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美以色列:一块土地两个民族》
以色列对旅行者的魅力在当今世界独一无二,因其历史的悠久血腥,因其土地的缠扰纷争,因其民族的仇视冲突,因其宗教的恩怨倾轧。只有了解以色列的过去,才能看懂以色列的今天。以色列千年之路的极端错综复杂,历史包袱的难以承受之重,体现在浩如烟海的重重史料当中,记录在耶路撒冷大卫博物馆的件件遗物之上。这一块土地上的两个民族和三个宗教,在不断的外患内乱、流离失所和世代恩仇当中,搭建起了血雨腥风、旷古绝伦的大舞台。
一块土地
“以色列”在当代指的是一个国家,但在古代它也隐含着土地的名字。犹太教的圣经《托拉》(Torah)[1],将以色列所在的这块地称为“以色列的土地”(Land of Israel),称犹太人为“以色列的孩子”(Children of Israel)。
犹太人将这地方称为“以色列”,因为古时候他们就叫“以色列人”(Israelites),而不叫“犹太人” (Jews)。所以“以色列人”住的地方,在古代也叫“以色列”(Israel)。
据《托拉》记载,犹太人的祖先“雅各”(Jacob)在回到祖宗之地的路上,曾与神派来的使者摔跤。在拚搏中,他的大腿被掐了一把,以致一腿残瘸,但最终赢得了竞斗。为此神赐名字“以色列”予他,意思是“与神角力者”。所以,“以色列”也曾经是个人名,而且那人恰好是犹太人的祖先。(以色列人也从此不吃大腿窝的根筋,习俗延续至今)。
“以色列”(雅各)后来带领子孙去埃及430年,那群人于公元前1250年在摩西率领下出埃及并返回迦南时,已然人丁兴旺浩浩荡荡。雅各的十二个儿子各有部落分支,成了以色列人的十二位列祖。子孙们认定“以色列”(雅各)为祖先,自称“以色列人”,所以“以色列”又成了一个民族的名字。
公元前11世纪,以色列人建立了自己的第一个国家“以色列联合王国”(Kingdom of Israel)。所以,“以色列人”在“以色列”这块土地建立“以色列国”,都是一个思路。
事实上,“以色列”的称呼最早出现在公元前的1209年。一个埃及法老摩纳坦的石碑(Merneptah Stele),提到了迦南一带的人民、地理、文化和政治族群,统称之为“以色列”。那个石碑就叫“以色列石碑”,也称“胜利石碑”。
现代考古学认为,上述圣经故事中的部落、族长、以及“出埃及记”等等故事,尚缺乏事实的印证,更多的是激励本民族的传说。有据可查的事实是,古时候那个地方叫迦南(Canaan),那里的人就叫“迦南人”。在历史的进程中,迦南人最终融入了那个时代的“闪米”(Shemu)族群,逐渐消失了。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以色列人最初是如何开始在迦南定居的?他们与迦南人是什么关系?
对此历史上有不同说法。一种是以色列人“和平崛起”说,一种是以色列人“暴力征服”说。
对于古代迦南人的定义及渊源,学者们也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迦南人是个泛称,包含着整个“黎凡特”(Levant)地区定居或者游牧的各种土著民族。“黎凡特”在地中海的东部海岸,它的南面就是古代的迦南、现在的巴勒斯坦一带。另一种意见是,古迦南人来自于阿拉伯半岛,是属于闪米人的一支游牧民族。
第一种“和平崛起”说认为,不管迦南人属于哪一种情况,以色列人在公元前二千年时,就在迦南与迦南人一起定居了。以色列人的人口增长逐渐超过了迦南人中的其他民族,导致了它最终的“和平崛起”,这是一个迦南地区族群内部的渐变过程。以色列人通过拒绝与外族通婚、发展自己独立的宗教等等方式,与其他民族区分开来、独立出来。
后来君主制的“以色列联合王国”三代而亡,分裂为南、北两个王国。北方的“以色列王国”(Kingdom of Israel)及其10个部落后来被亚述人(Assyria)征服,最终消失;南方的“犹大王国”(Kingdom of Judah)及其部落一直延续下来,人们开始改用“犹太人”(Jews)来称呼他们,因为“犹大”(Judah)、“犹太”(Judea)、“犹太人”(Jews)均为同根词。
所以《托拉》说,迦南“自古以来”就是犹太人的故乡,以色列原本就是上帝给犹太人的“应许之地” (Promised Land)。
图2-1 古代的迦南今日的巴勒斯坦,是上帝的“应许之地”。
第二种“暴力征服”说认为,以色列人及其祖宗闪米人,原本是阿拉伯大沙漠中的游牧民族,在寻找牧场的过程中,听说了北方有一块称为“肥沃月牙”[2]的风水宝地,那里气候相对湿润,土地比较肥沃。他们决定北上。经过反复争夺,他们终于占领了那块地盘,但其中一条以色列人最为垂青的狭长地带,已被迦南人占领,而且以色列人当时根本打不过他们。
几百年之后,也就是以色列人去埃及、又出了埃及,几经磨难练出了彪悍,终于打回迦南,夺得了迦南。这就是说,以色列人是后来才成功进到迦南的入侵者和征服者。
这种说法有一个间接的“佐证”,那就是后来摩西带领的“出埃及”过程中,以色列人一开始受不了路途遥远和千辛万苦,在西奈半岛一带徘徊颠簸40年,曾经宁愿再回埃及当奴隶,也不想再往东往迦南走。个中的原因可能就是,他们对当年曾经(惨)败于迦南人,依然心有余悸。
无论以色列人是“和平崛起”还是“暴力征服”,古代“迦南”的地名后来都消失了。取代它的,并不是“以色列”,而是沿用至今的“巴勒斯坦”这个称谓。
据传最早“巴勒斯坦”的叫法出现在公元前1150年,但第一次明确地使用“巴勒斯坦”这个词,则是在公元前5世纪的一个古希腊作品中。一百年左右之后,大学问家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气象学著作中,也使用了“巴勒斯坦”的名字。再后来,罗马帝国在公元44年把此地作为一个行省统治时,“巴勒斯坦”用得就更加广泛了。
1920年英国正式托管这一地区。“巴勒斯坦”遂成为这个地方的官方称呼,一直沿用至今。
所以现在我们说“以色列”,指的是那个国家;而“巴勒斯坦”则是指那个地方。
两个民族
当今居住在巴勒斯坦这块土地上的,是犹太与阿拉伯两个民族,巴勒斯坦人则属于阿拉伯民族的一支。
犹太人与阿拉伯人有一个共同的“远祖”,即闪米人。闪米人有很多分支,包括以色列人、迦南人、希伯莱人、犹太人、阿拉伯人、巴勒斯坦人等等。他们的后人中,阿拉伯人与犹太人的DNA最为接近,这个事实倒是相当具有讽刺意义。
闪米人成为多族群的共同远祖并非偶然,因为它“资历太深”:人类之初的亚当和夏娃生有该隐(Cain)、亚伯(Abel)、塞特(Set)三个儿子。小儿子塞特的九世孙,就是造出方舟的“诺亚”。诺亚的三个儿子中有一个叫“闪”(Shem),“闪”的后人就引伸成为“闪米”人。当然,这些都是圣经故事,尚无考古证据。
闪米人分支希伯莱人[3]中出了个“亚伯拉罕”(Abraham),他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共认的“始祖”。但在名字上,阿拉伯人却另称他为“易卜拉辛”(Ibrahim),两个民族的分歧开始显现。
不难看出,那个地区的种族、名字、地理等等,自古就有不少交叉重叠与含混不清,真个是“剪不断、理还乱”。
其实“亚伯拉罕”的原名叫“亚伯兰”(Abram),住在最古老的“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文明所在的两河流域。在公元前3800年那个文明开始衰败时,他受上帝指使,迁涉至迦南,并在99岁时与上帝立约,上帝赐其儿孙兴旺,并以迦南为其永久基业之地,此后便将其更名为亚伯拉罕。这个《旧约圣经》里的记载,两个民族(和三个宗教)都认可。
图2-2 犹太人里最虔诚保守的黑帽黑袍“正统拉比犹太教徒”(Ultra-Orthodox或Rabbinic Judaism)。
但是从亚伯拉罕以降,这两个民族的认祖开始进一步分道扬镳。问题出在亚伯拉罕有两个儿子。
亚伯拉罕的第一个儿子是亚伯拉罕和结发妻子撒莱(Sarah)生的“以撒”(Isaac)。以撒又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前面提到过的“雅各”,另一个是“以扫”(Esau)。犹太人认雅各为祖先。
亚伯拉罕的第二个儿子是亚伯拉罕和妻子的待妾夏甲(Hagar)生的“以实玛利”(Ishmael)。阿拉伯人认以实玛利为祖先。犹太人却认为以扫才是阿拉伯人的“正宗”,应该是阿拉伯人的祖先。
于是有了两个不同的“祖谱”:
犹太人:“远祖”闪米人 → “始祖”亚伯拉罕 → “先祖”雅各 → “列祖”雅各的12个儿子 → 12个分支。
阿拉伯人:“远祖”闪米人 → “始祖”亚伯拉罕 → “先祖”以实玛利。
因此,两个民族在祖先的认同上相差一个“辈份”。犹太人的房室“正”,阿拉伯人的辈分“高”。
图2-3 玛萨达山下汽车站前,向麦加方向祷告的巴勒斯坦人。
注释
[1]《托拉》(Torah)就是《摩西五经》(Pentateuch),它是《希伯莱圣经》(Hebrew Bible)的前五卷。《希伯莱圣经》又叫《塔纳赫》(Tanakh),也就是基督教所说的《旧约圣经》(Old Testament)。不过犹太人不接受这种叫法,因为犹太教根本不接受《新约圣经》,所以无所谓新、旧。
[2]“肥沃月牙”(Fertile Crescent)指的是美索不达米亚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河流域加上尼罗河谷及尼罗河三角洲所成的弯月形,而它中间的那“一条狭长地带”,就是地中海东岸的黎凡特和迦南一带。
[3]“希伯莱”严格来说不是指一个民族,而更多地是指一种语言。尽管在《希伯莱圣经》中“希伯莱”出现的次数极高,它的主要意思却是“说闪米语的以色列人”。
后话
本文摘自《凄美以色列:从哭墙到阿拉法特大院》一书的第二章。该书已于八月在美、加、英、德、俄、日等国的亚马逊(amazon)网站出版上架。搜索:(amazon)-> books -> Xing Xie Hao 即可。
========《凄美以色列》========
(从哭墙到阿拉法特大院)
目录
我的旅行路线图 ......................................II
我的计划行程表 .....................................III
前言 .................................................2
第一章 逆风挺进以色列 ................................3
第二章 一块土地两个民族三个宗教 ......................9
第三章 血雨腥风数千年 ...............................24
第四章 提心吊胆上征途 ...............................37
第五章 千年圣地耶路撒冷老城 .........................48
第六章 神迹处处锡安山橄榄山 .........................89
第七章 日新月异耶路撒冷新区 ........................117
第八章 世界的肚脐死海 ..............................135
第九章 神秘悲壮玛萨达 ..............................146
第十章 红海明珠埃拉特 ..............................163
第十一章 约旦国宝佩特拉 ............................182
第十二章 现代古城安曼 ..............................220
第十三章 巴勒斯坦总部拉马拉 ........................249
第十四章 圣诞之地伯利恒 ............................284
第十五章 美丽海港老雅法 ............................312
第十六章 全民皆兵特拉维夫 ..........................321
附录一 全部景点一览及作者评分 ......................358
附录二 以色列历史大事记 ............................362
(谢谢来访,欢迎批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