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词赠蒋介石,写的情深义重....

来源: 小宁波♂ 2020-11-20 10:27:0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08 bytes)

1965年,毛泽东派曹聚仁赴台面见蒋氏父子,亲笔手书

《临江仙•寄友》

:“柳绿花红莺燕舞,京都料峭风微。菊香书屋奏琴徽。依然明月在,何日彩云归。 地覆天翻君亦老,东征北伐声威。草山薄雾拂单衣。我今寻老友,把手话心扉。”

 

转载

所有跟帖: 

这首词真的是写给蒋的吗?如是,真迹应该在蒋家手里或国民党档案馆里? -wanttosaysomething- 给 wanttosaysomething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20/2020 postreply 11:12:32

听起来像挖苦--当年东征北伐,如今落草为寇,还是跟我润之混吧。 -世事沧桑- 给 世事沧桑 发送悄悄话 世事沧桑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20/2020 postreply 12:10:46

蒋与毛根本不是一类人,问问这坛里的人有几人有每天写日记的习惯?不间断的坚持几十年? -wanttosaysomething- 给 wanttosaysomething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20/2020 postreply 13:03:36

日记这种东西也是光听人这么讲。没人能证明老蒋是否几十年如一日天天如此。 -多哥- 给 多哥 发送悄悄话 多哥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20/2020 postreply 13:30:49

蒋家捐给了胡佛研究所,您到胡佛研究所的档案馆应该可以查阅"蒋介石"日记。 -wanttosaysomething- 给 wanttosaysomething 发送悄悄话 (385 bytes) () 11/20/2020 postreply 15:57:37

老蒋日记,也算是中华民族无价之瑰宝啊,送给米帝算个啥?这其中鬼名堂太多。 -多哥- 给 多哥 发送悄悄话 多哥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20/2020 postreply 17:47:56

记得文学城说是 “发现" ,而不是受人捐赠啥滴。不管它了,这世上有钱人愚弄草民的玩意儿太多了。。。 -多哥- 给 多哥 发送悄悄话 多哥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20/2020 postreply 17:51:30

"老蒋日记"不是啥艺术品,算不得中华瑰宝, 是研究历史的珍贵材料。 -wanttosaysomething- 给 wanttosaysomething 发送悄悄话 (642 bytes) () 11/21/2020 postreply 06:39:01

瑰宝不等于艺术品,但好的艺术品,就一定是瑰宝了。研究历史的珍贵材料,一定就也是瑰宝。 -多哥- 给 多哥 发送悄悄话 多哥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21/2020 postreply 12:30:17

但中国历史,一定要把瑰宝送于老外来研究和论断? -多哥- 给 多哥 发送悄悄话 多哥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21/2020 postreply 12:32:21

如此一来,这瑰宝是否真的是瑰宝或具有历史价值,就有疑问了。 -多哥- 给 多哥 发送悄悄话 多哥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21/2020 postreply 12:32:55

蒋介石日记如果放在大陆才会有疑问吧,且不说能不能保存下来! -wanttosaysomething- 给 wanttosaysomething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21/2020 postreply 16:47:34

您认为在胡佛研究所就没有价值了,没人会介意。个人自愿查阅。日记展现一个真实历史视角 -wanttosaysomething- 给 wanttosaysomething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21/2020 postreply 16:49:09

这阙《临江仙?寄友》流传已久了。 -信笔由墨- 给 信笔由墨 发送悄悄话 信笔由墨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20/2020 postreply 14:11:0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