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初,彭真带了个代表团,乘邮轮去日本访问,此类访问,当然是友好的。等彭真的邮轮离港回国次日--日本各大报章就“友好”地公布了日本各大企业“友好”赠送的各种各样的大小型电器的清单。不过---日本的“友好”只能到码头为止----堆积如山的友好礼品---无法“友好”地走上甲板进入船舱。代表团基本都是友好的中国老爷们和老太太们,正友好地焦虑中,彭大人不愧为学生运动领袖出生:“我们不是有留学生在这里吗?”。。。
一位战后日本遗孤的中国夫人说,上班见到友好的日本同事在读报纸头条的报道---脸红得没处搁了。。。
据说,从那时候起,日本开始“友好”地贷款给中国政府。
《人民日报》驻日代表韩晓清先生最近公开文章写道:。。。。胡锦涛国家主席在访问日本时,对日本朋友讲到:“没有日本的ODA援助项目,就没有现在中国的现代化。”
中国政府领袖“实事求是”的传统一直延伸着,今天的胡主席只是继承了开国领袖毛主席对友好的日本朋友说的大实话:“没有日本的侵略,我们共产党哪有机会壮大、建立新中国”。(大意)
知恩图报---也属于中国传统的美德。不过,老话却说:拿人家的手软;吃人家的嘴软。
这个韩晓清先生住在东京,日本人友好地请他吃吃他的薪水吃不起的“全日本最高级”的饭店(据前外长李肇星说基辛格请他吃“全美国最贵的餐厅”以此类推--而已)--完全是中日友好来往的正常的事吧---是否又吃又拿--就不能乱说了-----没看见韩先生出手--尚不能估计他的手是硬还是软。我也没见他吃高级日本餐怎么就这么肯定他有吃日本人的“友好”餐呢?-----因为,自汪精卫以来--还没见过如此嘴软的中国官员。
在全国各地同胞为香港同胞保钓的爱国行动大声叫好的时候;在日本政府的警察登上中国岛屿“逮捕”中国同胞引起国人抗议不断的时候;在中国外交部也对日本政府的出格言行严正对待、提出抗议的时候---在日本居住的《人民日报》的喉舌上---韩先生提出胡锦涛访日所言---是否想告诉大家,我们借了人家的钱---请手下留情--砸自己的车就行了,别砸日本人的车;我们借了人家的钱,要强大还要50年甚至100年---他以外交家的口气说---世局是“强者为王,弱者为寇”----难道说日本ODA援助我国就成了我们的“王”么?!--而“没有日本的ODA援助项目,就没有现在中国的现代化。”----
伸手借钱的中国便是低贱卑微的“寇”了么?---当年的汪精卫曾如此无耻地形容过自己么?
更无耻的是--韩晓清不去谴责日本政府允许警察登陆中国的岛屿和允许日本民间人士在钓鱼岛上建灯塔、钓鱼、祭拜---反而教训中国同胞为了搞好目前的经济建设、不要触及中日友好的“忍耐的底线”----
中国政府为人民和军队定的有关中日友好的“忍耐的底线”在哪里?
中国政府究竟何时才认为日本政府和民间侵犯中国主权的言行过了中日友好的“忍耐的底线”?
至于中国政府都基本肯定的(周恩来1971年就秘密接见了留美台湾学生保钓代表)、海内外爱国同胞大力支持的香港、台湾的民间保钓行动--这位《人民日报》在日本的代言人居然对全世界说:“。。。不管他们出于什么动机,都不是爱国行为,而是害国行为。”----照他这么说,北京的《人民日报》是否要代表党中央和人民政府向日本政府和人民公开道歉认罪啦?接着---将海内外“害国”的民间保钓人士都戴上手铐送进监狱?罪名是“破坏中日友好的忍耐底线害国罪”?。。。。
-----日本天皇将会颁发什么勋章给这位韩晓清先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