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真的要爱惜自己身体:华人女科学家美国实验室猝死

来源: 2016-03-14 10:52:30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2016-03-12 15:44:50探针 50 大字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安舒茨医学院发布讣告称,该学院副教授张庆红(Qinghong Zhang)博士于2016年3月5日意外去世,享年47岁。

张庆红资料图
讣告说,张庆红出生于1968年11月11日的中国四川省。她于1991年取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学位,1997年5月取得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的生物化学博士学位,2008年8月成为科罗拉多大学安舒茨医学院皮肤病学系的副教授。
讣告哀告说,张庆红是把职业生涯的大部分用于研究攻克癌症等疾病的科学家,希望有助于找到治疗方法。她的努力工作和奉献是真正鼓舞人心的。张庆红还是一个忠诚的母亲,一个贤淑的妻子,和一个关心朋友和同事的人。
探针了解到,张庆红生前的工作状态是每天凌晨3点起床,4点赶到学校和实验室,做实验到9、10点钟,同事和下属来以后给他们安排全天的工作,继续工作到11点、12点或者下午1点时下班回家,下午处理家务、照顾孩子等,晚上8点就上床睡觉。
探针了解到,张庆红是重庆市万州区人,其丈夫苗先生是大学同学,他们有两个孩子。张庆红于3月5日(周六)清晨在安舒茨医学院研究大楼南楼被发现死亡。死亡原因正在调查之中。目前尚没有关于她死亡原因的进一步消息。
张庆红的国内亲友对此消息感到震惊和难以接受。北京商人毕忠说,张庆红是其高中同学,班上“学霸”,万州二中86级的高考理科状元。她的现居重庆万州的同学蒋昌红说,张庆红还是打着点滴参加的高考。“她是个意志坚定、做事认真、爱拼的好姑娘。为了在运动会上跑出好成绩,天天早起自己训练。她身体不是很强壮,所以坚持长跑,还代表学校参加过市运动会。”蒋昌红认为,张庆红有可能因工作过于劳累而猝死。
毕忠告诉探针,张庆红是一个静心做学问的人,平时连手机都不用。“她跟加拿大、国内的同学们都通过邮件联系。去年11月回过一次国,到上海参加学术会议,还去了珠海等地联系工作上的事情。”
据探针了解,张庆红的父母均已去世,她还有一个姐姐张金红生活在成都。下周三,她姐姐将去到美国参与处理后事。
张庆红在逆转癌症治疗副作用有重大的发现。2013年3月10日的《自然医学》(
Nature Medicine)杂志上,刊发了科罗拉多大学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在小鼠模型研究中证实,遗传上或局部给予蛋白质Smad7,可预防及治疗癌症放疗导致的口腔黏膜炎的相关论文。
70%以上的恶性肿瘤患者在病情不同阶段需要进行化疗和(或)放疗。然而放射治疗在治疗肿瘤的同时也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其中放射性口腔粘膜炎便是肿瘤放疗常见且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
放射性口腔粘膜炎不仅会加重临床症状、影响患者的睡眠及营养的摄入,更会降低患者局部正常组织对放射线照射的耐受性,限制了临床放射剂量的应用,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科罗拉多大学的两位华人科学家王晓京(Xiao-Jing Wang)教授和张庆红博士。王晓京教授早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
研究小组将一段短肽加入到Smad7中,使得蛋白质能够穿过细胞膜,在培养细菌中生成了这种组合蛋白质。当他们将这一工程化合物直接应用于小鼠口腔时,证实这一化合物不仅可以防止口腔粘膜炎形成,还可以治愈已有的溃疡,显著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探针特约撰稿 王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