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评港论)香港政治「燥热」,内地金融高危

昨天香港高温炎热,两个政治论坛上各方更是互不相让,瀰漫火爆气氛。《新报》社论失望地说:「这样的论坛自然成为闹剧,香港的政治日趋激化,政治斗争的方式不再是比政纲的高低,而是大家各执一辞,比拼大声和斗争的动员能力,客观论政者在今日的政治文化当中,已经失去了市场,也再难求到支持者。非但在台下的观众是如此,就是在台上的政客,也是如此,这在在显示出香港政治斗争的劣质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一副总裁利普顿(D. Lipton)日前率领工作小组到中国。在与中国官员接触后IMF强调,当前中国经济的脆弱性已届必须加以控制的程度,建议中国应逐年减少地方政府债务五千七百亿元人民币,为金融风险取得纾缓空间。但这减少之数相当于GDP约百分之一。

信报根据IMF的警告,刊发「中国经济『体检』呈弱 金融风险进敏感期」的社论。

社论认为,中国经济能够保持强劲增长,是高度依赖信贷和投资刺激经济活动所致,但这样一来,经济内部的脆弱性也不断增加,槓桿水平持续升高,损害了金融部门、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在这种情况下,「盘活信贷存量,用好增量」,是不得不行的政策选择。国务院两次採用「定向降准」方法,避免「全面放水」,其实反映了政府亦高度警惕金融风险笼罩头顶的威胁。

文章警告:「中国金融风险近期有加速之势,包括银行不良贷款持续增加、信託公司出现兑付危机、企业债违约风险浮现。如今IMF发出警示,无疑突显了金融风险当前进入了敏感期。」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