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燃烧的世界

来源: 2025-08-23 23:31:01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绿色燃烧的世界] 

 

很多年前,女儿去了外地谋生,年底才能回来一次。今年,在残暑的八月她跟裬祐君一起回来了。

 

八月中旬是盂兰盆节,社会上普遍连休5至10天。盂兰盆节源自佛教的盂兰盆会,是印度佛教徒为祭奠亡灵而举行的追思仪式。这种习俗在公元七世纪随佛教传入中国,后来又从中国传到了日本,人们把盂兰盆会与古老的祖先崇拜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归省探亲扫墓的传统习俗。

 

裬祐君说他有五年多没在盂兰盆节回老家了,他的老家在四国地区南部的高知县。

他的舅姥爷良幸翁八个月前走了,老家已经空无一人。老房子由一个亲戚继承但并不使用,家族成员都有钥匙,谁想去看都能进得去。

 

那日清晨我们六点多出发,出了大阪府就进入了四国地区,先后经过了德岛县、香川县,又到了爱媛县境内,过了几十个长长短短的穿山隧道,当看到隧道壁上标记着“爱媛高知交界”的字样,就知道离目的地不远了。不知不觉过去了六个多小时,途中在四个休息站稍事了停留。

 

这里的八月气温还在35度上下,大自然的绿色浓淡相宜格外丰富,一路上茫茫林海山峦葱茏,树木的茂密使山看上去高大厚实,仿佛也拉近了山与人之间的距离。雾气从林中腾起袅袅升空,白云又从天上降下来灌满山谷,美丽又神秘。

 

村落的田园风光呼应着山水画般的远山从我们身边刷刷掠过。

即景生情,想起第一次见到八十多岁的良幸翁和他的稻田。

那年的中秋,湛蓝的天空,青翠的里山,稻田散发着丰收的气息,鹭鸶点雪,破烟入画,诗一般的景色。

良幸翁种稻不施农药和化肥,秧苗在活水里生长、抽穗、开花、结实。用他寄来的米焖的饭我总会先尝几口白饭,细心品味那特殊的米香。

 

一阵急雨打在时速百公里的车窗上,噼噼啪啪的撞击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山区气候多变,阴晴无常。

 

终于到了裬祐君的老家,但见良幸翁屋前的稻田绿油油的,远远就闻到了水稻的清香,恍惚间觉得良幸翁还在,看见了他头戴草帽挥锨劳作的瘦削背影。

有辆白色轻卡停在老屋边上,原来是裬祐君的姨姨和姨夫来了,我们的到来也令他们吃惊,他们住在开车需要一个多小时开外的地方,今春,在良幸翁这儿选了两块地耕作。

 

寒暄之后我立刻去看那座古石灯,石灯依旧守望着这片土地。忽然发现石灯上面少了什么,那块信鸽石不见了,趟过没膝的野草走到石灯跟前,信鸽石待过的地方抑制了苔藓的生长露出土色的石材,这是古石灯的真实颜色,看来信鸽石离开不久,仔细在石灯周围的杂草里翻找,终于找到了,赶紧将它复归了原位。

 

据说这座石灯来历不凡,立在那里有几百年了,在私有地就属于私有。很久以前,村里的邮件送来之后就放在古石灯里,再由区长取出来分送给村里人,那个时代邮差一个月才来一次。古石灯上那块石头不知是何人何时放上去的,好像天生就该有它的存在,它像一只信鸽趴在石灯顶上纹丝不动。我相信它是有灵性的,希望它好好待在石灯上继续守望这里生活。

 

裬祐君早已打开舅姥爷家和姥姥家所有的门窗,清新的山风、炽烈的阳光驱散着屋里的潮湿和阴暗,他姨姨说没人住的房子没多大意义,裬祐君不这么想。

 

良幸翁院子里的百合花开得多么娇艳,柿子树也结实累累,庭院依然欣欣向荣。又去他的农用机械仓库看看,2024年11月那张日历还是醒目地挂在原来的地方,也许没人注意到这个我却触景生情,我想起了我的母亲,当我回到母亲家里的时候,我看见2023年5月那张日历还好好地挂壁橱的门上,那是母亲89年多的人生戛然而止的月份,仅仅两年,生活中发生了多么大的变故。

 

转眼日头已经偏西,该去当晚过夜的地方了,盂兰盆节期间市里的宾馆涨价近乎翻倍也订不到房间,女儿在网上搜到一个山里的住处。我们的车沿着盘旋公路一直上到了山顶,那里有座水库,水库旁边的小建筑就是我们过夜的地方,山是那么的绿,水也是那么的绿,白云压着山顶垂下半山腰,静得听得见自己的心跳,听得见大自然窃窃私语,远处有座红色的小桥连接着河谷的两岸。

 

小建筑内部是三层,没有电梯,室内的设备却非常完备。高知的水真好,洗过的头发发丝沉甸甸的,像丝一般润滑。店家为住客预备了营养丰富的晚饭套餐。那顿饭,是我们三天旅行中吃过的唯一一顿正经饭。

 

次日,早餐后就结账离开了,我们又返回了良幸翁的家,头天裬祐君已经去跟故人报告了我们的到来,现在要去作别,我们就要离开高知,还有下面的计划。

车子开到了山下,裬祐君说,天太热可能还有虫子就在车里等他,他快速上去马上回来,指的是山坡上的墓地。

我说没关系,来都来了一起上去。

 

早有人用百合花、龙胆草、康乃馨和常绿植物把冷清的墓地装点的灵动典雅,整个环境干净的令我惊讶。良幸翁生前一直在照顾没人祭扫的墓,村里有这样的志愿组织,所以现在也有人来帮他。包括裬祐君的母亲在内已经有十一位长辈长眠于此,将来其他人也会回归这里。

我窥见了这里人们共生共荣的一个细节。我还发现,没人住的空屋也有人来割院子里长起来的杂草,对邻人的倾败不是无动于衷。人情不薄。

其实无人住的老屋迟早是要被拆除的,无人耕作的良田、无人能继承的私有山林,最终都是要还给国家的。

 

每次来裬祐君的老家都心生一些感慨,在这里有人活一世的淡然,也有人生结局的通透。几世同堂的大家庭,终有一天是最后一个人的孤独,然而人们依旧把日子打理的井然有序,把家园装点的漂漂亮亮,平常百姓的生活,活出了令人羡慕的泰然与知足。他们相信万物有灵,撒罪孽的,必收获灾祸。谨言慎行,清欢自在。

 

人类社会是多生态的,我没有厚此薄彼的意思,只是打心里希望这份淳朴能常驻人间。

人生之路,沿途所见即所得。

 

我的心一直是希望别人跟自己在一起的时候是舒适的自在的,我想让家人有回家的感觉愿意回家,尽力而为是个根本。自家人的缘分,也需要培养。这次女儿他们去世博会也不忘送我两件小可爱,我欣然接受,这些都是人生里的小确幸。同样,有客来访我也尽力而为,觉得这是让客人宾至如归的最好办法。虽然不见得所有的付出都会有所回报,但给别人好心情的同时也是给自己好心情,与人相处是需要彼此成全的。

 

假期结束他俩该回去了,忽见他们掰着指头数数,然后告诉我:还有四个月就又能见面了。

心中浮起一丝温暖。不过,环境给了我相对独立的性格,人生之路终究还是要独自穿越人间悲喜。

 

这次,看见良幸翁的稻田生机勃勃着实被惊艳了,裬祐君脱口而出:“緑の眩しい世界だ!”

说得真好!我就把这句话用做这篇随笔的标题。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