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的过程中,看坛子了大家贴的北京(北方)难吃的东西

来源: 2024-01-13 10:16:08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看了下面大家贴的东西,想起18岁到北京读书时头一次面对那些难吃的东西。

我考上了首都的顶尖大学,我们高中的校长、老师觉得光荣,但是邻居的老太太们都觉得我可怜:这孩子要去没汤没水的地方了。在我们家乡,每天都能喝上老火汤才是幸福的生活。我觉得无所谓,高三时参加全国竞赛,已经去过北京了,清华北大都请我们吃过饭,没有老火汤,蛋花汤对我来说也是可以接受的。

真正到了学校,才知道参观的时候吃的是招待餐,平时的东西其实是很难吃的(80年代中后期):

1、火腿肠、红肠。在老家,腊肠是一种美味,满满的都是肉,就算切得很薄,也能散发出浓郁的香味。北京吃的红肠、火腿肠,里面很多淀粉,一口下去,吃的是绵绵的,没有嚼劲、没有肉味。

2、月饼。学校发的月饼,能叫月饼吗,硬得都可以当砖头。自己跑出去买,发现店里都是这样的。后悔没有从家里带月饼来,以前觉得月饼就是应节的普通东西,这时才第一次想念双黄莲蓉。

3、冰激凌。那是北京的冰激凌的没有广东雪糕的奶味。后来才知道,缺的是Cream。为了吃到有雪糕味的冰激凌,跑遍了整个北京,在西单找到一个叫查理还是理查冰激凌的店,稍有那么一点味道。

4、巧克力。北京的巧克力怎么吃都味道不对。后来才知道有可可脂和代可可脂的区别。当时北京的巧克力用的是代可可脂,广东的朱古力用的是可可脂。

5、米汤。学校的食堂有一种东西叫米汤,我原来完全没用想过洗米水一样的东西能够叫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