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人零的突破 司徒其晃

 

 
美国华人能冲破“玻璃天花板”吗?司徒编集
 
据报道,许多名牌大学的华人学生发现,他们所熟悉精英优越感在毕业后便突然终结。每个美国常春藤盟校毕业班学生中亚裔大概占15%,假如常春藤学校是美国社会领导人的孵化器,这样推论说亚裔将在社会公司领导层中占据相应的比例,即15%才符合逻辑。
然而,统计数据反映了另一个事实。"亚裔在美国人口中占大约5%,但在企业管理层中仅占0.3%,在董事会中占不到1%,在大学校长中占约2%。在财富500强企业中,仅有9名亚裔CEO。在一些亚裔集聚的特殊产业,情况也大体相似。硅谷中1/3的软件工程师为亚裔,然而在加州湾区的25所最大型的公司中,仅有6%的董事会成员是亚裔,仅有10%的公司管理人员是亚裔。" 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终身聘用的科学家中有21.5%为亚裔,但实验室或分部主管中只有4.7%是亚裔。有人概括了这个现象: “如果你是东亚裔,你需要上一所顶尖的大学来才能获得一份高薪工作。但即使你获得了一份高薪工作,那个普通州立大学毕业的白人可能不知不觉就爬到了你上面,仅仅因为他是白人。”
 
什么原因呢?
 
种族歧视是不容忽视的,但不是唯一的。
 
语言、文化、沟通、领导力等方面的欠缺也是关键。
 
 中国传统教育本来有不少可取之处:孔子是正规教育的先驱,"举一反三,温故知新……不知就不知...” 很少有西方学者能归纳出来如此深刻的智慧。可惜传统中国教育强调读书为了出人头地,当官,较为功利主义。中国文化强调人与人关系,很少谈及人与自然,和人与神。这是为什么现代科学没有诞生在中国的原因之一。
 
"十年寒窗" 的学习态度深入中国学子的DNA里,大家都明白那个道理,但因受功利主义影响,不少中国人学人的读书只停留在高考,科举上,当然也有例外的。
 
孔子一声"敬鬼神而远之",哪个儒生还敢多问?
 
中国的确极少出现像牛顿那样的为科学而科学,为神而科学的学者。这里说的不仅是牛顿的成就,更强调的是他对学问的神圣追求。
 
命运有时直接取决于身高。男性和女性身高高于平均值(男性1.778米,女性1.626米)会感觉更快乐。英国研究也显示,职场上,经理身高每高出2.5厘米,工资就会多出400英镑。
 
中国人讲中庸之道。西方人似乎无法理解两种相反的观点可有各自可取之处。中庸之道本来是极高智慧的表现,但在美国文化里会被以为是缺乏主见,无领导才能。记得美国领导人在911后曾对世界各国说:"在反恐斗争中,你要么跟我一起,要么跟宾拉登同床。"
 
从总体上说,美籍华人在美国做得不错,在中、中上阶层还是干得很好。中位数家庭收入已超过白人。只是在最高层的竞争不够实力,关系网,文化种族歧视都有关。
 
骆家辉州长恐怕算是爬得最高的,刚好华盛顿州是民主党的州,他的姓英文是 Locke , 别人以为他是白人,他还是土生的。 撇开种族文化的因素,我们华人缺乏那种高大的身躯,那种表情,形象,谈吐,自信心去触摸那"天花板”。更重要的是缺乏选票,也缺乏自己的 人权卫士像jassie Jackson之类 。  不过我有预感,以后加州、纽约的华人选票会越来越重要。某天总统选举说不定取决于加州和纽约,华人有份量的地方。我以往一向同情民主党,但近年总觉得民主党並无做什么对华人有益的事,相反,民主党虽然口声声支持小数族,但往往把华人放在黑人,西裔,犹太人,阿拉伯人,印度人之后的最底层。 华人是否问问民主党:你们还要我们的选票吗? 不妨有时投投独立党或共和党。
 
还有一点,随着大陆越来越富,富二代带了大量财富,对美国政治的影响将有待观察。中国国内制度与美国的相异甚远。中美在可见将来彼此都是心怀敌意的。这无异增加了华人的障碍。
 
文化因素也不容忽视。美国人喜欢美式足球,“比如人家讲球赛,咱们不感兴趣。开会的时候,人家聊得很投机,你却插不上话,尽管你能听懂每个字。” 
 
中国父母对孩子要求要求过高:GPA 4奌零,SAT 2400; 白天2小时芭蕾舞,晚上45分钟钢琴。早上1小时晨跳。这些都需长时间的重复训练参与,使得华人孩子无法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游戏,养成有自己特色的个性。 也损失了学习与其它人相处的机会。
 
很多华人还送孩子去苦练兵兵球,能助社交吗?
 
华人比较含蓄,美国人对此不理解,你不表达出来,他就不认为你有想法。我记得一位上司曾告诫我:"大老板来时,多说几句话,那怕是极度愚蠢的话。"
 
记得读大学时,与一位巴西留学生看中国青年足球队与巴西队友谊赛。这位留学生惊叹中国队的个人技术和身体素质速度,但指出失败在于无团队精神,更重要的是缺乏临门一脚的狠劲,和凶猛的格斗精神。西方有罗马斗士的榜样,东方人通常较温和谦让,在竞争到最极致时,谦让者会是胜利者吗?
 
另一个未知的因素是中国大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如果继续以每年7%的增加率,中国每10 年便加一倍。也就是说,2026 年中国GDP是现在的两倍,2036年是现在4个中国的GDP。华人选民会是最富裕群体。有人说中国不可能持续增长。但中国奇迹似乎在不断出现,过去30年中国大陆的巨变对我来说简直就是神话。
 
华人零的突破时候未到,但会来的。
 
这里讲的华人是在美国第一、第二、或第三代的华人。往后的多半是混血儿了,他们会有不同的挑战。
 
不管怎样,我们华人需要更多的笑容,多一奌表情,大声一奌说话,有时要"砍大山。”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