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霸權操控香港延伸至大陸港人大反擊 .謝曉陽
由地產商和政府建構的香港「地產霸權」幽靈作祟,使港人深受其害,尤其交易過程弄虛作假,違反公平原則,也扭曲市場。這霸權之手甚至伸進媒體,因為地產廣告是香港媒體收入的重要來源,導致媒體出現寒蟬效應。地產霸權源於香港政府的最大收入來源是賣地及房地產稅收,因此房屋政策偏向大地產商利益。香港的地產炒賣模式,近年更延伸至中國大陸。但地產霸權已開始引起港人反擊。
廣告上寫著八十八樓?不是真的!原來只是三十三樓,發展商說要跳過「不吉利」的樓層數字,像以「四」、「五」、「七」字開頭的樓層;公開說每一平方呎售價七萬一千港元(約九千一百美元,相當於一平米約九萬八千美元,一坪約三十二萬美元)。被質問是否捏造;賣出了二十四個單位?被懷疑是虛假交易,因為當中二十個單位「撻訂(犧牲訂金,買方簽了臨時賣買合約後,卻決定不買)」!恆基地產集團在銷售豪宅「天匯」的過程中,被指涉及虛假交易和提供誤導資料,被證監會及警方調查,引起轟動。
多年來,房地產霸權的幽靈在香港上空徘徊,巨型房地產商強大的資本,結合政府偏重商界的保護政策,包括默許一些弄虛作假的銷售手段,來欺騙消費者,使香港的房地產買賣往往成為不公平、不道德的交易。
同時,特區政府袒護房地產商政策的背後,又是政府管治思維因循的表現,因為每一年,攸關土地買賣及樓宇交易等的收入,佔了政府總收入的最高比例,等於另類稅收。
在官商利潤互生互長的結構裏,香港普羅百姓就只有捱貴租、買貴樓,甚至將「居住」這個人類基本需要,看作是炒賣的一部分,搭上了地產霸權這艘大船。
而護送這艘大船衝向茫茫大海的,還有大眾媒體,當讀者每天都在指罵政治權力介入媒體時,地產霸權已經悄悄深入傳播媒體的編輯部,左右獨立新聞採訪和評論,剝奪市民的知情權。由於香港地產廣告佔了主要報紙廣告收入三成至五成,因此地產商往往以廣告的一進一出,作為左右媒體的武器,形成寒蟬效應。一家率先報道天匯事件的媒體主管透露:恆基集團的公關與高層就曾約媒體的老板和總編輯私下飯局,要求停止報道,卻遭該媒體拒絕要求,結果也立刻失去了八位數字(千萬計港元)的廣告收入。
香港地產霸權模式也急速向大陸延伸,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都有香港房地產商的身影。他們將香港的房地產模式帶到大陸,使房地產事業成為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來源。今年兩會上,就有代表批評地方政府高度依賴土地出讓的收入,並指出,部分西部城市全年的土地收入超過一百億,佔總收入的五成以上。這種模式,和香港政府依賴房地產業的情況非常類似。
意大利哲學家葛蘭西(Antonio Gramsci 1891-1937)早就指出,霸權(Hegemony)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透過教育、宣傳,再配合部分政令,製造出一套虛假意識,讓市民社會的成員個個信以為真,不斷參與,不斷鞏固。
然而,權力在那裏,反抗就在那裏!面對地產霸權無孔不入的侵略,近年,香港社會反地產主義的聲浪也急速升溫,不僅反高鐵、反大浪西灣蓋私人住宅、反市區重建項目等社呷耸康亩啻问就?磳Φ禺a主義,連精英領導階層,像行政會議召集人、盛傳會競逐下任特首的梁振英也多次在報章撰文,指出香港老百姓正陷於居住問題的囚唬瑸楦傔x特首爭取民意而作準備。事實上,當地產發展的霸權模式走到瘋狂地步時,也是社會上各種力量要聯合反擊的時候了。
追溯今天的地產霸權構成,起碼要回到二零零二年。當時,特區政府為了挽救樓市,由時任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是孫明揚推出「孫九招」。八年來,樓市不僅幾乎回到九七年金融風暴前夕的水平,而且發展商的營利模式在政策的保護下層出不窮,香港四大地產商之一恆基地產的「天匯」高級住宅是典型的例子。
在發展商、政治權力、媒體等環節建構下的地產霸權領航之下,讓部分香港人為了一個居所,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阿南是其中一個例子。阿南,三十歲出頭,結婚一年,目前每月樓宇借貸供款佔了兩夫妻收入的六成,「我本來也不想買六百多萬一層樓,但媽媽說在香港,這樣的樓才保值。」為了買這層樓,阿南父母賣掉舊樓當首期,但每個月還是要供一萬多元,目前一家四口一起住。阿南坦言:「我是鋌而走險的。」目前銀行的貸款利率低,約二厘,阿南和太太還可以勉強應付,但如果升到九七前後的八厘,那麼,他們每個月就要供三萬多元,等於他們全部的薪水,更何況,誰能保證他們不會失業呢?加息和失業一旦發生,阿南又要如何面對?香港人這種高風險買樓的方式,舉目皆是,即使一輩子當房奴、付貸款,一般三至四人的家庭居住面積,也只有四百多呎,只及新加坡家庭居住面積的一半,而且沉重供樓負擔往往會將小市民推向命叩乃澜恰8叩貎r和高房價,也窒礙香港經濟多元化,使經濟往炒賣集中,不利可持續發展。
曾經擔任已故地產鉅子郭得勝秘書的潘慧嫻,最近出了一本《地產霸權》的書,原作是她二零零五年的作品 "Land and the Ruling Class in HongKong",在加拿大以英文出版。這個暑假,潘慧嫻回到香港,接受亞洲週刊訪問時,對這五年間香港房地產價格飆升,她一語中的地說:「殖民時期,我們可以說港英政府趕著回老家,要賺快錢,所以打土地主意,但今天,香港已經回歸十二年,而且永遠都是中國的一部分了,為什麼特區政府還不為香港的長遠發展忠粋
最新一期《亚洲周刊》cover story
所有跟帖:
•
回复:最新一期《亚洲周刊》cover story(2)
-davo-
♂
(4382 bytes)
()
08/22/2010 postreply
09:57:49
•
贴不上后面的内容,全文链接在此
-davo-
♂
(80 bytes)
()
08/22/2010 postreply
09:5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