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香港旅游近况前,我先说说一位80年代嫁到香港的上海女子,21世纪初回上海和我喝咖啡时的怨言:。。。现在大陆游客多起来,随地吐痰的人也多了起来,过马路闯红灯的人也多了起来,香港人慢慢叫也学得勿规矩了---包括我自己。。。
说实在,开放大陆旅游前的香港,很少人随地吐痰、闯红灯,看来,我在香港的日子,就像日本老师在日本回忆起说的:我们在香港的日子,是香港最好的日子啊。。。
香港是东南亚旅游胜地,早在中国改革开放前就闻名世界了。
我74年到香港,看到最多的游客来自日本和台湾,在尖沙嘴金巴利道、加连威老道、漆咸道一带,也有些店铺专门为游客服务。刚到香港不久的“阿灿”的我,以为也对外开放,随着人群走进去,还被叫了出来--不过,态度很绅士。
那时候,很少听到日本、台湾的游客投诉,虽然,报纸一向喜欢负面新闻。偶然的,会有不良的士司机欺骗外国游客,让他们按表上的数字支付美元(多付了五--六倍)。查到了,不是罚款,就是吊销执照。
十年前,我澳洲亲戚在香港的士上遗失新买的高级摄像机,在警局失而得复,对香港计程车司机赞不绝口。
至于,导游强逼威胁游客消费购物的事件---倒真是想不起来了。
我也跟香港团去过日本旅行,导游的小费是开会时讲明的,整个旅程,没有专门消费采购点(日本可以采购的东西也不少吧?),只是伙食一般的很,都安排在唐人街的中华料理,想必是图便宜,有回扣吧?我们整团人没一个投诉的,反正,自由活动时,找家正宗的日本饭馆享受一下日本美食。
出外旅游,也更容易看出一个人、一个地区的消费习惯和价值观。 去吴哥窟的导游书,是国内一位年轻的自由旅行爱好者写的书。好处是年轻气盛,到处敢跑,资讯丰富,方便价廉。不足处是他老想着便宜的消费,失去一些较好的享受---还是其次,可能还会引起旅途的不快。比方说,作者教游客可以不给小费就不给小费---尤其是海关人员(才一至两美元)。
而我呢,持着“旅游在外,破财挡灾,合理小费,各自方便,何乐不为”的态度---度假游乐,又不是老在旅途中---没必要斤斤计较。尤其是到了落后地区和国家,更需要有这样的心态。
当然,我拒绝过导游在湄公河上吃法国大餐的建议;我也坚持了在成都水晶店、中药店无动于衷的态度。
所谓上当者,一方面是轻信天花地乱的推销,另一方面,也被抓住旅途中消费者的好奇、淘便宜货、有优惠的心态。 这种状态,相信世界各地的游客都有点,只是到了中国人身上,尤其是长久被封闭、刚崛起的中国大陆某些的身上,就成了财大气粗、消费者是皇帝的“特色”。这种“特色”,随着中国经济的起飞,以为真崛起了、真强大了的过度自负---在全世界各地显摆,招摇过市--便增加了受骗上当的机会。
世界各地的人是这样“特色”地看中国人的么?
中国人都是这样的“特色”的么?
我看,还是因人而异。
----就像去年在香港骂国内游客骂出名闹上法庭的“阿珍”姑娘---香港人,我说的是像我那位80年代嫁去香港的女性朋友--都未必承认她阿珍代表了“香港人”,不单是因为她会用流利的国语骂人(土生土长的香港女子讲的国语---可能骂起人来都像苏州人吵架吧)还因为她说,失控、骂游客“(是因为)。。。加上早前收到湖北家鄉的父親突然中風的消息,心情欠佳下。。。”----说她是香港的“湖北妹子”---不算是地域歧视吧?(---我在香港好几年,好多朋友还是喊我“上海仔”。)
前几年,上海女子在美国杀死了丈夫,逃回上海。。。 最近,北大的女子毒死清华的丈夫被抓、被审----美国传媒会说“如今,中国的女子如何如何”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