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息怒; 保险的另一个重要原理:
每一个人应该付出自己的带来的损失的预期值。 也就是说如果你开一辈子的车,你付的保费应该包含你事故带来的损失。 诚然,实际值不是预期值。 通俗地讲长期大量的观察到实际值的平均数应该是预期值。 但对于短期个体是不一样的。
所以大部分的人保费是与实际带来的损失是不一样的。 但是综合起来,根据The law of large number, 每一个Class(具有相同性质的人)付的保费加起来应该包含他们带来的损失。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就会出现另一种现象:Adverse Selection。 只有预期值比保费高的人才会买保险,会导致恶性循环,保险公司破产。
这也是为什么你去投保,保险公司会收集你的诸多信息,以便准确计算你的损失的预期值。 而由于法律,隐私,监管,实际操作等等诸多因素,又不能收集所有的它希望收集的信息。
如果一个人得了大病,每年治病的钱多余一万,那么这个人每年付一万的保费是没有亏的。 别人每年付4千的保费,只是检查身体实际上没有用什么医疗服务,是在给这个人Subsidy. 实际上在这一段时间,确实是”每个人都出钱分担你的医疗费用”; 对这个“别人” 不公平吗? 也不是,谁也不能保证什么时候生个大病,需要几十万上百万的医疗费用。
这就是为什么保险公司不愿意 Cover Preexisting Conditions. 但是从保险的社会效益来看应该C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