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 110
200 + 0.8
700 - 0.5
1000 - 0.5
2500 + 0.3
4500 + 1.6
10000 + 2.6
16000 往上 5.5
Q指 7
感觉是平衡不少。。。
顺便在问问,
compressor 参数,
reverb参数。
EQ是后期中最难的一项,操纵不当的话会损伤音质,如果录音环境好,设备不错的话录出来的干声几乎不用什么补偿而从你录音的声音来听你应该有一个不错的麦克风。每个人所用的参数甚至同一个人不同的歌的参数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能简单copy某人用的参数,如果实在要进行补偿的话:
1,如果声音浑浊消减250hz附近频段
2,300-500Hz频段的声音主要是表现人声的,这个频段上可以表现人声的厚度和力度,好则人声明亮、清晰,否则单薄、混浊。
3,800Hz注意不要过多。这段要是过多的话会感到音响的频响变窄,高音缺乏层次,低频丰满度不够。
4,1.2kHz可以适当多一点,但是不宜超过3dB,可以提高声音的明亮度,但是,过多会是声音发硬。
5,2~4kHz对声音的亮度影响很大,这段声音一般不宜衰减。这段对音乐的层次影响较大,有适当的提升可以提高声音的明亮度和清晰度,但是在4kHz时不能有过多的突出,否则女声的齿音会过重。
6,如果声音听起来有喇叭的感觉,消减500hz频段
7,如果想让声音听起来更好,衰减,而不是提升
8,不要去增益对人声无效的波段
9,适当提升7khz和10khz可以突出细节并且让人声变甜。而对14khz和20khz的提升则可能造成声音变得具有华丽感和金属味,但也容易变噪变得数码味较浓,建议20khz的滑块不要给增益,而14khz的滑块可以轻微增益。5khz的适当增益能提升人声清晰度。将1.8khz和2.5khz适当压低能起到一定柔化和净化的作用,适当提升则能起到锐化的作用,但是这两个滑块不要大起大落,2个dB 的幅度已经算是很大胆了。
以上这些我是从一些教材中整理出来的,我自己也在摸索阶段提供与你共享 :)
压限与混响更没有规定参数了,要靠自己的耳朵决定,一对不错的监听音箱是必须的(不要用hifi音箱)。
那那那,这就是他们之间的对话,反正我是看懵圈了,


原来大家不是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