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3日,蒋介石主动向“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张耀明提出,说要检阅本校干部学员,再次鼓励黄埔学生士气。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前身即著名的黄埔军校,张耀明是黄埔一期学生,正儿八经的中央军嫡系,“天子门生”。他长期与蒋介石的爱将关麟征搭档,在抗日战争时期立有不少战功。只可惜因为与陈诚的关系不佳,因此屡遭打压。
到了解放战争阶段,国军兵败如山倒,大批嫡系将领被俘的被俘,被免的被免,剩下能用的没有几个。本来并不拔尖的张耀明突然进入了蒋介石的视野,1948年11月被从整编第1军副军长任上拔擢为南京卫戍司令。
他这个卫戍司令当了没有多久,解放军就发起渡江战役,仅仅3天内张耀明麾下的第45军和第54军被击溃,他又一次成了光杆司令。
撤到台湾之后,担任“东南军政长官”和“台湾警备总司令”的陈诚因为和关麟征久有矛盾,对张耀明也极力排挤,张在台湾呆不下去,遂又被蒋介石调来成都,担任这个“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长。
在此之前黄埔军校校长只有2任,第一任就是老蒋,第二任是张耀明的老上级关麟征,张是第三任。
张耀明见西南一片风雨飘摇,到处愁云惨雾,心知自己这个“黄埔军校”校长或将成为在大陆的末代校长,不禁兴致索然。
但既然蒋介石有命,张不敢违抗,他强打精神召集手下,打算让“总裁”在成都风风光光地搞一次阅兵仪式。
一时间,全校上下纷纷行动,到处采办物料,在大操场搞起了名为“中正台”的检阅台,规模初具,马屁拍得十分到位。
这时已经是初冬,天气肃杀,但为了装点出歌舞升平的样子,“中正台”上上下下布置得花花绿绿,无数彩旗悬挂在大操场内外,倒也有点节日气氛。
也不知道是不是用力过度,反正这样喜庆的场面在国军接连不断的败报中反倒略有些格格不入的讽刺意味,但眼下也顾不得这么多了。
12月3日这天,成都寒风呼啸,“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23期的数百名学员早早来到操场列队等待检阅,他们也将成为黄埔军校在大陆的最后一期学员。
早上8点,蒋介石在“西南军政长官”张群等人的陪同下走上中正台,张耀明眼见一行人都已经就座,急忙打个手势,一旁的军乐队随即奏乐。
在铜号、军鼓、长笛的合奏中,首先举行升旗仪式,军服笔挺的旗手捧来一面“青天白日旗”,顿时成了全场焦点。
这时一旁的礼炮手早已准备就绪,一等到护旗手走向旗台随即礼炮齐鸣,眼看现场的气氛热烈,仪式隆重,蒋介石原本紧绷的嘴角似乎也有了那么一点点笑意。
两名旗手倒是万分紧张,生怕过程中出了什么闪失,“青天白日旗”在全场人员的瞩目下冉冉升起,旗杆顶上的滑轮“吱吱呀呀”地转动着,和绳子与旗杆摩擦发出刺耳的声音,像是承受不了这面“国旗”。
突然,那片薄布在升到旗杆中间位置时,挂旗用的绳子从中间断了,旗子与绳子一起从旗杆滑轮上“呼啦啦”掉了下来。
自古以来阅兵落旗可是不祥之兆!更何况是在这敏感的时刻,见此情形,本来沉闷无声的队伍突然爆发出一阵窃窃私语。
眼看张耀明的脸色铁青,大家都不敢看台上蒋介石的脸色了。
虽然是冬天,但吓得满头大汗的升旗人员不得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旗杆用最快速度放倒,然后重新挂上绳子,升起了这面被摔落在地的旗子。
好家伙,这次不仅是掉了旗子,连旗杆都被人放倒,不少人心里直犯嘀咕:上天垂象,看来“党国”在大陆的气数真是将尽了!
本来按照仪式流程,蒋介石是要在阅兵开始前发表讲话的,但是看到旗子掉下来这一幕后他的情绪似乎也受到了影响,刚刚开口说了一句“同学们”,嘶哑的嗓子干咳了一声,就再也讲不下去了。
老蒋身边的侍从们发现,他的眼睛里似乎噙满了泪水,大约也是触景生情,心里十分难过。对于一向迷信的蒋介石来说,这个突发的状况似乎给他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一时间阅兵现场陷入了尴尬的沉默,阅兵指挥官匆忙请示张耀明,张耀明则小跑过去,和张群耳语了几句之后便临时决定取消“总裁”讲话,直接开始下一个项目:学员变换队形开始阅兵。
在场的数百名学员在指令下队列分开,前后各差一步,整齐划一地通过中正台,倒也颇有几分气势。
分列式结束之后,蒋介石和随行的高级官员们走下中正台,和队列中的每一位学员一一握手,大有惜别之情。
其中很多学员或许没有想到,这也是蒋介石和他们最后一次握手。
这次阅兵式结束后没有几天,12月10日,蒋介石在解放军进攻成都的隆隆炮声中仓促坐飞机离开了西南,从此再也没有踏上大陆的土地。
“阅兵落旗”这件事情在当时黄埔军校的学员和干部中引发了不小的轰动,多年之后还有许多人记忆犹新,但其中的原因却是谁也说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