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有的裹脚畸型的矫正手术
中国特有的裹脚畸型的矫正手术
我在外科各分科轮转时,曾经在麻醉科接受了三个月的训练。 那个时候,为了追求针麻手术率, 不管适合不适合针麻的手术,都要优先采用针麻。 我做了几例甲状腺手术的针麻,效果非常好, 开颅手术的针麻效果也不错。 但是腹部以下的手术和四肢的手术的针麻效果就不太好。 每次轮到我给整形外科病人做麻醉时,我看到病人疼痛的表情, 就立即往静脉小壶里加入半支氯氨酮(Ketamine)。 针灸科的医生对于外科轮转医生的要求也不是非常严厉, 这就让我钻了孔子。 其实我并不反对针麻,主要是它必须选对适应症。 例如甲状腺手术和开颅手术的效果都不错。 如果手术野离开了人体的正中线,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宋儒耀教授的整形外科手术, 大部份是陈旧烧伤的瘢痕切除和中厚植皮术。 在四肢切除挛缩的皮肤瘢痕时,患者的表情非常痛苦, 有的甚至会喊叫出来。每当这个时候, 我就临时把原来计划的针刺麻醉改换成了静脉全麻。 宋教授为此非常高兴。文化革命后期, 协和手术室发生过一起乙醚麻醉起火事件,麻醉医生被烧伤, 变成了残疾。而且在这个时候, 北京大学的教育改革开办了校办工厂,有机化学系根据国外文献, 尝试了合成氯氨酮的工艺, 而且产品经过坚定,纯度和有效性都很合格。 他们把新合成的氯氨酮首先送给了协和医院试用。近水楼台, 有了最新的静脉麻醉药品,而且乙醚麻醉又刚刚出了事故, 所以大家都特别欢迎北大校办工厂送来的新药。 氯氨酮麻醉还有个优点,患者进入疼痛消失期的所需时间非常短, 而且血压很稳定。完成了三个月的麻醉科训练,我来到了整形外科。 宋教授非常高兴,他也看得出来我对他十分崇拜。
在整形外科的三个月时间里,他尽量给我更多的手术机会。 那个时候,大部分整形手术都是陈旧烧伤的瘢痕切除和中厚植皮, 极少涉及到美容手术。 有一位年轻的美女,通过亲友关系联系到宋儒耀教授。 患者期望把她唯一的不够美丽的鼻梁垫高。 宋教授为了避免再次被批判, 就先让耳鼻喉科的医生开了一个诊断书,认为这位女患者有鼻疾, 可以通过手术来纠正。手术的时候, 宋教授教我在局麻取下了一侧的肋骨边缘 - 肋软骨。稍加修整后,切开了鼻小柱,就把它塞进了鼻梁。 这时候文革还没有结束。隆鼻手术属于美容手术, 这令原来的三红组织的成员们相当不满。有的人说, 宋教授在搞复辟。由于宋儒耀事先有了耳鼻喉科的证明, 造反派们也奈何他不得。还有一例变性手术, 那可是中国的第一例男变女。患者是一位复员的解放军战士。 他在执行任务中受到了挤压伤。阴茎被挤压坏死, 两个睾丸也被挤压破碎。要恢复男人的功能是比较困难了, 但是改变成女人却比较容易。经过党委同意, 决定把这位复员的解放军战士做一次尝试性的变性手术,男变女。 那时候的中国,谁也不知道变性手术应该怎么做。 好在协和医院医院和医科院拥有全国最好的外文图书馆。 即使是文化大革命中, 周恩来还是批准花费大量外汇订阅各种外文杂志。 宋儒耀教授和妇产科的连丽娟等人查阅了相关的外文资料, 按照国外的方法设计了手术方案。这样, 整形外科和妇产科共同完成了国内第一例男变女的变性手术。 那是为解放军服务,资产阶级复辟的帽子是扣不上的。
小脚变大脚,可以说是中国几千万小脚妇女们的梦想。严格地讲, 这项手术的发明,其实也是知识分子接受拼下中农再教育的成果。 我在整形外科的三个月里,感觉到宋教授心情十分不爽。后来, 我们关系密切以后,他才告诉我, 他主导的第一例小脚变大脚的手术的学术论文被党委拒绝发表在期刊 上,理由是,“有辱国体”。“有辱什么国体啦?” 他委屈地说,“小脚永远是小脚,那才是有辱国体。。。”
文革后期,首都医院的这些大教授们都参加了下乡医疗队。 宋教授在农村看到了很多小脚老太太们,她们在劳动的时候, 有许多困难。小脚常常陷进了泥里,一走一个坑。 非常艰难地劳作着。宋教授就和骨科的张光伯教授商量, 能否把小脚变成大脚。他们一拍即合。开始了小脚畸型的研究。。。
宋教授和张光伯尝试了几例小脚变大脚的手术。效果非常好, 老太太们手术以后可以自由自在地行走了。 没有了过去一步三摇晃的阿娜多姿, 但却有了平稳的步伐和劳动的能力。
宋儒耀教授和张光伯教授合写了一篇学术文章 - 裹脚畸型的矫正术,草稿送到了外科党总支书记审查。 党总支拿不定主意,就又送到了首都医院院长办公室, 章央芬院长那里。章央芬院长看过以后,批示了“有辱国体”。。。 结果那篇文章未能发表。这使得宋儒耀教授非常沮丧。
我向宋要来了文章的底稿复印件。 终于有机会看到了这片文章的内容。原来这个手术并不复杂, 大拇趾有一些外翻畸型。手术主要是纠正另外四趾的卷曲畸型。 把小关节的关节面做一个楔型切除,脚趾就可以搬回到原来的位置, 用钢针固定关节,打上石膏就完成了。宋教授说, 如果那篇文章能及时发表, 就可以解放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妇女劳动力。 可惜他的愿望没有能实现。。。这些大教授们对待中医中药的态度也都非常明确,那就是互补的思维。有一天,宋教授交给我一张中药配方,要我送到中医科的药房配制成外用药。作为整形外科的主任,他最为揪心的事就是皮瓣和皮管的拐角处的血运不良和溃疡。他尝试了国外许多处理方法,也尝试了中医的外用药促进溃疡愈合的方法。他最后发现,中医中药在溃疡愈合方面的效果还真的不错。
宋儒耀教授的妻子就是协和口腔科主任王巧璋。 王是四川人,与邓小平老乡。79年中越反击战中有不少解放军战士受伤。他们急需整形外科手术。传说是王巧璋在给邓小平看牙的时候提出了扩大协和整形外科场地, 为中越反击战伤病员整形和复健的建议。于是,国务院把废用多年的位于北京西山的亚非学生疗养院批给了宋儒耀,成立了医科院整形外科医院。在这所新的整形外科医院里,宋又完成了另外一项研究 - 一次性耳 廓再造术。 为此,他获得了国际的“金锯奖”。
如今,国内整形外科如火如荼的发展,以至于韩国的整容外科和台湾的整形外科医生们也进入到中国这个具有大量病员需求的市场, 再加上商业利益的驱使,使整形外科不再仅仅是为了战争和工农业伤病患者治病的学科,而更多的是 Cosmetics. 整容比起陈旧性烧伤瘢痕切除和植皮来,能赚到更多的钱,它像洪水猛兽一样遍及了全中国。在经济上突飞猛进的中国,一个女孩子梦想变成百万富婆,投资几千元或上万元,就能换回数十万甚至百万元的致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