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学者最新考证:李白李时珍可能是韩国人
要不轻易笑话人家韩国人的可笑,比如有韩国学者认为,中国的诗仙李白和药圣李时珍,都是韩国人。
韩国人认李姓,源于李成桂姓李。
李氏朝鲜的创建者李成桂,先祖为辽东李氏的一支,因躲避战乱而迁至朝鲜,成桂为王氏高丽将领,1388年兵变, 1392年即位,都汉城改国号朝鲜。李氏朝鲜历27王519年,至1910年朝鲜被日本侵占。
李成桂在韩国,拥有唐太宗在中国一样的崇高地位,现在其首都首尔的一条主要街道上有个座扬刀跃马的李成桂塑像;而当代韩国史家更经过研究认定李成桂在中国的先人或源于蒙古族,所以才能征善战----我想,这也是韩国人急着把中国的李太白和李时珍都封为韩人先祖的一个小渊源吧。
这样的韩国专家,真是认真得让人笑话,不过你又想不出他们这样的想法有什么漏洞。
一个朋友,张坚,现在是湖北李时珍健康酒业公司的总经理,他旗下的荆王府酒已经在海外赫赫有名,他说可以用酒证明李白和李时珍不可能是韩国人,其道理听来挺新鲜。
因为真正让李白和李时珍这两个相距近千年的古人产生关联的只有酒,中国酒。
李白,不多说了,在中国的中小城镇的热闹街巷,经常看到一面“太白遗风”的刀旗被扯出来迎风呼啦啦飘,这都是在纪念这位好酒诗仙,李白斗酒诗百篇里说的是豪迈和灵逸,是中国道家精神的精髓,杜甫说李白“斗酒诗百篇”,他自己也叫嚣着“一饮三百杯”,看来喝一斗是可能的。如前所述,唐时1斗是5.94公升,装满酒至少10斤,说明李白的酒量当在10斤以上----不过,据说李白最后也是死于纵酒,坐船饮酒,酒后捞月,沉尸大江。
最近有一部电影《我的唐朝兄弟》,导演自己饰演了一把诗人李白,云游天下,遇到强盗姜武、胡军也忘情喝上几碗苦竹酒,还一边饮一边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搞得两个没文化的强人都泪眼婆娑。
真实世界里的李白是不是真的如电影里表现的那样曾经和强人匪类一起饮酒吟诗,但他喝的那种酒确是唐代所有,那时现在所说的白酒还没真正出现,那时的酒在酿制方法和口感上更接近于今天的黄酒,而现在流行的白酒的酿制技术到元朝才渐渐成熟,在明清时代,白酒才逐渐取代了黄酒,成为中国人杯中的主角。
唐宋的人动不动就十碗八碗----武松喝了18碗还上景阳岗打虎----看来是有道理的,因为那时的酒度数实在很低。
元明之际,蒸馏法造酒开始盛行,让成品酒的度数陡然升高,要比汉唐时高三四倍,可以酿到40度以上,所以,在中国文学里再看不到文人墨客斗酒百篇的豪情,在曹雪芹的《红楼梦》里,贾家的诗男词女们围炉论文都改以小酌为尚。
到了中国最伟大的药物学家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里,他对当时最流行的白酒做了最科学详细的记录,这记录证明李时珍本人也是好酒之徒。
他说:“按许氏说文云:酒,就也。所以就人之善恶也。一说:酒字篆文,象酒在卣中之状。饮膳标题云:酒之清者曰酿,浊者曰盎;厚曰淳,薄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