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科普进行到底,再来一篇有图示的,教你知道细菌啥模样。ZT:细菌

来源: 2019-03-25 17:14:36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如果图不见了,到这儿找:http://www.bnbio.com/html_news/news_11014.html
 
 
细菌
2015-03-09 来源:北纳创联
 

微生物种类繁多,结构简单,形态多样,大小不一,用途广泛,如用于制药、食品、、处理污水等方面。

细菌(bacterium)是一种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其形态构相对稳定。一般将细菌染色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可识别各种细菌的形态特点,内部的超微结构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通常以微米(μm)作为测量单位。

(一)细菌的基本形态

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形、杆形、螺形,根据形态特征将细菌分为球菌、杆菌、螺形菌(图1-1)。

1.球菌(cocus) 外形呈球形或近似球形,直径0.8耀1.2μm。由于在繁殖时二分裂平面不同,分裂后新菌排列的方式不同,又可分为葡萄球菌、双球菌、链球菌等。

2.杆菌(bacilus) 菌体的形态呈直杆状或近似于杆状,各种杆菌的大小、长短、粗细等差异较大。菌体两端多呈钝圆形,少数两端平齐(如炭疽芽胞杆菌),也有两端尖细(如梭杆菌)或末端膨大呈棒状(如白喉棒状杆菌)。

3.螺形菌(spiralbacterium) 菌体只有一个弯曲,呈弧形或逗点状,称为弧菌,如霍乱弧菌。菌体有多个弯曲,称为螺菌,如鼠咬热螺菌。

细菌的形态受温度、pH、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时间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大。一般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8耀18d,形态比较典型。在陈旧培养物中、细菌衰老以及环境中有
不利于细菌生长的物质(如药物、抗生素等)时,细菌常出现不规则的多形性,不易识别。观察细菌大小和形态特征时,应注意来自机体或环境中各种因素所导致的细菌形态改变。

(二)细菌的结构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除基本结构外,有些细菌还具有特殊结构,如荚膜、鞭毛、菌毛、芽胞等(图1-2)。细菌的结构对于细菌的鉴定及其致病性、免疫性都有重要作用。

1.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菌的基本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

(1)细胞壁(celwal):细胞壁位于细菌细胞的最外层,是一层有弹性的膜状结构,质地坚韧,组成比较复杂,并随不同细菌而异。用革兰染色法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两大类,两类细菌细胞壁的共有组分是肽聚糖,但各有其特殊组分。

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是:①维持细菌的固有外形;②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的环境;③参与菌体内外物质交换;④有免疫原性;⑤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显著不同(表1-1),导致这两类细菌在染色性、抗原性、毒性、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等方面有很大差异。

(2)细胞膜(celmembrane):位于细胞壁内侧,紧密包绕在细菌细胞质外的具有弹性的脂质双分子层,由磷脂和多种蛋白质组成。厚约7.5nm,占细菌干重的10%耀30%。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①选择性渗透和物质转运作用:与细胞壁共同完成菌体内外的物质交换。②生物合成作用:细胞膜上有多种物质合成酶,参与生物合成,如肽聚糖、磷壁酸、脂多糖等均在细胞膜上合成。③呼吸作用:细胞膜上有多种呼吸酶,可进行转运电子及氧化磷酸化作用,参与细胞的呼吸过程,与能量产生、储存和利用有关。④参与细菌分裂: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称为中介体。中介体的形成,有效地扩大了细胞膜的面积,相应地增加了酶的含量和能量的产生,其功能类似真核细胞的线粒体。中介体多见于革兰阳性菌,一端连在细胞膜上,另一端与核质相连,细胞分裂时中介体亦一分为二,各携一套核质进入子代细胞。

(3)细胞质(cytoplasm):细胞质是细菌新陈代谢的重要场所,有细胞膜包裹的溶胶状物质。基本成分是水、蛋白质、脂类、核酸及少量糖和无机盐,其内重要结构有:

①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性状,如细菌的耐药性等。

②核糖体:是细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有些抗生素(如链霉素、红霉素等)能与细菌的核糖体结合,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③胞质颗粒:多数为细菌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经染色后颜色明显不同于菌体的其他部位,也称异染颗粒,如白喉棒状杆菌的异染颗粒,对细菌鉴别有一定的意义。

(4)核质(nuclearmaterial):细菌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无核膜和核仁,DNA缠结成团,裸露于胞浆中,故称核质。核质具有与细胞核相同的功能,控制着细菌的生命活动,是细菌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

2.细菌的特殊结构

(1)荚膜(capsule):是某些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的一层黏液性物质,包绕在细胞壁外,通常这种黏液层厚度大于0.2μm,为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不仅有助于鉴别细菌,而且具有保护细菌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作用(与致病性密切相关)。如肺炎球菌、产气荚膜芽胞梭菌等都有这类荚膜。荚膜对一般碱性染料亲和力低,不易着色,普通染色只能见到菌体周围有未着色的透明圈。用特殊染色法可将荚膜染成与菌体不同的颜色,如用墨汁负染,荚膜显现更为清楚(图1-3)。

(2)鞭毛(flagelum):是菌体上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或经特殊染色法(如鞭毛染色法)使鞭毛增粗后,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根据鞭毛数目、位置和排列方式将细菌分为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和周毛菌(图1-4)。鞭毛在菌体上的位置和数量对鉴别细菌有重要意义。

(3)菌毛(pilusfimbria):是许多革兰阳性菌与少数革兰阴性菌菌体表面存在着的一种直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的丝状物。成分是蛋白质,有抗原性。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菌毛共分两类,一类是普通菌毛,数目多,短粗,有黏附作用,与致病性有关。另一类是性菌毛,通常有3耀4根,稍长,带有性菌毛的细菌是雄性菌,通过性菌毛可以把质粒传给雌性菌,使受体菌获得质粒所控制的遗传性状。

(4)芽胞(spore):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折光性强的小体,称为芽胞。芽胞是细菌的休眠形式,通常一个细菌只能形成一个芽胞,在适宜条件下,一个芽胞发芽也只生成一个菌体。芽胞的位置对鉴定细菌有重要参考价值。例如,炭疽杆菌的芽胞在菌体中央,破伤风杆菌的芽胞在菌体末端,肉毒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次极端(图1-5)。芽胞对高温、干燥、化学消毒剂及辐射等有很强的抵抗力,因此医疗器械、敷料、培养基等的灭菌以杀灭芽胞为指标。杀灭芽胞最常用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