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不同习惯的细微区别(85) “撒裤拉” 与 “哈打雷”

来源: 2009-12-15 21:53:26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所以人们想到的东西就能够表现出来。
然而世界上又有很多语言是人类几代人,几十代人思想的传承载体,
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无法用其他语言来代替。
如一些特指的语言你就无法用其它词汇来如此形象地表达出原来的
意思。
最近网上流行的“嘿咻,嘿咻”就是一个特指,你如果换成其它词汇
就可能“变调”了。要么说得太直接,太露骨,要么表达难引起形象的
思维觉得“隔靴搔痒”。
最近,邂逅一位久别的曾经认识的日本朋友,觉得他神色有点不对劲儿,
打招呼问候他也显得心不在焉,后来他有些不好意思的告诉他休息日
借点“阿吭(Ahan),啊吭(Ahang)”来看看。后来看到他手上确实拿着
一些DVD,才明白那“啊吭,啊吭”是什么意思了。
(黄色影视录像带,VCD,DVD)。
SAKURA さくら 撒裤拉
在日本语言里有些没有固定汉字的语言是很难用其它汉语成语来代替的。
许多外国人听到“萨酷拉(Sakura)”以为是“樱花”,因为日本除了国歌
外在国外被传唱得最多的就是“樱花之歌”(Sakura),可以说无人不晓。
在日本口语里将那些“托儿”们也称为“撒酷拉”。
只不过不是汉字“樱”的“撒酷拉”,为示区别写为“撒裤拉”吧。
过去在中国有很多如文艺演出或为了欢迎首长一些单位经常“发动群众”
去“捧场”、“奏热闹”。这些被“发动的群众”实际上就是“托儿”、
式“囮(Otori)”。在日本无法“发动群众”便找来一些临时工,让
他们在剧场,在卖东西的摊位前来来往往,假捧场,真让普通人上钓。
在大阪的心斋桥,神户港口,东京的上野这种“撒裤拉”到处活跃,
一般的外国人很难看出,童子们一定得当心才是!

HATTARI はったり 哈打雷

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昨天访问日本时“破例”会见日本明仁天皇,
引发日本舆论反弹。
本来是日本执政党和在野党之间的相互攻击的交战一场不值得惊奇。
但在刚刚下野的自民党前总裁也就是前首相居然宣称执政党安排一
个国家的副主席见本国的天皇是“丧权辱国”。
这里就有一点“故弄玄虚”的动作,在日语里就是“哈打雷”(Hattari)。
这种“哈打雷”是虚张声势,把事情说的特别严重,让人觉得在权威下面
抬不起头来可以任他们摆布。
在国内的官僚就很多这种“哈打雷”式的人物。如要找一个部门办点事情,
负责办理的人哪怕是一个小不点儿的芝麻官,他们都要拿捏你一番。首先
把事情说得特别严重,当然又不是完全没有活动余地。只要你给他们一点
好处那原先难办的事情他们都能够解决。
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人都知道,当时的“无限上纲”,“抓小辫子”,
“扣帽子”,不外乎都是一些“哈打雷”式的动作。
日本輿論界的“哈打雷”式人物首先批評鳩山政府向宮內廳施壓,打破必須
提前一個月申請見日皇的規定,破例在不到3周時間內,安排習近平會面,
涉嫌違反日本憲法規定“日皇不為政治利用”的原則。
习近平与日本天皇会面最早在11月底由外交部長楊潔篪提出,日本宮內廳廳
長羽毛田信吾曾以“不合規矩”和“日皇健康問題”兩度拒絕,中方則透過
民主黨幹事長小澤一郎等勸說鳩山,稱此舉關乎習近平訪問成敗,鳩山指令
官房長官平野博文再度施壓,宮內廳最終接受。

纵观事情的前前后后可以看到日本社会的那些“哈打雷”式人物,和中国社会
上的某些地方官僚的嘴脸如出一辙,虽然有微妙的区别,但大同小异。
首先是告诉你“不合程序”,然后是“时间不够”,“天皇身体欠佳”等一大
堆托词。最后更有“不合宪法”,“违反宪法”,“利用政治手段压力”等
一顶顶帽子飞了过来。幸好民主党毕竟不是当年的“少数派”,小泽干事长
也真会“干事”。
“违反宪法?你们读过宪法没有?天皇的职责是什么?你们了解吗?”----
日本宪法规定了天皇的职责是处理政府许可决定的国家间的政治活动。
政府决定希望天皇会见习近平就有职责处理这种政务活动。
“天皇身体欠佳那是另外会事情,为什么不取消一些比会见外国政要(如
习近平等)重要性更小的一些活动?”
实际上那些“哈打雷”式人物将事情推在天皇的身体健康上纯粹是典型
的“哈打雷”。
人们还记得起日本宫内厅在日本天皇就位20周年庆祝典礼上,让天皇,皇后
高龄在寒冷的室外观看“EXILE”乐队的表演。看的一般年轻人都发抖,后来
受到许多民间队宫内厅的质问。
相比之下这次安排会见外国政要人物就在室内,而且时间不很长。
这身体欠佳之说是站不住脚的。

“哈打雷”既然是虚张声势,毕竟是需的,干事长明确地对准宫内厅
坚决反对的人:“你反对可以,首先你提出辞职吧”。说到这个份儿上,
就该日本宫内厅厅长羽田毛信吾就该哆嗦不得不蔫儿下去了。
这就是“哈打雷”式人物的下场。多灰溜溜的啊!
当然结果是习副主席见到了天皇,让日本的“哈打雷”式人物很不开心。
不过在日本这种“Hattariya”确实大有人在,无论在职场还是在官场,
哪怕你在酒场都能碰上。当心喔!不要被“哈打雷”式人物打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