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这个比咖啡浓多了,象阿胶一样,越嚼越有劲。

来源: 2017-12-13 12:46:31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欧洲的“恨国”情节比中国厉害多了,原因是欧洲人自我中心太强,绝不肯为别人牺牲自己。好不容易出了一个为了理想“慷慨赴死”的人,大家以之为神顶礼膜拜了两千年。而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人比比皆是,大家连名字都不记得了,比如汉元帝时的谷吉。

俺没有读过欧洲史,如果连圣经里都明说:国家要收税十分之一。这个税率在那个时代太高了。中国历史上只有安史之乱以后短暂地实施过一年半载“什一税”,其他大部分时间是二十税一,文景时三十税一。欧洲的精英们太贪婪。

民族和国家有相似的地方,总是有起有伏,有兴有衰。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匈奴、突厥、吐谷浑、南诏等等,象走马灯一样来了又去了。就连吐蕃鼎盛时也曾冲下高原,跨过西域,攻下了长安(听起来有点象加拿大人烧了白宫啊,哈哈哈),但最后也消失在历史的小溪里了。唯有中国磕磕绊绊走了几千年,是人类最长的连续文明。懂得各方平衡肯定是其中的一个道理。

中华文化有个特点:不断产生痛恨这个文化,痛恨这个国家的能人,从中行说到潘毓桂,以灭掉这个文为己任,并为此奋斗终身。大概这个也是“平衡”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