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我写前一帖只为纠正一处

来源: 2010-06-02 06:56:00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首先声明我对香港的问题并没有研究,我讲的都是基于我个人经验和与人讨论的心得。你给我的课题太大,我有空整理一下我的想法再和你讨论吧,不过现在可以立即讲讲的是:香港的反英情绪不是你所想象的那么厉害。

那些李小龙,黄飞鸿,叶问打老外的片子大部分都是在港英政府期间拍的,这些内容大都是发生在中国动荡的年代。我以前看这类电影从来没有将他们和港英政府联想在一起,我相信也没有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有这个奇怪的联想。港英政府没有干预这类电影,也证明港英政府根本不认为这类电影是在影射港英政府或是在暗示什么东西!大家都是以平常心看这类电影。

清朝自康熙以来對外商嚴加限制,規定商船只能泊在运离广州城的香港和澳门。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导火线就是因为一个英國商船水手在九龍尖沙咀村上岸酗酒鬧事,打死村民。香港本来就是一个小鱼村,鴉片戰爭後英国接收香港时并没有太多麻烦。英国政府基本上只是利用香港作为他们的贸易基地,可以好好的享受和安全的活动。对当地人自然是有点霸气,但是只要当地人继续打渔不搞对抗也就大家相安无事。

後来英国再拿下新界时才有些麻烦:新界各地乡民纷纷与英军发生冲突,但最后都被英军摆平!不过港英政府为了安抚新界乡民也修改一些法律,例如保留部分大清律例所赋予新界乡民的权利。当时新界乡民的土地权益极至复杂,港英政府更为此做了大量工作。所以港英政府其实也很小心,他们只想在香港享受特权,并不想和港人关系搞得太紧张,他们绝对不会采用粗糙的管治方式!

随后中国清朝灭亡,中国动荡不安,大量中国人跑到香港,香港人口激增。对于这些新到香港的中国人,香港就像是另一个国家,加上他们又是逃难,自然不会期望港英政府给他们什么当家作主的权利。这些人最需要的是离开战火,有屋住,有工开!

事实上香港开始时是反清人士的基地,後来是国民党和共产党明争暗斗的地方,港英政府最头疼是如何不被这些中国人的事情破坏了他们的殖民地。後来冷战时香港也是全球间谍活动最频繁的其中一个城市,不过普通的香港人是不会感觉到,只感觉到国际气息浓厚。

随着香港人口的激增,民生问题变得复杂,港英政府才开始认真经营香港。大量只想在香港重新安家立业的人,港英政府聪明的管治方式和妥善的社会基建措施,加上当年没有大陆廉价劳力的竞争,香港才得以经济腾飞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香港人和英国人的关系虽然不是一家亲,但是普遍第一代移民都不是反英的。他们最关心的是民生,他们的第二代在香港生根,普遍都有中学毕业,才开始要有政治诉求,港英政府也适时的作出让步。所以香港的反英情绪绝对不是你所想象的那么厉害!

我说这些并不是想替英国人说什么好话,只是想说香港不是什么英国和中国人民斗争的地方。你可以说是互相利用,也可以说是双赢。无论怎么说香港在英国人的经营下成为一棵明珠。不过这都是以前的事,今后香港再不会这样突出。我个人和所认识的人对英国没有思想包袱,对英国管治和英国离开香港是以平常心看待。我们都经历英国管治和中共管治香港,这些都是我们的生活经验基础,我们的童年和那个政府一起成长。提起港英政府时代的事是因为这就是我们的人生一部分,和政治没有关系,人人都为学习工作生活娱乐拼搏,不是什么民族斗争的年代,不要事事都从民族政治角度看事情。我不是以前也不是现在政府的利益既得者,所以没有什么包袱。

今天香港回归了,自然是好事,希望香港在中共的管治下更好。不过香港现在的环境和以前大大不同,香港人也是需要重新定位,灵活适应新现实。同样的中央和香港政府的政治手法也应该灵活一点,释放善意,争取底层民众的信心。我个人认为对付地产商等红顶商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让他们的势力日益壮大。

其实民意是一把双刃剑,政府不一定总要是受到伤害的一方!政府也可以支持一些核心外的力量,利用他们平衡各方力量,缓冲一下对政府的评击。政府适当时候也可以和他们沟通,让这些力量感到有点受重视,说不定他们可能会对政府客气一点呢;让他们说半句好话,胜过任何人说一百句好话。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