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老号”虽失败仍有一项技术领先全球

来源: jbz 2009-08-27 19:13:25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123 bytes)
韩国日报记者 赵虎镇 (2009.08.27 09:38)

韩国运载火箭“罗老号”未能将人造卫星送入目标轨道,但对此感到失望为时尚早。因为从中也取得了不小的收获。韩国研究组在准备发射“罗老号”的过程中,在一些领域积累了超越发达国家的技术。专家反而指出,应提供有系统的支援,摸索出在此次“罗老号”发射过程中取得的收获,对不足的部分进行改善。

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准确运作的运载火箭追踪技术。此次由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自主研发的远程运载火箭追踪系统,令全世界为之震惊。因为该系统不仅在追踪飞行轨迹方面,而且在实时确认高达每秒数公里的“罗老号”飞行速度及其位置信息的方面也取得了成功。为此,建立了“罗老号”在飞行过程中通过无线通信传输速度、方向等信息的系统。

延世大学天文宇宙学系教授崔圭弘表示:“太空技术强国法国、俄罗斯也只是利用雷达追踪火箭飞行轨迹,尚未能像韩国一样建立利用无线通信互相传输火箭速度、位置等信息的系统。”也就是说,韩国率先研发并展示了一种新型的太空导航系统。崔圭弘还表示:“俄罗斯有可能反过来要购买韩国的火箭追踪技术。”

另一个值得欣慰的事实就是“罗老号”第二级火箭固体发动机在发射初期正常运转。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航空宇宙工程系教授权世震表示:“考虑到研究院获得的预算远远低于日本和印度,第二级火箭固体燃料发动机能做到这种程度,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奇迹。”

与2001年刚开始进行“罗老号”研发工作时相比,这已经算得上是一个巨大的发展。也就是说,今后在运载火箭、太空中心、追踪系统中,只需解决运载火箭问题即可。当然,运载火箭技术也的确最为重要,并且最难掌握。但专家认为,只要国家持续制定支持政策,进入太空技术强国行列绝不只是梦想。韩国计划于2018年发射完全由韩国自主研发制造的“罗老二号”,应持续进行发射试验,积累技术。

崔圭弘表示:“既便如此,也不能在没有海外合作的情况下单打独斗,必须与现有的太空技术强国建立合作机制。”首尔大学机械航空工程系教授金承祚表示:“在发射‘罗老二号’之前,应多次推进缩小规模的其他火箭发射项目。这样才能检验技术并开展有效的研发工作。”此外,还有必要设立专门为太空开发提供支持的行政机构。权世震主张:“应以此次发射为契机,将太空开发发展成国家战略性课题。当前急需由政府设立负责太空开发工作的‘航天署’。”金承祚也表示:“目前负责太空开发工作的政府机构只有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的一个科。韩国也有必要像美国、日本、中国等国一样,设立可以直接向最高领导人进行汇报的‘航天署’。”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