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的幽默 你们不懂~

来源: 2016-09-23 03:50:39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人的幽默是祖传的!北京人的幽默是打小儿养成的!北京人的幽默是与生俱来的,北京人的幽默是皇城根儿独有的,是别地方的人学不会的。北京人的幽默有着北京人的大气和包容看似一句幽默玩笑,其实在这幽默玩笑里,有着老北京的传统文化和生活基础。下面小编就给您说一说北京人的幽默其实无处不在。

 

北京的俏皮话多,而且是特别的多。北京人的俏皮话,是北京语言的组成部分,是从小听来的,不是书本上背来的,想听俏皮话怎么办?找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茶馆一坐,侃他一下午,你就听见了。

“嘛去”?北京人平平常常一句话,信手拈来,就够你笑半拉月的。外地人听北京人说话,一脸的茫然,“麻雀”?北京人笑了,“麻雀”?还“喜鹊”哪?没听懂吧?,外地人都听不懂,北京人不给你解释你永远不懂!

北京人的幽默是打小儿养成的!北京人的幽默不仅仅是经过相声等曲艺节目的熏陶,在大街小巷里,就是走到哪儿,总能和别人逗逗闷子。

如:有一位背着大包小包的外地大叔拦住小孩,他劈头就问:“小孩,这电车到北京站吗?”小孩连磕绊儿也没打地就说:“哦,到北京站!”那位外地大叔也没句谢的话就走了,可小孩一直跟着他身后,最后还是指给他去北京站的电车后,大叔说:“你这北京小孩真有意思!”小孩自然是当仁不让地说:“下回您要是说声谢谢,我会更有意思的!”外地大叔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了声谢,走了。

 
 

北京人的幽默是与生俱来的!在冯小刚的电影《不见不散》里刘元(葛优)是个移民美国洛杉矾多年的北京人,他活得潇洒,自由自在。一天偶遇李清(徐帆)后俩人发生了一连串有趣的故事。最后刘元用北京人的那种幽默、仗义、热爱生活的态度赢得了李清的爱情。

北京人的幽默是祖传的!北京人的幽默是不拘小节的!随时随地,不分场合,这一点可能让很多人吃不消。就拿我朋友的爷爷来说吧,我朋友说可逗了,老爷子年奔九十了。有一天他们全家在餐厅吃饭,点完菜后,服务员补充一句;还没要饭呐?老爷子一听,手一抱拳说:“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解放都六十多年了,我们家不再要饭了!”弄的服务员下不来台,忙说“对不起”大家听后捧腹大笑。


北京人的幽默是皇城根儿独有的!别的地方的人学不会北京人的幽默!我尊敬您,但是我并不见得就瞧得起您,让我瞧得起您,您先说说您是谁,就有一点是骡子是马先拉出来骝骝的劲儿。就算是你学会了那一两句话,也只能落一个东施效颦,学个皮毛,说出来也不是那个味?。

为什么?因为北京人幽默的基础就在那一口地道的京片子,还有那份祖宗传下来的思考方式。你没有,你也就不可能学会。
北京人傲气,北京人谦和,北京人热爱生活。这傲气、谦和可也看人,那得我看着顺眼的,我跟你客气,要是看谁不顺眼,让我跟你客气!?你丫算哪根葱呀?跟你客气,姥姥!!


确实,北京人就是这样爱憎分明,透着一股子朴实劲!北京人热情,外地人问个路,北京人会说的详详细细的,恨不得带着去。

在大街上,不管男女俩人见面,聊得热火朝天,真是不亦乐乎!结果一打听,您猜怎么着,俩人认识不到5分钟。怎么样,北京人的亲和力和谦和就在这。

北京人热爱生活,北京大小公园都有老年业余合唱队,感染了许多路人!

地道“京骂”
作为元明清三代的政治文化中心,老北京的透着那么一种霸气和雅气。并非我是北京人自吹自擂,老北京骂人分这么几类。不信您就往下看……

 

1. 不给你还嘴的机会

过去外地人都知道老北京人骂人不带脏字,所以跟北京人说话常有跟不上趟儿,且琢磨的感觉。骂人好像是不礼貌,没教养的表现,可是您要听了老北京人“骂人”感觉就是一种文化,被骂的人连还嘴的机会都没有。

例如;坐公共不买票想“蹭车”下车时被售票员发现了,“嘿嘿,说你那,小伙子,你是不够高呀还是不知道买票呀?”不够高那是孩子,不知道买票那是傻子。

老北京人有时候数落孩子会说一句“凉药吃多了吧”,这话头一次听说的人肯定得琢磨琢磨,这什么意思啊?中医开药方有一类药是“凉药”,而“凉药”吃多了人会变傻。所以“凉药吃多了吧”这句话,批评的是办傻事的人。
2. 站在街门口开骂,以解心中的怨气
老北京还有一种是“骂大街”的方式,例如;老太太喜欢的大白猫被打伤了或自家种的枣树上的枣被人偷摘了不少可又不知是哪家儿干的,就站在街门口开骂,无对方的瞎骂一通以解心中的怨气,就是这种骂街也很少带脏字,例如,“谁吃了我的枣他早晚得噎嗝,生出孩子来没*****”等等之类的话来诅咒办坏事的人。

老北京人骂人有时会说“瞧你那德行”“或操行”不少人认为是骂的人话,其不然,看你那个操行,指的就是操行二字的愿意,操守,品行的意思。曾经的北京是非常注意操守品行的,这方面做得不好,是被人鄙视的,流传到现在,这句话成了标准的骂人话,听起来还很难听。现在的“京骂”是何时产生的?无从考证,大概是从“冒傻气”“傻帽”转换过来的吧。
3. 工体和首钢体育馆的“京骂”
真正的北京人说话以委婉、幽默、含蓄著称,今天的所谓“京骂”根本算不上北京的文化传统。其实工体和首钢体育馆的“京骂”是被逼出来的。是来自各方面的不公。实际“骂”的是“谁”?,如果你身临其境你就会充分理解了。

北京人的幽默与讽刺体现在北京人的点点滴滴生活当中了。说到这儿,外地人会说:“什么北京人的幽默呀?就是拿外地人当猴耍!”我说那是你不了解北京人的幽默, 其实大家相互理解才能懂得幽默。

这里的每个段子是幽默也是事实,每个段子都能笑shi人,笑过之后心里涌现悲伤,生活在北京,很精彩也很无奈!这就是生活透入着无限的心酸,让我们笑中带泪更好地活着吧。北京人的幽默语言太丰富了,几辈子也说不完,写不全。小编今天给您介绍的北京人的幽默只是冰山一角。希望这些北京话,您听着亲切吧!看后发给朋友们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