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奇夫
微博上的言论能有多自由,笔者不必详谈。但为何有这麽多仍然拥有网络自由的香港人,在越来越多内地同胞千方百计突破防火长城(Great Firewall,GFW)的网络封锁,投奔facebook、twitter的同时,会心甘情愿逆向翻墙,宁愿受言论审查也要用内地的微博服务? 无可否认,部份香港人热衷微博的原因,是娱乐界市场力量和大陆GFW两者造成的现象。自twitter在06年成立以来,外国艺人看准微型博客(microblog)这新兴平台讯息简洁、直接的独特之处,加以利用与粉丝更直接联系,展示其较为真实的一面(这是当twitter还是小众玩意的时候;随著近两三年用户增加,经理人和公关也开始沾手艺人的twitter,将其变成软销渠道)。大中华区艺人思路何妨不是一样—无奈twitter至去年之前也没有提供中文介面,而twitter更是在2009年新疆7·5骚乱事件後後「荣登」被GFW长期过滤,与facebook、维基百科等「共负盛名」。 事到如今,众艺人为求接触到最多的群众(说穿了就是大陆网民嘛),就要使用内地的山寨版-新浪、腾讯、搜狐、网易等四大微博服务。加上大部分的微博户口只允许已拥有微博户口的用家浏览内容(twitter方面,除非用家主动选择保护其推文,否则绝大部分的发推内容是公开的),导致一众原本只想八卦八卦的网民必须在微博注册,从而开始转发、继而自己发帖,久而久之就习惯成自然,用微博分享图片、动态更新等便与facebook并列,甚至连流动装置都安装了微博应用程式。加上近期不少电子传媒与众微博业者联手推广(较大型的包括TVB、now观星台、香港讨论区等),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最常听到身边朋友对twitter最大的误解不外乎「twitter?唔系得英文嫁咋咩?」或者「你用twitter咪又系睇新闻~」。首先就前者来讲,twitter去年已经推出简体和正体中文的介面,与微博的布置和用语(关注、热门话题等)雷同,而且也有很多用中文发推的用家,从翻墙出来的内地网友到本港知名博客都有。发推的内容,从世界大事到段子(笑话),上至关注内地维权人士下至宠物snapshot,通通都有。当然,不介意多看英文的,也有用英文发推的港人,和大量外国明星、名人、政客甚至是讽刺挖苦名人的伪帐户任君选择。 适逢近期六四镇压周年,又是内地网络审查的敏感时期。当中各大微博业者除了纷纷把生日蛋糕、蜡烛等有机会象徵悼念六四死难者和烛光晚会的表情符号「河蟹」掉之外,更宁枉毋纵,采取在六四当周全面封闭所有香港用户的图片上载功能的零容忍措施。其实,我们使用不同的社交网络平台,目的都是把我们生活里遇到的趣事,一些值得留下的点滴和朋友共享,实行公诸同好,又何须弄得要每每打擦边球,不能自由地由衷而言呢?笔者唯望微博宴请全港网民的这席「全蟹宴」能唤醒更多本港的微博用户,让他们看清这平台的真面目,不要再为满足一己追星、分享的心态而成为GFW资讯审查的沉默围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