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问题的一些思考(2)

来源: 2013-07-14 11:42:50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既然过敏是免疫反应,那么为什么有人过敏,有人不过敏,有人有时候过敏,有时候不过敏?过敏究竟可以不可以避免?

我个人觉得免疫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科,很多问题都没有很好的解释。

我们知道人体可以合成大约10亿左右的抗体,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基因重组,变异等等复杂机理。那么,在这些抗体生成的过程中,如何避免对自身的免疫反应?分泌抗体的B细胞(其实T细胞也类似),要经历一个筛选过程。一般情况下,对自身抗原有反应的,会被清除或者灭活。虽然这个过程还不是很清楚。

需要记住的是,抗体抗原反应是发生在分子水平的反应。人体细胞有自身标记,免疫系统可以识别自身细胞和外源细胞或者变异细胞。可是,分子是没有标记的,抗体是如何区分自身和外源抗原的?怎么知道哪些是亲人,哪些是敌人?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事情。

你说,一个新生儿,智力没有发育,没有辨别能力,怎么区分亲人和外人?就是靠接触感觉,实际上是区分熟人和陌生人。虽幼儿不懂妈妈的含义,但是经常抱他的,他就认同,陌生人就不认同。

抗体筛选,也是这么一个学习过程。B细胞发育成熟过程,经常“遇到”的,就认定是自家人。如果没有遇到,或者机会很少,就认定为外人。

那么这跟过敏有何关系?

有关系!正常人群,每天接触环境,外源抗原无处不在,你对每样都过敏?如果那样,人就无法生存了。跟上面同样的原理,人体免疫体统有“容忍”,对常见环境中的外源物质,可以容忍。可以跟这些常见外源物质有强大亲和力的抗体,会被灭活。

所以免疫反应是一个平衡,一个动态平衡,不是固定不变的。这个可以解释,为什么在陌生环境容易过敏,人体欠佳容易过敏。

目前,对于过敏尚无有效治疗手段,因为免疫反应太过复杂。不过,关于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最近试验一种纳米技术。就是把被免疫系统攻击的自身抗原,偶联在纳米微粒上,然后导入人体特定部位,使得免疫细胞可以“熟悉”这个抗原。新生成的免疫细胞,因为熟悉适应了这个抗原,成熟后分泌的抗体,不再攻击这个自身抗原。

这个技术给我们的启示就是,避免过敏的最终途径,是适应环境,不是远离过敏原。目前过敏高发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群接触外界自然环境的机会减少,免疫系统失去了“熟悉”和筛选的能力。

谈到过敏,我因儿子湿疹带他看过免疫专科,做过很多过敏原试验。首先,我对试验的准确性很怀疑,因为我们知道过敏的,不在上面,列举饿得很多可能过敏原,我们知道没有问题。医生也说,这只是一个可能过敏,不一定准确,需要一个一个试验排除。另外,我觉得,如果要避免这么多东西,以后怎么活呀?!用中药克制住湿疹以后,我每天带他去野外玩,每天至少一个小时,跑步,拔草,喂鸟,追松鼠。除过每次吃鱼限量之外,绝不忌口,中餐,西餐,垃圾食品,什么都吃。他现在身体很健康,也没见对食物和花粉过敏。