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杂交优势,也不是1+1=2

来源: 2021-12-29 10:24:42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外嫁,混血,杂交,大多有基因的重组。探春的这两篇文章很有趣。病毒的变异,在追杀人类的基因异升。但正如你的第一篇所说,也有个最佳平衡点。

变异就是好的么?不一定,其实大部分癌症就是变异。组合的结果,简单的数学就可以排出。当然那些不好的组合,胚胎的时候就淘汰了。能够生下来的,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适合生存的。有些优秀的就脱颖而出。

近亲结婚有很多问题。以前中国的通婚圈不超过30英里,也就是100华里。再远,就叫远嫁。娶新娘的迎亲队伍要住客栈了。日不落帝国的西班牙,横行全球,不过百年就嘎然而止,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近亲结婚(待榷)。

那么是不是越远越好呢?科学的研究,可以从另外一头出发,两军会师。比如,把人和鸟混合,人可以飞吗?和马混合,能飞奔吗?不行。不会怀孕。那么,人和猿呢?啊,大逆不道。因为太近了,人们害怕,全世界都谴责。再近一点,和黑人呢?部分人至今不能接受。和白人呢?起码八国联军的时候,某些妇女宁可跳井也不接受。

可是,抛开医学伦理,确实有人在做这样的事情,比如苏联,甚至西方某些被人们认为疯狂的科学家在做。

这说的是远交。那么近交呢?假如某些个科学家,在做无休止的近亲结婚的实验。同样,受到全世界的谴责。着其中就有哈佛的Little。他把小白鼠近亲繁殖,挨骂无数。后来,Snell继续了Little的工作,并获得了1980年度的诺贝尔奖。我们现在使用的小白鼠,可以兄妹结婚,连传20代,越传越纯。当然小白鼠不一定是白色的,我喜欢灰色的。很可爱,关键是好用。

我们从各个方向寻找平衡点,比如,近亲结婚的老鼠,对某些外夷的基因没有抵抗力,对老鼠来说是悲催的,好像得了先天性艾滋病。但在科学家的眼中,却看到了镜子的另外一面。我们在做器官移植的时候,很多对外来器官发生了排异反应,手术失败(死亡)。这个时候,医生和科学家就想,要是能把这个排异关掉多好啊。

于是,1981年英国剑桥的马丁,犹他的马里奥等大批科学家在研究基因敲除实验,现如今已经对医学做出了巨大贡献,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