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养富养,回忆我的童年
我家里在北方农村,五女一男。当我小的时候,村子里男孩子多的人家甚至会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没有饭吃,要挖野菜充饥,我们村有一家断顿的时候老太太去挖一种叫做灰菜的野菜,可能是野菜里掺了有毒的野菜,也可能是灰菜不宜多吃,最后全家中毒躺在家里,幸亏别的邻居发现救治才没出人命。我虽然很小,至今还记得这件事。
相比之下,我记忆中没有挨饿。虽然是高粱米,苞米面饼子没少吃,但是一直都是温饱的。
爸爸妈妈虽然算不上模范夫妻,但是无愧于模范父母。两个人白手起家,精打细算,把我们六个孩子养大,没有因为家里穷不让我们读书,而且鼓励我们读书,虽然难得见到好吃的,但是只要有一点,他们都会可着孩子吃,自己不吃。
我小的时候是没有零食这个概念的,家里的菜地里的茄子,西红柿,黄瓜,甜杆,萝卜,胡萝卜,还有野生的天天,野小豆,很多都是我们的美食。
只有过年过节,家里才会象征性的买一些糖果,瓜子,苹果,冻犁之类给我们解馋,至于买多少,要根据当年的收成和父母的心情而定。
有一年可能是家里的苹果买多了,爸爸站在屋子和厨房的门口,妈妈站在爸爸后面,我们几个孩子都在屋子里的炕上,爸爸说给我们变戏法,忽然手里拿出一个苹果,给了最小的弟弟,我们几个大的也要求爸爸接着变苹果给我们吃,实际上是妈妈不断的从厨房的某个地方拿出苹果递给爸爸,爸爸就不断的变出苹果,给我们姐弟每人一个。我们开心极了,一边吃苹果一边笑。满屋子的欢声笑语传出好远。。不记得这件事我当时有多大,但是这美好的幸福时光一直刻在了我的脑海里。还有一年家里买了几个气球,气球是爸爸妈妈和我们一起用嘴充气,然后我们在家里的炕上地下拿气球当排球玩,追逐跳跃,欢声笑语。那美好的画面让我至今还常常想起。
东北的冬天很冷,过冬的时候爸爸会用碎稻草把北面的窗子堵上,防止北风灌进来,妈妈就亲手缝制我们全家的棉袄棉裤,有很多懒妈妈冬衣不是每年都拆洗的,因为洗,絮棉花,再缝起来,很费时间和力气,但是我妈妈每年都给我们拆洗棉袄棉裤,在棉花薄的地方补上新棉花,为的是我们能够暖和一点。而且,每年过年,我们都有一身新衣服新棉鞋,全是买来布妈妈亲手剪裁亲手做,鞋子是从鞋底子开始一针一线做的,因为我们家孩子多,妈妈每到年底都要熬夜给我们做新衣新鞋子,有时候新衣的扣子都是初一早上缝上的,现在想起来,妈妈一定是年三十一夜没睡觉。
我上小学以后,冬天回家的时候,坐在炕上的妈妈会攥住我的双手给我取暖,然后端出热乎乎的粗茶淡饭让我吃饱。当时虽然是小孩子想的不多,现在想起来,全是妈妈浓浓的爱。
第一次喝汽水是跟姥姥在夏天走了大约一个小时,终于遇到一个小商店,姥姥只买了一瓶汽水给我喝,但是可能是喝得太急了,也可能是当时我已经轻微中暑,喝了一口我就吐了出来。一直到现在,我几乎不喝碳酸饮料。但是想起来,姥姥当时舍得给我买汽水,汽水当时在农村是很贵很奢侈的东西,可见姥姥很宠爱我。
姥姥经常带我去沈阳,长大后我才知道是姥姥的一个孩子刚出生就被别人在沈阳的北市场送人了,姥姥找了那个孩子几十年,为此经常去沈阳。我最初的大世面全是在沈阳姥姥陪我见得。沈阳中山公园,小河沿,还有电影院,很多很多马路,都让我这个农村小妞惊奇不已。我回家跟妹妹们显摆,沈阳的冰棍3分钱,而且很多品种,妹妹们羡慕嫉妒恨,又怀疑我说谎,为了证明我说的是真的,我后来去沈阳捡了很多冰棍吃完剩的竹棍带回家给妹妹看,当然为了平息妹妹的嫉妒,我声明那些冰棍棍是我捡的,并不是都是我吃的。当时农村只有一种糖精水的甜冰棍,而且5分钱,而且不是生病发烧,家里是舍不得给我们买冰棍的。
我姥姥带我上沈阳落脚的是姥姥的干儿子家,是下乡青年,在姥姥的村子里下乡时认的干亲,后来回沈阳以后,姥姥常带我去干舅舅家。干舅舅家和他的叔叔住在一个小平房的东西间,互相不说话。干舅舅的叔叔家也经常有一个比我小两三岁的小女孩,我拿着干舅舅送我的冰棍票去换冰棍的时候,如果那个小女孩在,我就换两根,分给那个女孩子一根,一来二去家里大人知道了,干舅舅的婶婶特意买了东西送给我谢谢我。不知道当时他们两家为什么关系不好?后来好了没有?现在想起来我的单纯本能的举动应该是很高尚的应该被表扬的呀!
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家里有了第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带着背带,可以背在身上边走边听,我常常后背背着妹妹,斜挎着半导体收音机,东走西窜,好不惬意。那台半导体是爸爸花了35元人民币买的,是我们家的一大件,另外几大件是姥姥给妈妈的陪嫁——挂钟,巨龙牌缝纫机,后来爸爸有自己添了自行车和手表。手表好像买了不久又卖了。
我14岁到城里的高中住校读书,学校离家里很远,爸爸要骑一个半小时自行车才到,第一次离开家,爸爸妈妈一定是不放心的,有时候爸爸会亲自来看我,有时候会拜托村子里的进城人顺便给我捎东西,经常是一饭盒的肉丝炒咸菜,咸菜是自己家腌的,肉丝是平时家里舍不得吃的。饭盒是那种70年代很常见的铝饭盒,很能装。有了一饭盒咸菜,我就可以每顿饭在食堂买一两个馒头,不用买菜,能省一点伙食费。家里过端午节,每个孩子一个煮鸡蛋,正巧家里的樱桃熟了,爸爸为了让我吃到端午节的鸡蛋和家里的樱桃,起了大早,和妹妹们摘了新鲜樱桃,骑了一个半小时自行车到学校送给我吃。包括妹妹们没舍得吃的煮鸡蛋。那个端午节是我当时最富裕的端午节。因为我收到了妹妹们没舍得吃得的那些鸡蛋。
我们家第一台电视机是14寸的熊猫牌黑白电视,那时候我已经上高中二年级了,同时还买了一台收音机,好像是当年收成好,而且村子里好多家已经有了电视机,爸爸妈妈看弟弟妹妹经常赖在别人家看电视才舍得买的。
回想起来,小时候的生活真的很贫穷。但是亲人对我的疼爱,弟弟妹妹的手足之情一直是很丰富的。一直到现在,对父母对长辈很多的感谢,弟弟妹妹们也都能和睦相处,所以我应该说是被富养的。
但是,第一次吃面包,第一次吃板栗,第一次坐火车,很多很多别的同龄人司空见惯的经历,我都至今能够回想起来,很多家里买的大件东西,我张口就能说出当时的价钱,应该说,物资上,我确实是穷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