-1957年2月8日)

全面了解天才冯•诺依曼系列文章(推荐按顺序阅读):

1. 天才中的高富帅,数学界的暖男——冯诺伊曼

2. 量子的世界你不能不懂,冯诺依曼伴你闯荡量子江湖

3. 计算机的前世今生:不务正业的富二代如何改变世界

4. 他是科学界的国民老公,最会玩的天才--博弈论之父教你如何中年不油腻

5. 绝密Y计划,从胖子到比基尼美女,烧了20亿

6. 通往地狱的路,都由什么铺成?关于北极熊,你至少要知道这些

7. 第三次世界大战为什么没有爆发?

8. 历史上最天才的学霸和学渣,时间最公平吗?非也!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