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问题,进入链接,可以在留言中提。

来源: 2019-03-26 14:07:00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中医界认为,中国人对肺结核病的描述始于《黄帝内经》,其中所述“传乘”之病的症状为:“大骨枯稿,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
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腘”。至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记载了“虚劳”之病,描述为:“手足烦热、盗汗、虚烦不得眠、
马刀侠瘿”。按中医界的说法,这些症状与肺结核症状相似,虽不能说“传乘”和“虚劳”就是肺结核,但应包括肺结核。
约公元610年的隋朝医书《诸病源候论》中记载了75种“虚劳”,其中有一种叫做“虚劳咳嗽候”,描述为:“虚劳而咳嗽者,腑脏气衰,
邪伤于肺故也。久不已,令人胸背微痛,或惊悸烦满,或喘息上气,或咳逆唾血,此皆脏腑之咳也。然肺主于气,气之所行,通荣脏腑,
故咳嗽俱入肺也。”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描述近似于肺结核病的症状,总算和肺有了关系,但依然没有认识到传染性。
民国时期裘吉生(曾作为浙江省中医代表赴南京请愿,抗议废止中医。)著《三三医书·医学说约·痨瘵》云:“痨瘵者,阴虚内热不升,
则痰与血病也,脉必数。干咳宜防火,喘息宜顺气,吐血咳痰宜凉血消痰,骨蒸劳热宜清,面赤足冷宜降,自汗盗汗宜敛,
洒淅恶寒宜降热,腰疼骨软宜补元,梦遗鬼交宜补虚清心。”

这里描述的病症似乎与林妹妹的病情描述有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