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在上海参加国际舞台艺术节,下旬,在街上看到了稀稀拉拉的大学生游行队伍,没有了文革时期的轰轰烈烈,可是,某师范的横幅却触目心惊:救救孩子!。。。。。。
回到香港,开始关注学运。
今天是“六一”,有谁还记得20 年前天安门前的“六一”?
(好像所有的“国际”节日只有咱在"纪念“?--“三八”,”五一“,”六一“。。)
全国都开始庆祝解放60周年,上海,自然也不列外,我正赶上了五月解放的上海的纪念日,老上海,又几乎和”共和“同年,于是,老老实实在电视机前同庆一番。
20年前的小学生,正是舞台上主要的群体--他们懂得南京路上好八连的“艰苦朴素”吗?他们不正是追逐南京路,淮海路上“香风”的新一族吗?
大幕拉开没多久,此起彼伏的“万岁”口号和干巴巴的行政宣言所花的时间,好像比解放上海的激战还要持久,还要令人兴奋--将舞台表演艺术的高潮设在开始,也算是个创意吧?
可是,我却怀念起40多年前的《东方红》时代了。
不管信仰的理念有多少差别,在表演艺术方面,只要真诚的投入,总会带给观众一些戏剧感,娱乐感,音乐感,节奏感,艺术感---掀起一些情绪,引起一些共鸣。
可是,如今舞台上振臂高呼,声嘶力竭,激动无比,可是,台下的观众却表情麻木---在市场经济领导一切的现实下,新的“假大空”显得何等凄凉。。。
曾经占有过我心灵中神圣地位的《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上台了!
红领巾搭配蓝裤,兰背带裙的时代--一去不再复返了!
浓妆的少女,歪戴着红色,金色的水手帽,穿着同样闪亮的超短裙,庄严的队鼓成了摇摆的道具,摇摆音乐中,红领巾少女们轻快的,俏丽的,欢乐的扭着腰,摆着头---来当“共产主义的接班人”了---在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背景)前。。。对了,请大家留意电视新闻,为了纪念爱国诗人,进行爱国教育---端午节期间,政府决定,烈士陵园优惠市民,免收入场费---请男女老少踊跃参观,敬拜。。。。。
要花钱,才能“继承先烈革命意志”,“踏着先烈的脚印前进”的一代儿童,是怎样的儿童?
香港电视台90年代初访问上海的“贵族”幼儿园,小孩子几乎个个奶气地说自己的“志向"----长大要做”企业家“”董事长“。。。
少女班古筝集体表演,十岁的小女孩,个个穿着“性感”的露脐肚兜,还要摇摆着头,还要保持宋将军阿姨般的永远的微笑--要是舞蹈组比赛,《飞天》--又将是怎样的情景?
音乐学院的教师说,有家长来报名,我们先问,孩子长得漂亮吗?
出版界的朋友说:这个好理解,因为要出场嘛--我们的书评家才过份:只要是女作家,都会问:长得如何?不够美的,可免则免吧。。。
戏曲比赛(啥都要比比,赛赛)--10岁的小男孩,拿着土烟斗,追逐着回娘家的少妇,后面,还有一位好事的媒婆---伟大的评判家们如何评比少年男女对成年人的爱情游戏的理解,演绎--戏曲只是戏曲?导师们又如何教孩子们抚媚?多情?八卦?
那边厢,好几个道貌昂然的专家,正在研究如何抵制,阻止不良影视和刊物对孩子们的腐蚀和侵害。
这边厢,黄金时段的节目中,嬉皮笑脸的男人正对一个尚未结婚的女士说:。。。如果你生的孩子长脸,算某某的,如果圆脸,算我的---哄堂大笑,男女老幼,未婚已婚的--哄堂大笑。
我的幽默感受到了严峻的考验,我看到了时下里“不讨人便宜就是吃亏”---的源头了。
这种大环境下成长的孩子,童真,自然也消失的快一点吧?
我朋友的孩子,只是看到我一张人体素描,居然冷冷地说:真是大师啊!
我的年龄是他的五倍,还不十分清楚何谓大师--可是他的家长却非常陶醉在孩子的“成熟的品位”中。。。
前天,和两位小学老师喝咖啡,她们虽然退休,可是,身心还是关注孩子。因为优秀,时而还帮人补习。她们以亲身的经历,看清了时代的变化带给孩子们的影响:童真早逝。---小孩子讲话成人化:--我感觉,我感觉。。。家长呢?却有点“幼稚化”--一味追求分数,名校。老师在为孩子补课,孩子却在津津有味的吃水果--老师对家长说(像文革时她不怪责年轻的红卫兵一样)--请让孩子端正了学习态度再来找我。
端正学习态度--由家长开始。
北京理工大学的教育家杨东平说:一位老师,晚上六点帮孩子补习,孩子没法集中精神,老师说 :你爸爸出了不少钱,你却不好好学习。孩子说,老师,我早上八点到现在还没歇过,你让我歇歇,我爸爸造给你钱。我先歇会---八点,还有个老师来。。。
杨教授痛心疾首地“炮轰奥数”(全国劳师动众,据说至今没培养出真正的数学家),并极力提倡全国平等教育。
在不同的时段,电视上断断续续看到了老党员,老作家,老领导王蒙先生在央视做”老子“的注释代言。
每一次,他都对着一位美服美艳的女主持,每一次,都是头头是道,无论是否有新意,无论是否炒冷饭--围着的几百个年轻的学子,都是乖乖的,静静的,木木的----布景板。。。。
我北京的老朋友张旗兄,多才多艺,写过一本中国童话小说---不好意思,故事我基本都忘记了,只记得一句孩子们的对话:
(老天呀)--救救大人们吧!
”六一“回国随笔
本帖于 2009-06-01 04:29:56 时间, 由版主 hkhk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