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知青
第二,民办教师,特别是原老三届的高中生
第三,下放的反坏右子女
第四, 一头沉家庭子女
第五,公社或大队干部子女
第六,父母都是地里刨食的正宗农民
到了学校后的重大差别是什么呢?对男同学来说, 能不能从家里得到一些粮票的支助!
除了知青,其余五项学生均得能得到最高人民助学金,知青得看家庭收入,但学校不补粮票,对那个年龄段的男生, 三十三斤是远远不够的。
作以具体分析。
知青家本来就在城里, 钱及粮票的补充不是大的问题。
那些三十出头老高中毕业的民办教师,压力最大,基本上老婆是农村的,无特殊原因,已有两个三个甚至四个孩子,大的已经到了半大小子吃垮老子的地步,这类学生上大学后既缺钱也缺粮。
一头沉家庭的,老子在外工作, 弄点粮票还是有可能, 至少自己还可以省一些给上大学的儿子。
下放的反坏右的儿子,或多或少在城里有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考上了大学, 老子或老娘厚着脸皮也可能张罗一些钱粮。
公社大队干部,农村实际权力的掌握者,儿子靠上了大学,也不难糊里糊涂整点钱和粮票。
正宗农民,生产队工分值高口粮多的话,也能帮补儿子一些, 最苦的是那些口粮低工分值也低的人家,儿子读大学只能每天算着不超过一斤一两的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