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矿砂困局史鉴:美国半个世纪的锡矿屈辱史

锡矿之战,美被英国压了50年

由于担忧中国“垄断稀土”,为避免在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方面陷入“危险境地”,美国正在重整稀土战略。在战略资源问题上,美国人的敏感是有传统的。上世纪70年代,出于对共产主义蔓延到东南亚重要锡矿生产国的担心,美国曾大量储备锡。而在此之前,为打破英国对锡矿产业的垄断,美国更是奋斗了几十年。

  英国独霸东南亚锡矿

  锡是一种柔软性、延伸性和辗轧性很好的金属,易于融化,具有特殊的防锈性能。锡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意义重大,在人们使用的日常用品中,它不可或缺。马口铁工业是锡的主要加工工业,在马口铁生产方面,美国有着极大的优势。自从1912年超过英国的马口铁产量后,美国一路高歌,二战前竟然达到了世界马口铁产量的一半以上。美国马口铁工业的发展带动了锡的消费,1927-1936年,美国马口铁工业每年平均消耗的锡,占到了锡在美国消耗量的31%以上。无疑,锡在美国工业体系中已经占到了很重要的地位。

  在世界贸易中,锡在有色金属贸易中的地位也非常重要,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锡成了仅次于铜的宝贵稀有金属。由于独特的金属特性,锡在军事工业上也有着同样的重要地位。对于飞机和汽车的发动机而言,锡就是不可替代的合金材料。所以,美国将锡列为重要战略物资。

  然而,美国急需的锡却不能控制在自己手中,而是被当时雄霸全球的英国牢牢控制着。二战以前,英国利用其全球霸权,全面控制了马来西亚、泰国、缅甸和尼日利亚的锡矿开采,对印度尼西亚和玻利维亚的锡生产也影响极大。在马来西亚,英国建立了最大的锡生产基地,来自马来西亚本地,甚至包括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中国西南部的锡矿都在那里进行冶炼。英国本土也建有庞大的工厂,冶炼了尼日利亚和玻利维亚3/4产量的锡矿石。据统计,苏联之外的西方世界的锡矿产量85%都在英国控制的工厂冶炼。

  在英国的锡生产地中,东南亚占有绝对的优势,这里的锡主要蕴藏在砂矿中,投资少,可以露天开采,产出的矿石质量也很高。可以说,世界上有名的锡矿75%都在东南亚。数据显示,东南亚地区在1900-1940年间的锡产量,竟然稳定地占到了世界锡产量的60%左右。

  作为最大的锡生产帝国,英国是最大的锡消费国——美国的供应者,这导致国运日渐昌盛的美国不得不受英国的控制和盘剥。

  美国四面出击却频频碰壁

  英国利用垄断优势,长期保持着锡产业的高利润和提价权。比如在1921年,每长吨(比吨略大)锡的平均价格是165英镑,但到1926年就涨到了291英镑,原地提价了75%。但是英国商人们对于正常的锡生产带来的利润并不满足,进而力争利用垄断优势获得超额利润。英国从1929年开始成立由167个公司组成的锡生产协会,有意实现深层次垄断。

  1931年,利用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一个名为“国际锡委员会”的锡垄断组织最终成立。它以英国全球实力为后盾,覆盖了马来西亚、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玻利维亚、泰国、比利时属刚果等主要的锡生产地区。此后,一直到1942年,世界市场上锡的产量、出口量被刻意控制,甚至猛烈下降,一切都是为了高额的利润。依靠垄断,英国在马来西亚的17家公司在1931年至1932年获得的利润是26.7万英镑,1936年至1937年竟然达到了195.6万英镑!

  一面倒的劣势是美国难以容忍的,美国越来越对英国的锡霸权感到不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美国从多个方面做了努力。

  最初,美国人尝试从锡的冶炼生产环节上进行突破。1903年美国建立了第一座炼锡厂,美孚石油公司利用运油空船顺道从马来西亚运锡精矿回国冶炼,生意一度红红火火,但是英国人发现后很快把锡矿砂的关税提高了12倍,使得美国工厂很快就没了原料来源,被迫停业。一战期间,美国商人趁英国忙于战争无暇他顾之际,又从玻利维亚得到了锡矿砂,并在美国东海岸建设了十多个冶炼厂,1920年美国本土的锡产量竟然达到了16014吨。但是好景到此为止,在一战中获胜的英国立刻开始对美国的锡矿贸易战争,逐渐切断了美国在玻利维亚的锡矿砂供应链,1924年美国锡产量跌到了可怜的434吨,回到了一穷二白。

  除了在中国,美国没有什么收获

  无奈之下,美国开始在本土勘探,但是找不到什么有价值的锡矿,最令人乐观的一个锡矿还是在遥远的阿拉斯加克拉兰斯港矿区,而这个矿的最高年产量到1950年才达到81吨。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美国不得不再想出掺沙子入股份的办法,同英国进行锡矿资源的争夺。

  洛克菲勒财团的美国精炼公司曾在玻利维亚试图影响锡矿产业,还有一些美国公司在东南亚意图通过购买股票控制当地的个别锡矿,但这些努力都被警惕的英国人拒之门外。最终,只有一个属于洛克菲勒和摩根两大财团的太平洋锡业公司在马来西亚的两个地方获得了简陋的矿坑,但是那里的锡矿砂很有限,无补大局。

  最后一个办法就是在英国锡产业垄断的地区之外再觅锡矿产区。这倒是一个新方法,但是英国锡霸权统治区域之外的锡矿产地寥寥无几,除了在中国,美国没有什么收获。1933-1943年间,中国对美国锡矿砂的出口量激增了400%,但绝对数量相对于美国庞大的需求仍然是九牛一毛,在最高供应量的1937年,也不过4539吨。

  就这样,美国在很大程度上不得不听任英国人坐地论价,左右市场。为了改善处境,美国政府和工业界曾积极采取新措施,如进行技术挖潜,缩减含锡产品的耗锡量,尽量使用代用品,回收废旧金属提取再生锡,千方百计减少锡的消耗。这些措施虽然产生了效果,但相对于美国巨大的锡消耗来说,仍不足以改变全局。

  逐渐成为最大经济体的美国还采取过一个不算办法的办法,就是利用充裕的资金,屡次购买大量的锡存储起来,这样,即使英国人掌控了定价权,也能应对英国人的威胁,从而在英国人提高价格的时候,能够不时地用拒购的方法迫使他们无法过分提价。对此,英国人也有应对,他们以买对买,设立缓冲储备的模式抵制美国人的这种企图,长期保证自己的优势地位。可以说,英国自建立锡产业上的霸权之后,一直保持着对其他国家特别是美国的优势,并持续了几十年,直到二战结束。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