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痞子兄的办法试试∶香港香港我爱你(四)

香港香港我爱你(四)

潮不潮自己做主

作者∶阿伦

香港街头,天生丽质的美女不太多,这大概和地域特征有关,广东人凹面突颧骨,实在缺乏灵秀之气。

但香港美女不算少,因为香港女人无论老的小的多数都很爱打扮,会保养皮肤,知道吃燕窝食蔬菜,做瑜伽勤跑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出街更是精心扮靓,不化妆的香港女人几乎是没有的。而娱乐圈多姿多彩的明星,也让生活中的少男少女们从小有了崇拜和效仿的偶像,“潮”是香港女人的明显特征。

刚来香港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到哪里都很明显是个“大陆人”,还没说话店员就会用普通话问你需要点什么吗?感觉暴差。反过来想想,这种感觉和在上海的时候多少会歧视yp人一样。大陆人在香港人的眼里总是和“土”、“娘爆”联系在一起,香港杂形容艺人穿着土气,就会用“似自由行”、“国产货”、“娘爆”、“北姑”等字眼。

这些听起来是很刺耳,不过也难怪香港人这么说,有时候到铜锣湾闲逛,无事在那里一坐,看看来往的人。真的可以凭穿着和神态一眼分辨谁是大陆人谁是香港人,生活环境和文化地域不同,有些人站在那里就算是满身的名牌也掩饰不了一个“俗”字。

刚到香港最喜欢给家人买的名牌衣服就是Burberry、Polo、Lacoste,年轻点的就买AX、CK、Nike、adidas、Puma、G2000,陪有钱的客户就买Ferragamo、Gucci的鞋子,Dunhill的牛皮包,万宝龙的皮带和笔,Max Mara、Jessica、Ports、Moiselle的套装,所以这些专柜凡是大陆人喜欢和熟知的,门面都开得超大。

凤凰卫视的曹景行在香港回归十周年纪念特辑里说过,十年前香港人最怕大陆人来,十年后香港人最怕大陆人不来。香港电视里,大陆表亲的样子大概属《金鸡》里的张学友演得最到位了——穷、色、骗子、暴发户。而今,要不是一批一批的暴发户们前赴后继,香港早被金融危机淹没了。

亲眼看到过奢侈品店里,有人对店员气愤地大叫∶香港就是个二等公民的地方!我一下又想到了题记里写的鲁迅的话,脑子一下纠结。买衣服的时候,也有小姐对我再三强调∶“这衣服在你们国内卖得很贵的!”我真想说小姐你也是中国人耶!后来想想算了,省得她改口说这衣服在你们大陆卖得很贵,不是自讨没趣么!

写写,觉得有点偏题了,其实我想写香港人怎么潮的呢。言归正传,香港人要厶明星出席正式场合要被人拍,平时穿衣服也并不都十分讲究名牌。随意的T-shirt牛仔,日系的花花小裙子打底裤,也有色彩反差大但搭配效果相当养眼的,只要是个性的装扮总能引人多看两眼。有次看到郑秀文上台湾的康熙来了节目,穿了件很别致的牛仔裙,后来不经意发现原来是H&M的,也不过就是300多元的价格。

香港人比较喜欢I.T和i.t这牌子旗下的服装,都是香港本土设计,前者价格贵,后者走中档路线。I.T所关注的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走红的一线设计师品牌,如D&G、MiuMiu、JeanPaulGaultier、AlexanderMcQueen、Cacharel、A.P.C.、AnnaSui等。而可能是出于日本的许多前卫品牌目前的流行程度,i.t立志成为年轻又有型的潮流人士之风尚标,出售多个日本品牌,包括Asknowas、poudoudou、toutacoup、Mystywoman、pageboy等,i.t更年轻化、价钱较低、流行元素更多样一些。

我个人比较喜欢i.t旗下的b+ab这牌子,看上去乱糟糟的穿在身上却很有感觉。ZARA、H&M、Bershka(ZARA的姐妹品牌)衣服质地虽差点,但设计还是蛮潮的,尤其是打折初期,感觉能挑到好东西,且简直就是白菜价。这些小女人服装里,我还喜欢sisley、贝纳通,MNG,颜色鲜艳,总让人穿起来充满活力。老公每次看我逛这些牌子,就会不住摇头,他说你们女人为什么都喜欢与自己年龄不相符合的衣服呢?我就白他一眼,这叫潮,侬伐懂额!

其实我也买过一些对我来说比较贵的Max Mara、Moiselle、Jessica,到目前为止还对老公隐瞒了某些衣服的真实价格。他有次要主动带我去Moiselle,我就说算了算了,都看过了没什么好的,其实我是怕他发现了真实价格后,他会当场给我看到他穿几码的鞋。(想不明白吧,就是四脚朝天昏倒的意思啊,这是朋友Y形容当场昏倒的“至理名言”。)

我一个朋友说,女人都这样,衣橱里永远缺件衣服,有了衣服还缺配的鞋子。所以买衣服是女人永远的乐趣,哪一天女人不喜欢买衣服了,那也许就是她对生活或对自己缺乏了信心和兴趣,那是很悲哀的事。所以女人,还是找欲壑难填的好。这也许是男人应该要理解的,爱她就给她买东西永远是句正确的话。

朋友Y最经典了,她每次和老公逛街就让老公去书店等,然后买好衣服像做贼 一样剪了吊牌、扔了购物袋、塞到包里,每次拿出来穿的时候就说“老早买的,去年就穿过了。。。”。有些价格自己也觉得有点离谱的,就直接去掉一个零告诉老公。有一次,老公从她的抽屉里翻出三件几乎一样的黑衣服,问她这三件衣服有啥区别吗,她自己看了半天,也笑了。

又一次扯开了,其实“潮”呢还是得有自己的底气,耳濡目染加上自己的个性,才会由内而外的“潮”。香港的服饰流行文化其实是很哈日的,也受欧美的影响,不过香港女人确实也很注重自己的修身养性。我看到她们在学煲汤,学礼仪,看到她们工作起来很专业的样子,看到她们活出自己的精神,有时候就会很自愧不如。

其实说到底,“潮”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底气,当然更要有自己的个性。郑秀文是典型的潮女,但她的衣服穿在你身上未必好看;记得20多岁的时候一度很喜欢一个叫淑女屋的牌子,现在想起来真有点精神分裂的感觉;也许有人说zara这些在外国是不值钱的地摊货,但是照样有人穿起来魅力无限。

潮是要有天赋的,不得不说有些人永远是无可救药的;而品味却是可以提升的。生活在香港这个潮人云集的城市,不断学习才是最好的潮人精神。
_(a) _(a)

所有跟帖: 

頂!! 寫得很實在的系列 -似曾相識- 给 似曾相識 发送悄悄话 似曾相識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1/2010 postreply 21:38:16

小声问一句, 那个...HE 就是维尼的母亲? 她负责写,您负责贴 -北京痞子- 给 北京痞子 发送悄悄话 (53 bytes) () 07/22/2010 postreply 02:05:47

我自己回答你好了,我写这个系列是闲来无聊贴在开心网上,一帮小姐妹看的。。。 -ellenhe- 给 ellenhe 发送悄悄话 (206 bytes) () 07/22/2010 postreply 02:27:44

几年前有本书叫做《格调》,可以大致看看 -davo- 给 davo 发送悄悄话 (243 bytes) () 07/22/2010 postreply 05:28:14

和毕加索一起吃烧鸽子是非常高格调的事! -tracy@hk- 给 tracy@hk 发送悄悄话 tracy@hk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2/2010 postreply 05:49:10

那本书按照现在流行语应该翻译作 -周梦蝶- 给 周梦蝶 发送悄悄话 周梦蝶 的博客首页 (66 bytes) () 07/22/2010 postreply 06:13:40

高人喜欢无字天书,你写你的人间俗事!别太受影响了。 -tracy@hk- 给 tracy@hk 发送悄悄话 tracy@hk 的博客首页 (100 bytes) () 07/22/2010 postreply 05:55:03

这里就是能忽悠,一个帖子到最后忽悠成另外一码事了,习惯就其乐无穷 -tracy@hk- 给 tracy@hk 发送悄悄话 tracy@hk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2/2010 postreply 06:04:01

写吃吧,写吃人人都喜欢 -davo- 给 davo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22/2010 postreply 06:13:53

回复:写吃吧,写吃人人都喜欢 -ellenhe- 给 ellenhe 发送悄悄话 (124 bytes) () 07/22/2010 postreply 22:05:48

要像您老公学习, 对家里领导好点 -北京痞子- 给 北京痞子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22/2010 postreply 06:23:5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