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的不错!补充几句

本帖于 2010-03-21 15:32:54 时间, 由版主 fm881 编辑

刁康说的这些东西,都是现在大学本科的投资课基础的入门知识,在共同基金这块学术界早已经形成了共识(要知道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一来很多人读大学也没上过投资课,二来大部分人不愿意相信自己买卖股票长期只是亏钱,三来出版商也不愿意出版这类书,书店卖的都是如何短期致富的书。所以在投资上面大部分人都是吃亏的。

学术界都是讲要100%买入成本最低的指数基金,然后等上至少20年甚至30年,但这招在熊市的时候不成立(比如过去10年这招就不如直接存定期),熊市赚钱的手法,共同基金由于法律规管不能采取,只有不受监管的避险基金可以采取。

更多的我懒得展开讲了,要讲清楚也不容易,刁康写的已经促进到了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利益冲突,但可能刁康也没意识到我提到的监管限制基金经理这点。要想了解更多,大家把商业周刊推荐的十本投资必读书看完就完全明白了(读书太花时间,给大家推荐一个台湾人的博客,叫做绿角财经笔记)。

我就提供两个数据让大家知道,一是超过40%的投资基金经理在匿名问卷里面承认他们自认不够资格帮人理财,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学术界在60年代就已经掌握了,接下来40年只是在反复证实这点。二是即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对金融知识的掌握也是惊人的差,差到不可想象的程度,而这点呢,学术界只是在最近几年才发现,过去学者都是假设投资者都是很聪明的。然后在90年代发现投资者会犯一些共同的错误,但还是假设他们对金融知识基本掌握了,没人真的去了解(问卷调查被认为是很低级的做学问的方法)知道2000年以后才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无论什么国家,对最基本的入门金融知识都没有掌握。(当然本版的都是聪明人,应该是例外)类似的研究以前香港也没人做,也没人给投资者讲,直到迷你债券,Accumulator出来大家才发现原本精明的香港人那么笨。在Accumulator上亏钱的多数是本地富豪,手下养了许多理财顾问。

大家可以测试一下,两个投资,一个是每年稳定赚5%,连续十年,另外一个是有五年每年赚15%,另外五年每年亏5%,不做计算的情况下你会选择哪个。

为什么长期大部分人都会亏钱,因为股市本质是个负合游戏,有人赚就有人输,还有一部人是被政府和基金经理不管是赚还是配地拿走了,这个游戏短期内有人可以赚很多,但长期里就基本会赔掉,理解了上面两个投资最基本的道理就明白了。

可能有人问巴菲特为什么那么厉害,我给你三个回答,第一,比巴菲特厉害的人还有一些,只是这些人平头老百姓99.99%的人都不知道,他们也不想别人知道,因为他们不被监管的前提就是要隐姓埋名,不做广告,第二,巴菲特的投资手法,其实非常非常复杂,但是巴菲特给世界最大的误导就是他反复讲他的方法非常简单。误导成千上万的人以为自己也能成为巴菲特第二。比如巴菲特总是批评金融衍生产品,其实他自己就买,玩得比谁都好。最最关键的一点,是巴菲特赚钱的许多手法,是法律规定共同基金(强基金)不能玩的(巴菲特搞的不是共同基金),和上面提到的一样。所以共同基金的经理也是没办法,法律规定加上刁康讲的佣金收入,熊市他们也会买入会跌的股票(如果熊市跌20%,他只跌了18%,法律上他就是赢家,可以领取大笔奖金),而不是转为现金保本。第三,巴菲特可以创造bubble,他买什么什么都会涨。

当然巴菲特给投资者讲的95%都是非常正确的道理,但另外那5%他如果肯讲,这个世界大部分人就知道自己没可能成为巴菲特第二了。

最后再说两句,就是比巴菲特还厉害的那帮人,比如Soros,他们一来是可以不受监管,可以玩基金经理不能玩的,二来他们都是投资顶尖级的高手(比如Soros,他对世界的理解比学术界超前了四十年),如果你觉得自己打篮球打不到乔丹的水平,提足球踢不到马拉多纳的水平,那你就别以为人家只是运气好,三来这帮人里面一部分人用到的投资技术,是和登月一个级别的,如果你意识到你拍不出阿凡达,用自家电脑搞不出变形金刚,那你就能理解为什么有一群人手上的技术可以在股市上牛过巴菲特了。

上面随手而写,有些地方写得不太严谨可能会造成误解,有好问题我可以继续补充。

所有跟帖: 

纠正一下 -znprc- 给 znprc 发送悄悄话 (274 bytes) () 03/20/2010 postreply 01:42:16

香港的独立理财顾问 -znprc- 给 znprc 发送悄悄话 (1370 bytes) () 03/20/2010 postreply 02:10:0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