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骨干来听千北兄的体会。
蹦床有一个比较独特的作用,就是对proprioception “本体感受/肌肉运动知觉”的锻炼和改善。这是因为床面的弹性和不稳定,所以你就是站在上面只颠颠动动,你全身肌肉骨骼和神经的本体感受就每一分钟都在调整对应这个脚下的不平稳,在努力对抗和适应这个不平衡感,长久下来,平衡和协调能力肯定是得到加强和改善的。这个特点对中老年人是特别有意义的:大家都知道预防骨质酥松很重要,其实对老年人来说,加强身体协调和平衡能力来预防跌倒是更重要的事了。可以说,老年人只要不跌倒,许多hip fracture都不会发生。
更何况这运动它本身也是有助预防骨质流失的。所以我认为蹦床有许多优势。我每天都跳1小时,有时更多,因为我基本功课做得比较足,所以除了头一个月里有时小腿有点肌肉小酸痛外没有感到不舒服,越跳越顺,现在跳同样的程序连气都不喘了,跳一个小时跟没事一般。我打算至少要跳个35年:))
在蹦床上运动千万不要看着脚下。眼睛平视看前方比较远的一点。如果是看着电脑里的视频跟着跳的话,要把电脑放高和自己视线同一水平上,这样眼睛平视不用往下看。另外那个站和跳的基本合理姿势要真正体会。刚开始时要时时细心体会自己体重是怎么分布的,脚是怎样站的,膝盖是不是locked,等等。要时时提醒自己放松(有些人从不运动的,开始时全身紧张,包括肩,颈部,还有脸部紧张,还下意识咬牙切齿呢),这时追求速度啦,强度啦心率啦实在是太早了啦。跳多少为合适,要自己去细心体会呀,自己的感受要比任何别人的说法重要,how you feel always trumps what others say. 一般来说,多次少量比一次大量要好。而且不要有什么太多的目标,只要时常上去动动,好处和适应都是需要一点时间的。给自己三个月的适应期。适应期里最好不要有啥具体的指标。唯一关注的:是怎样蹦的安全,有趣,找到适合自己的强度,如何把它融入生活程序里。要的是consistency,和避免运动伤害的那一种防御心态。我觉得不出两个月,身体会得到不错的conditioning,你会感觉到不同的,就越来越顺了。
我深信只要你适应了,掌握了一点基本功,体会出对自己适合的运动量和强度,同时长期地使用这个工具,它会给你带来很多的益处。
http://big5.wiki8.com/bentiganshouqi_47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