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人谈协和三宝,请御用文人指正(之一)

来源: 2013-10-18 14:03:44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文人的帖子多次说到协和。其实我家离协和很近,也去协和看过病,但是直到今年暑假,才听一位退休的90多岁的老医生谈协和的传统。
网上都说协和有三宝,但版本有两个:图书馆、病历肯定是,但是第三个是什么?一说是教授,一说是住院医培养制度。这位老人对我说,后者是对的。
要想成为协和的大夫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协和是美国人办的医院,你要想进协和医学院,首先要进美国人办的燕京大学的医学预科,招生很少,竞争已经十分激烈。但是,每年会有十名最优秀的贝满女子中学的毕业生被保送去学燕京大学的医预科,不用考试。所以这位从小就立志做名医的老大夫首先考入贝满,然后努力学习,最后终于成为十名保送生之一。
燕京大学的预科上三年,然后要在协和医学院学习五年,这期间随时可能因为成绩不好而被淘汰。老大夫说协和是用英文上课,写东西也都要用英文,办事情也都是一丝不苟按照美国的规矩,对于没有出过国的中国学生来说,难度很大,大家只能拼命学习。协和还有些严格的生活要求,着装一律美国化,医生都穿西服,而且不许吃大蒜、大葱、韭菜。这位老医生至今还保持着这个习惯。
当时协和医学院的学生只有几十名,少而精。
[待续]

一位老人谈协和三宝,(之二)
老医生说,最困难的便是作住院医。每科有几名住院医,但是要通过实践只留一人担任住院总医师,其他的全部淘汰,去其他医院找工作。
这三宝是紧密联系的。住院医的责任就是要写病历,要用英文写,不能出一点差错。而且,每个星期还要结合实践写一篇英文的读书心得,这就必须去图书馆查书, 查过去的病历。要知道当时的住院医每个星期只有半天允许回家,其他时间都在医院工作,忙得不行,还要写东西,简直受不了。但是在图书馆,经常会看到一些老 教授还在那里看书,做笔记,所以年轻的医生也都以他们为榜样,加倍努力。
协和特别注意讨论一些失败的病历,误诊的病历,这样让大家提高警惕,增加经验。一些专家级的人物,包括美国医生在内,都愿意剖析自己的错误和不足。这种严格的科学传统现在大概已经失传了。
当时住院医还必须做现在护士和检验科的事情,美国大夫说,只有这样你才真正能够了解化验单上的那些数字是怎么回事。
当时很多病都还没有预防注射,有时要用异体血来刺激病人的免疫力(这个我不懂),而住院医们常常就是抽自己的血。

一位老人谈协和三宝,(之三)
老医生正好在协和遇到了日本关闭协和的事件,珍珠港事件后美日变成了直接对抗,所以协和这所美国人的医学院和医院变被关闭了。一些老专家被迫自己行医,著名的妇产科医生林巧稚大夫去给人接生助产,老医生的一位亲人就是在家里生孩子,林大医生来接生的。
当时的北医属于日德派的,开始延揽协和的专家,而这些人过去后又把协和的传统带过去,学制由五年延长到六年(北医没有预科,直接上医学院),虽然不如过去的八年制,但是还是提高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