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卫国战争中苏联红军炮兵0

来源: DongXiang 2009-05-27 13:01:08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8123 bytes)
[转贴]卫国战争中苏联红军炮兵

炮兵是苏联红军中一支重要力量,被斯大林誉为“战争之神”。在艰苦卓绝的卫国战争中,苏军炮兵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其自身也得到了重大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兵种。下面,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苏军炮兵在卫国战争中的发展历程。

一、 卫国战争第一阶段中的苏军炮兵

第一阶段自1941年6月德军闪击苏联始,至1942年11月斯大林格勒战役防御阶段结束止,为战略防御阶段。

战争爆发初期,苏军损失惨重,拥有的火炮数量急剧减少,迫使苏军调整了炮兵编制。最高统帅部采取减少队属炮兵火炮数量的方法,将步兵军属炮兵团和步兵师属榴弹炮团编入最高统帅部预备炮兵。将有限的技术兵器集中起来,及时转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与此同时,各种炮兵团大幅压缩了编制,每团仅编18~24门火炮。解散了战前编制的反坦克炮兵旅(120门反坦克炮),取而代之的是每团仅编4~5个连,16~20门火炮的反坦克炮兵团。

战争初期,刚刚定型的M-13火箭炮在实战中表现优异,对德军造成极大的心理震憾。因此,大力发展火箭炮成为苏军炮兵的当务之急。到1942年初,火箭炮弹的产量比计划超产四倍,在1942年中,工厂交付苏军的火箭炮达3237门之多。

到1941年底,最高统帅部预备炮兵编成内已经有223个炮兵团(其中8个为火箭炮兵团)和73个独立火箭炮兵营。最高统帅部终于掌握了较为强大的炮兵力量。

1942年,随着火炮产量的提高和作战的需要,最高统帅部对预备炮兵统一编组,并开始着手组建更大规模的炮兵部队。

在这一阶段,苏联红军的炮兵战术也有了较大发展。火炮密度逐渐提高。1942年夏季,火炮密度已经从战争初期的每公里正面10门以下提高到30-90门。

炮兵指挥方式也逐渐统一。进攻作战中,每个步兵师都建立了支援炮兵群,有时还建立了远战炮兵群;冲击开始前,炮兵集中指挥,冲击开始后,转为分散指挥。按照每个步兵营分配一个炮兵连(有时为一个炮兵营)的标准将大部分炮兵转隶给步兵分队,并将炮火准备改为炮兵进攻,力求在敌人整个防御纵深内都能不停顿地支援步坦协同。据此,苏军修改了炮兵作战条令。

二、 卫国战争第二阶段中的苏军炮兵

第二阶段自1942年冬至1943年秋,为战略相持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苏军火炮性能不断改进,产量持续提高。根据战场需求,主要生产了有良好战术技术性能的新式152毫米榴弹炮,缩减了中口径野炮的产量,开始大批量生产、装备口径分别为76、85、122、152毫米的四个系列自行火炮。与此同时,不适应作战需要的50毫米迫击炮逐步被淘汰。

1943年,苏联军工部门共生产各种口径的炮弹8600万发,超过同期战场消耗量,这使得苏军能够建立起一定的炮弹储备,而在战争第一阶段是做不到的。彈藥的性能也显著提高,高炮和反坦克炮弹的穿甲能力有了大幅提高。另外,随着新型300毫米火箭弹投入批量生产,火箭炮的射程提高了一倍半。

炮兵编制进行了重大改组。1942年底颁布了新的编制,近卫步兵师属炮兵团由8连制改为9连制,一个步兵师拥有的120毫米迫击炮由18门增至21门,反坦克炮由30门增至48门。坦克军拥有的火炮数量由90门增至152门。机械化军拥有的火炮数量则由246门增至252门。1943年4月,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和坦克集团军开始配属独立炮兵团和迫击炮团,由此开始了组建方面军和集团军属炮兵的工作。与此同时,开始采用合并炮兵部队的办法组建炮兵师,每师由8个团(2个加农炮团,3个榴弹炮团和3个反坦克炮团)组成,共168门炮。

新编成的炮兵师被立即投入到斯大林格勒反攻作战中。此次作战的经验表明,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统帅部预备炮兵。1942年4月起,开始组建6旅制炮兵师,每师装备火炮356门。1943年组建了6旅制突破炮兵师、高射炮兵师和重型火箭炮兵师。还组建了专门用于压制敌方炮兵的加农炮兵师和反坦克歼击炮兵旅。此外,由两个突破炮兵师和一个火箭炮兵师编成一个突破炮兵军,该类突破炮兵军编有身管火炮496门,迫击炮216门,M-31火箭炮72门(864管)。截止1943年年底,统帅部预备炮兵已经有9个炮兵军,26个炮兵师和7个火箭炮兵师。拥有13500门火炮和11200门火箭炮。

大型炮兵兵团的建立大大提高了最高统帅部预备炮兵在主要作战方向上大量集中使用的可能性。随时都能保证在主要突击方向上作战的部队给予更多的加强,从而在主要突击方向上,苏军火炮数量和质量都较德军有较大优势。这样一来,炮兵就不仅是完成战术任务的手段,而且成为完成战役任务的手段。

为加强反坦克火力,1943年继续加强了统帅部预备反坦克歼击炮兵的发展。到6月初,已经组建了20个旅,此外还编有164个独立反坦克歼击炮兵团,编成内共拥有4480门反坦克炮。

为加强伴随炮兵的威力,1942年底开始组建最高统帅部预备自行火炮团,最初实行混编,每团配有76MM自行火炮17门,122自行火炮8门。后来,前线指挥人员普遍认为单一类型的自行火炮最适应作战需要,遂统一编为轻、中、重型自行火炮团。1943年4月,自行火炮团编入了坦克和机械化部队。到1943年底,苏军已经拥有104个自行火炮团,约2100门自行火炮。

为提高军队防空能力,自1942年秋起,最高统帅部预备炮兵中的一些独立高炮团合并为高炮师。到1943年底,陆军编成内共有60个炮兵师,每师编4个团(37M高炮团3个,85MM高炮团1个)。

由于编制的改变,使各方面军和集团军得到强大的火力加强,为炮兵在主要方向上的机动和集中创造了条件,也为实施进攻战役开辟了新的前景。

随着战争的进展,炮兵在战斗和战役中的作用不断提高,要求进一步完善兵团、军团和整个武装力量中的炮兵指挥机关和对炮兵的领导。苏军于1942年底,设立了红军炮兵司令员职务,各方面军、集团军、军、师的炮兵司令员职务也相继设立。

编制的改变带来炮兵战术运用的进步,首先提高了战术密度,在斯大林格勒反攻中,火炮密度达每公里正面30~60门,在其主要突破方向上火炮密度达每公里正面近200门。在库尔斯克会战中,苏军炮兵已具有优势,火炮和迫击炮几乎2倍于敌。

在炮兵使用上,各集团军都建立了破坏炮群、火箭炮群、远战炮群和高射炮群,自行火炮团开始编入直接支援步兵的坦克群。在炮火准备中首次区分了试射阶段和破坏射击阶段,在炮火支援中,首次使用了单层徐进弹幕射击。这一阶段炮兵的使用特点突出表现为:密集使用,广泛实施机动,力求将敌人置于不间断的火力杀伤之下,并加大了火力袭击的纵深,指挥上的特点是集中指挥,也有个别兵团指挥员有时把把支援炮兵转隶给步兵团团长指挥,使协同作战指挥艺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三、 卫国战争第三阶段中的红军炮兵

第三阶段是战略反攻阶段,自1944年初至战争胜利结束。在此阶段,苏军炮兵已经取得对敌的绝对优势。

为取得战争的胜利,苏军炮兵仍按增强火力的指导思想继续发展。

技术装备方面,统一了火炮生产的类型和口径。这一阶段,苏联军事工业为部队提供了69400门各种类型的火炮(不含火箭炮)。132毫米和300毫米火箭弹改进了密集度和发射装置;反坦克炮兵装备了穿甲力强、射程远的100毫米新式火炮;增加了160毫米迫击炮的产量。在战争快结束时,苏军火炮数量比战争初期增加近两倍,共拥有26万余门火炮和迫击炮。从而保证了每次重大战役苏军炮兵占有3倍于敌的绝对优势,这更充分证明了苏军炮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和意义。

在这一阶段,苏军炮兵编制更趋完善,仍按增加统帅部预备炮兵和加强队属炮兵的方针进行。

从1944年8月起,组建了4个突破炮兵军和11个7旅制突破炮兵师。到1945年初,苏军编成内有89个炮兵师和火箭炮兵师,138个炮兵旅、反坦克歼击炮兵旅、迫击炮兵旅和火箭炮兵旅。军和集团军属炮兵团扩编为炮兵旅,并于1944年8月组建了专门的山地驮载迫击炮团。

炮兵使用完全克服了炮火准备与炮火支援的脱节现象。各次重大战役其主突方向上的炮兵密度均在每公里正面达200门以上。在柏林战役中,大量集中地使用炮兵的原则得到充分的体现。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每公里突破地段上火炮和迫击炮的战术密度达到300门以上。这就使得炮火准备能够按照短促有力地进行压制的原则实施,并将持续时间缩短为三十分钟(十分钟火力急袭、十分钟等速射击、十分钟火力急袭)。在炮火准备期间对敌人防御压制的深度达到10~12公里。对步兵和坦克冲击支援火力计划利用探照灯照明在夜间实施,前两公里纵深内采用双层徐进弹幕射击,后两公里则采用单层徐进弹幕射击的方法。对步兵和坦克的火力护送纵深为8~10公里,方法是进行逐次集中射击。

在这一阶段,苏军进一步提高了火力急袭在炮火准备中所占的比重,并且力求使全部炮兵都参加火力急袭。要求炮兵对敌战术防御的全纵深实施强大的火力急袭,并以火力不间断地支援步兵、坦克的进攻,直至完全破坏敌人的防御为止。要求在主要方向上的各集团军均应建立有远战炮兵群、火箭炮兵群,某些情况下还应建立破坏炮兵群。由于集中使用了炮兵,强调了强大的火力突击作用,炮火准备的持续时间从数昼夜缩短到20~30分钟,以使敌人在短时间内遭受重大损失。由于炮兵战斗力不断提高,炮火准备的实施方法和火力组成得到统一,通常由两次急袭射击和一次直瞄破坏射击组成,第一次急袭射击通常为10~25分钟,第二次急袭射击通常为15~25分钟。实施炮火支援的方式也由单层徐进弹幕射击发展到双层徐进弹幕射击,两种射击方法的结合使用是作战中的常用方法。集中射击和单炮、排、连射击的方法则通常用于纵深战斗中支援步坦战斗。

纵观二战时期苏军炮兵的发展过程,从技术装备发展来看,它的方向是增加数量,提高质量,表现为注意加强火力和提高射程、精度、密集度及机动能力。从编制上看,特别注重加强统帅部预备炮兵数量,组建强大的后备炮兵兵团。从学术理论上看,它善于总结炮兵作战经验,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苏军炮兵作战条令条例在二战中曾经数次更改,保证了及时将新的发展及使用方法推广运用。为伟大卫国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其赢得了“战争之神”的美誉。

所有跟帖: 

回复:[转贴]卫国战争中苏联红军炮兵0 -子英- 给 子英 发送悄悄话 子英 的博客首页 (14 bytes) () 05/27/2009 postreply 14:21:5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